世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而年初到現在,國內一個最大的變局
就是一二線城市之間的瘋狂博弈
從杭州的超新星式爆發,到提問后迅速做出反應的南京,再到拼命搶人搶產業的深圳......
可見隨著這波二線城市的強勢崛起,一線的寶座似乎也不那么穩當了
之前我們寫過杭州已經接近一線水平,但除了杭州,其實有更多強二線城市逐漸露頭
評論區更是引發了一波討論
而當我們用腳走過這些二線城市,更能深刻感受到它們中有些真的不甘平庸,正努力站到臺前聚光燈下
不夸張地說,此時此刻的它們,也許未來某一天就是彼時彼刻的北上廣們
01
成都:全國樓市一次絕對的異軍突起
這兩年我們走過最多的城市就是成都
某種程度上,成都確實已經是國內樓市第一城了
數據就是最好證明
3年前商品房成交量取代武漢,從此成為全國第一
去年一二手成交雙雙拿下全國銷冠,超過了上海和北京
而今年一季度月均成交2.9萬套,超過了上海小陽春的2.3萬
無論對比一線還是二線,成都樓市都幾乎進入了暴走狀態
除了成交量,價格也絲毫不遜色頂尖一線
去年開始成都一手新房單價已經破10萬/平了
而今年16.98萬/平的單價
不是出現在徐匯濱江也不是翠湖天地,而是成都
可怕的是這才只是個開始
3月底的土拍市場上,成都樓面價從1月的3萬大步邁入4萬+時代
別人要走幾年的路,它用2個月完成了
未來這塊地一手單價大概率也穩在10萬/平以上
屆時成都一手房已經不能放在單個城市去講了,而是真正面向全國市場
所以各位有沒有想過為什么是成都?
第一,整體開發難度低
相比隔壁重慶,成都平原土地平整,位于南北走向的橫斷山脈里西嶺雪山和龍泉山之間,是西南地區唯一自然呈現的最大平地
且基建完善,也給了開發商更大潛力的開發空間,去催生極致的產品力
第二,本質上成都樓市就是一個產品力驅動的市場
最典型就是麓湖
在大部分開發商放棄水景、空談社群的時代,麓湖一開始就提出了“贏兩次”概念,直接給客戶真實交付社區內的水景和社群,把原本的不確定變成了最大的確定
因此市場反饋一直很不錯
2024年成都4000萬市場,麓湖一枝獨秀
也因為有這種領頭羊產品的存在,迫使整個市場對品質的敏感度拉到最高,極大帶動了成都產品力的升級
此后,蔚藍卡地亞也從建筑到環境都力求完美,輸出了又一個開發商造城樣板
包括國內第一個四代宅七一城市森林花園也誕生在成都
這些產品放到今天都是公認的好房子,直接領先一個時代
第三,成都是不缺購買力的,尤其和其他城市相比不缺異地購買力
去年全面放開后,全年外地客戶成交占比超過3成
其中川內地級市占2成,川外占比超1成
尤其以“新西蘭”(新疆、西藏、甘肅)為代表的城市包括云貴,總占比可達6%
數據來源:克而瑞
可見一旦門檻降低,成都就有虹吸整個西部購買力的能力
而這個輻射圈的人口總量非常夸張
除了成都本身的2140萬常住人口,川內還有6200多萬,再加上周邊四省,累計接近1.3億人口
幾乎是國內罕見的城市虹吸能力
所以雖然庫存來說成都高居全國前排,但真的不愁買家
再加上好產品好政策,去化周期反而來到20個高庫存城市中的最低,僅11個月左右
所以我們說成都樓市耐扛,底層邏輯就是這個
02
合肥&貴陽:人口回流省會雙子星
今天人口流失成為很多城市的一個隱痛
根據中國社科院研究報告,全國約有180個城市出現人口持續凈流出
而最新數據中北京去年減少了2.6萬人,上海減少7.2萬人,還有重慶、長春、濰坊....都有不同程度的人口減少
這種環境下,卻有2個城市能逆流而上:貴陽和合肥
首先人口增量來看
我稍微整理了下2024年統計數據,重慶、北京、上海等都是赤裸裸的負數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城市數讀
而上漲明顯的幾位,比如深圳、廣州,心態也不那么穩了
一左一右2個新晉小弟,數據壓迫感十足
增量上,一線已經整體落后于貴陽這座城市
只看增速,廣深也不如合肥
去年合肥人口增速同比上升了1.51%,深圳是1.12%,廣州甚至只有0.8%
目前合肥常住人口也首次突破1000.2萬人,成為全國第18座千萬人口大城
而且不是單純的數量增加,黑馬之所以耀眼
還在于更難得的人口回流
我們團隊之前關注過,人口回流的風早早就吹到了合肥
2022年,安徽人口凈流入24萬名大學生、農民工直接回流120萬人
包括這幾年走奔他鄉的安徽游子,也陸續返回到故鄉
身處曾經的勞務輸出大省,這座城市的吸引力正在瘋狂提升
那它做對了什么?
人口從來不是孤立的數字,東部城市天生有經濟產業的優勢去搶人,合肥和貴陽有什么?
這個共同秘訣就是抓機會的能力
50多年前第一個留住中科大、18年前用80%財政引入虧損的京東方、5年前接住蔚來....
而且不是引進門就不管了,哪怕自己餓肚子也要舉全市之力扶持
于是大學賦予了這座城市異常發達的腦力,通過產業投資又逆襲成了國內第一方陣
連帶著安徽也站上了全國第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
跟合肥一樣,貴陽也抓住了產業機會
不過合肥好歹有科大土壤,貴陽直接走了一條無中生有的道路:一不靠海二不沿邊,但十年如一日堅定不移的發展大數據
尤其被稱為“中國數谷”的貴安新區,集全省之力投入進去,硬生生砸出了一批龍頭企業:寧德時代、比亞迪、吉利、華為、騰訊....
貴陽年輕人進大廠完全不用走出去
從西部欠發達城市到橫空出世躋身二線,貴陽完成了一個很好的彎道超車樣板
這背后雖然路徑不同,但無論貴陽還是合肥,本質都是強省會戰略的一步步兌現
03
重慶:逆襲上海,成為國內消費第一城
今年1-2月重慶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31億元,超越了上海的2777億元
這是重慶首次超過上海,成為全國消費第一城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城市數讀
而對一個西部城市來說,“社零”第一的含金量是非常高的,本質上代表城市經濟活躍度
這也是為什么重慶是全國唯五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本身消費底子就非常厚,在成為第一之前重慶一直都是老二,僅次于擁有滬幣的魔都上海
尤其作為網紅城市,傳統的解放碑、觀音橋一直都是重慶“社零”的主要商圈
為了促銷費,去年解放碑商圈還試點了“即買即退稅”政策,吸引愛馬仕、Prada、LV、Gucci等奢侈品牌入駐
2024年國際奢侈品銷售額增長直接超過52%
除此之外,這次重慶之所以能順利反超,還有一個決定因素
就是縣域經濟的強勢崛起
去年就有4個縣級單位擠進了TOP10,且大部分增速超過了主城9區
數據來源:各地統計局
今年更加強勢
1-2月重慶鄉村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4.2%,增速超過城鎮消費市場的3.1%
總體數據的拉高,讓重慶有了趕超上海的底氣
可見縣域經濟池子有多大,家電、汽車、零售、餐飲、文旅....每一個都是巨大藍海
比如前不久國際網紅“甲亢哥”就被投喂了重慶榮昌區的“鹵鵝”
帶動鹵鵝線上銷量大漲105%
從而引爆了一波縣城鹵鵝經濟學
而這背后,榮昌區很早就開始布局鹵鵝產業和消費場景了
不僅開發“鹵鵝美食+非遺體驗+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年接待游客突破200萬人次
還在縣城規劃美食街區、舉辦“鹵鵝文化節”,做鹵鵝文創
整個消費場景已經搭建得非常完整
本質上重慶借著這波“消費下沉”的東風,通過建設縣域商業體系挖出了更大的潛在消費市場
所以超過上海其實順理成章
對這座一直長青的網紅城市來說,縣域經濟的崛起也不失為一條新的破局之路
04
武漢:東部沿海產業轉移最大受益者
有人逆襲靠山,有人逆襲靠賭,有人逆襲靠買買買
但武漢的逆襲靠的是天賦
站在這個天賦之上武漢甚至不需要做太多,東南沿海的資本西進內遷,首選基本就是武漢
于是我們能看到2025年1-2月部分萬億城市的遷入量中
武漢凈遷入296家,排名全國第一
數據來源:武漢自由行,僅供參考
超過天津、重慶、鄭州...等城市
包括去年一整年也是如此,全國跨省、市遷入武漢市企業5701家
其中很多都是大廠
而且都是從一線城市或東南沿海一帶遷入武漢
大部分都直奔光谷產業園而去
比如金山辦公之前總部在北京,珠海香洲區也打造了自有產業園,但如今即將落戶光谷
所以這些總部奔向武漢的背后,是為了什么?
不可否認雖然如今的武漢沒有從前那么耀眼,但卻是中國經濟發展帶不折不扣的十字路口
圖源:《武漢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草案
九省通衢的天賦異稟,5個小時基本可以通達全國核心城市,堪稱心臟級的交通站位
但武漢也沒有干坐著等飯自己端上桌
這些年基礎配套、營商環境不斷改善,產業的承接能力提升了不少
別的不說就看光谷,強產業氛圍多濃厚不用贅述了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圖源:長江云新聞
甚至2024年武漢光電子產業規模已經是全球第一了
超過歐美、日韓,支撐了全國光電子產業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中部土地、用工等成本普遍低,政策、資源又大量傾斜,對東部沿海企業的吸引力還是比較大的
更何況這里還有120萬大學生人才儲備,鉆石區位+百萬人才,武漢想不贏都難
05
寧波:最被低估的“掃地僧”城市
杭州出了六小龍之后,周邊存在感最強的城市變成了隔壁的南京、蘇州等
但對本省來說,一哥背后的候選人其實只有一個,寧波
只是大哥風頭愈盛的時候,二哥永遠低調
所以作為浙江第二城,很多人不知道寧波早已經是萬億GDP城市了
且不僅有錢,更有祖傳的真功夫
寧波手握全球第一大港口:舟山港,年貨物吞吐量13.77億噸,連續16年世界第一
同時全市的384家制造業重點企業,有110家的主導產品市占率全球第一,262家市占全國第一
以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數量排名全國TOP5
這組數字的含金量不必多說
對比杭州的阿里巴巴、六小龍,寧波的港口、制造業和“隱形冠軍”企業更像是這個城市的終極內功
那么問題也來了,這樣的內功是怎么練成的?
除了始終如一的城市哲學:務實,我想背后也是這座城市一直在變化中發展
上世紀的寧波幫開創了國內第一家機器軋花廠、第一家商業銀行、第一家信托公司....
這些中國工業史上的很多第一,恰好印證了寧波闖過的這一路變化
近20年依舊如此
2010年之前大力發展出口經濟帶來迅速增長
2016年之后又投入科技創新,就在這一時期,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加了23.4%
走到今天,這座制造業拉起來的城市已經成為中國制造的脊梁
甚至很多人并未意識到,寧波藏富于民的能力有多強
百年寧波幫并未消失,甚至在這個時代也是撬動城市商貿的活躍力量之一
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上,寧波共有37人上榜
我統計了500強的名單,很多大名相信各位都聽過
其中整個榜單企業總部在甬的有22位,寧波籍企業家15位
這才是真正的造富之城
而這顯然不會是終點
對于這座城市,不存在沒有更大的前路,寧波就是自己的前路
06
此前我們關注城市,目光主要集中在一線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強二線城市也正在努力站上舞臺
今天我們梳理這些城市也并不是真的要和一線城市去比較
而是看到了他們在時代洪流下默默地抓住一個錨點,并為之傾盡全部努力,才有了此刻的一鳴驚人
事實上,很多二線城市在某個產業領域,確實已經遠超一線奔向國際了
這些城市的發展路徑就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而如今越來越多二線城市也在回饋城市里的人
成家立業時可以用極致性價比買到最頂尖的房子、不用背井離鄉就能留在家門口工作生活,包括也有接軌國際的消費場景......
在這個時代之下,每個城市一路走來都有自己的個性色彩
而他們的努力也逐漸看到了回報:年輕人不再執著于一線城市,開始越來越多的用腳投票,走向二線
也伴隨著這些強二線城市崛起,為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了更多可能
以上為正文,來自余奔雷
這是真叫盧俊公眾號的第6042篇原創文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