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果之王”——榴蓮迎來豐收之季。
果肉飽滿,出肉率高,個頭大果核小的榴蓮最是熱銷。
礙于進口到國內價格過高,不少市民選擇到原產地大快朵頤,吃個盡興。
中國游客一窩蜂涌入泰國,泰國果販喜笑顏開,仿佛看到了救世主。
然而,泰國水果攤的“黃金年代”已然成為過去式。
榴蓮滯銷,在高溫下發酵出酸臭味。
食客招攬不到,倒是招來了一群黑壓壓的蒼蠅。
果販蹲在水果攤前,望向“醒目”的漢語標識,疑問不解。
顯然,他們不知道問題就出在“醒目的標語”上。
榴蓮熱
榴蓮一年四季都有,但4—6月是成熟高峰期。
每年也只有在這段時間,榴蓮愛好者能吃到最新鮮可口的榴蓮。
中國進口榴蓮,貨源主要是泰國和越南兩個國家,品種以金枕為主。
因產地、品種和品質各有差異,批發價格在28—40元每斤。
品質上乘的泰國榴蓮的批發價處在38—40元這個區間,很是穩定。
受品控管制以及運輸成本影響,到消費者手中,榴蓮每斤的價格會在50元以上。
相較于越南榴蓮,大多食客更鐘情于泰國榴蓮。
原因無他,口味更正宗。
即使泰國榴蓮價格要高出不少,仍有大批食客愿意為其買單。
中國是人口大國,對食物的消耗能力沒有哪個國家能與之匹敵。
泰國榴蓮大部分都出口到了中國,更有耐不住的食客親自跑到泰國吃榴蓮。
對此,泰國農業部官員表示:中國人一咳嗽,泰國果農就得感冒。以此來表示中國食客對泰國果農的重要性。
自從榴蓮在中國大中小城市普及之后,無數“榴蓮狂熱者”前往泰國。
中國游客的到來,讓泰國果販欣喜若狂。
為招攬生意,他們使出了渾身解數。
攤主自學中文,大喊“包熟包甜”來吸引顧客。
更有甚者,喊出“甜過初戀”這種土味情話,真是熱情似火讓人難以拒絕。
眾多攤位中,有一名水果西施。
不僅長的好看,果切盒上都印著“中文版”的水果西施字樣。
誰買她的水果,就可以跟她合照。
拿著這碗水果或果汁,一時竟分不清是在國內還是在泰國。
因此,她的攤位前總是有絡繹不絕的消費者。
然而,如今的泰國水果市場卻是一片寂寥。
究其原因,竟是“成也中文,敗也中文”。
中文反噬
以前去泰國是為了實現“榴蓮自由”,現在去泰國是為了挑戰“榴蓮禁忌”。
我就像摸一下,看看到底會不會被老板按頭買單。
眾所周知,中國人買水果,有一套自己的法則。
買西瓜喜歡拍一拍,聽聽聲音判斷成熟程度。
買柚子也要掂量掂量,同等果型的柚子哪個更重,水分更足。
買榴蓮喜歡掂起來觀察果型是否勻稱,外皮是否開裂,有時也會按壓甚至扔地上聽聽聲音辨別是否成熟。
中國游客的手,個個都是挑水果的利器。
在國內,大家也這樣挑水果挑了幾十年,從來沒人說啥。
沒想到,出了國門到了泰國,竟然被泰國攤販貼臉開大。
“眼看手不捏,捏了就要買”
“水果不能按壓,壓了就要買”
或許,果農的初心只是想文明賣果,減少損失。
但這碩大的,帶著威脅意味的中文標識,確實是傷到了中國游客的心。
曼谷某攤位,甚至出現了“標語升級版”。
“摸一下賠100泰銖”
更令人氣憤的是,一些攤販直接標注:只為中國游客準備。
好家伙,你都用中文了,我用腳指頭想想也知道你是在針對我,還用得著特地寫出來嗎?
這樣的標語,自2019年開始出現。
看得多了,中國游客也難以掩蓋內心的憤怒。
一邊賺著你的錢,一邊嫌棄你素質低下。
水果西施合照也必須是在買她水果的前提下,否則概不配合。
一時之間,中國網友的社交媒體被“泰國水果滾出購物車”的話題刷屏。
在網友的瘋狂轉發下,泰國果販的無理要求和蠻橫態度傳遍了大江南北。
抵制效果,真的是立竿見影。
直播自救
自從泰國水果被中國消費者抵制之后,水果攤的銷量直線下滑。
曼谷夜市攤主哭訴,以前一天賣1000斤都是灑灑水,現在一天賣100斤都困難。
中國批發商也不是任性妄為的主兒,看榴蓮好吃就瘋狂進口。
他們也要考慮榴蓮的品質,運輸成本。
對于市場的價格,也會持觀望態度,只有在最合適的時機才會下手。
如此一來,泰國果農只能看著一堆堆的榴蓮在高溫蒸騰下變質,長毛。
為了自救,果農不得已拿起手機開直播。
為吸引觀眾,“榴蓮泡面”“山竹燉雞”這種奇葩的吃法輪番上映。
得知是中文標語出了問題,攤販立馬修改。
這次,按一下不僅不強制買,還能打八折。
有的把標語改成了“輕拿輕放,感謝配合”。
更有攤販為中國美女量身定制優惠,可以免費品嘗水果。
早這么做,誰還會火冒三丈要抵制你們的水果呢。
然而,這種補救來的太晚了。
中國人有句話叫做“破鏡難重圓”。
任何關系,一旦出現了裂縫,即便是修補成功,也不能恢復如初。
國內的平替黨忙著出主意,呼吁大家不要去泰國,西雙版納的榴蓮更便宜。
泰國人學中文,目的是要打開流量密碼。
不成想,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硬生生搞成了避雷指南。
一方面極大依賴中國消費者,一方面又站在華人頭上蹦迪。
不想花時間了解華人消費習慣,又想掏空人家的腰包。
誰都不是傻子,還是洗洗回家睡吧。
人人都知道顧客是上帝,泰國攤販卻不把中國游客的尊嚴放在眼里。
這不是典型的端起碗吃飯,放下碗罵娘嗎?
而且,泰國并不止水果攤販這樣囂張跋扈。
中國游客不僅是泰國水果消費的主力軍,泰國的旅游業也十分仰仗中國游客。
尤其是在春節期間,不少中國人都喜歡到普吉島度假。
但沒想到,一些商家“專門坑中國游客”。
2018年,中國游客到某家餐廳就餐,菜單標注菜價為300銖。
結賬時被告知是300銖每克,一頓飯吃掉了七八百塊。
諸如此類的事情比比皆是。
結語
明明是送錢的財神爺,不好好招待反倒擺起了臉色。
哪里的榴蓮不能買,哪國的景色不值得一觀?
何必花錢找難堪呢?
免責聲明
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參考文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