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外交部證實,應緬甸各方的邀請,我方已經派出停火監督組進入緬甸!
根據環球網報道的消息,這次中方監督組帶隊的是中國駐緬特使鄧錫軍,進入緬甸后,果敢軍也很給面子,直接撤出了撣邦臘戍城區,把控制權交還給了緬甸政府軍。
這整個過程都是在中國的斡旋和見證下完成的,為確保后續工作的落實,中國監督組還視察了臘戍。
次日,當地民眾也證實,緬甸政府軍的車已經開進了臘戍。
要知道,臘戍是撣邦北部的首府,也是緬北的一個戰略重鎮,去年被果敢軍從政府軍手里拿下,成為了一個重要的“談判籌碼”。
然而,就是這樣一座意義重大的戰略重鎮,卻在中國的斡旋下,和平移交給了緬軍,足以說明中國話語權的分量。
目前,除了緬軍和果敢軍之外,克欽軍、若開軍等其他派別也陸續在中國的斡旋下,參與了與政府軍的談判。
外界普遍認為,這位長期內戰的緬甸帶來了和平的曙光。
新加坡媒體更是直言,這將是見證歷史的時刻!
但同時,推進和平進程的行動,也為中國帶來了質疑。
正如記者提問的,“中國?;鸨O督組進入緬甸是不是就意味著中國在干涉緬甸的內政”?
這個疑問或許很多人都有,在這里有兩個點需要注意:
其一,中方這次的斡旋行動是受到緬甸內戰各方的邀請的,而且在中方進入后,果敢軍、政府軍都對中方表達了感謝。
也就是說,中國的行動完全是處于緬甸方的共同訴求,這是符合聯合國憲章的要求的。
其二,中國監督組斡旋的過程是建立在尊重沖突各方的利益需求至上的,完全尊重緬甸主權和領土完整。
說白了,中方此次的行動只是為了推進和平的進程,并不涉及任何與緬甸內政有關的問題,自然也就不存在“干涉內政”一說。
或許有人不理解,中國為什么非要頂著被誤解的風險,去緬甸斡旋呢?這里有兩個關鍵問題不能忽略:
其一,為了維護中緬邊境的安全。
畢竟如果緬甸的戰爭蔓延到中緬邊境,將直接威脅到中國的邊境安全,尤其是可能出現的大量難民流入,對中國構成不小的挑戰。
其二,防止其他國家趁亂而入。
這里說的當然不是說其他國家直接對緬甸直接展開侵略,而是借機扶持緬甸內部一些勢力,對自己言聽計從,然后控制他們在大國之中攪局。
這也是美國的“拿手好戲”呀,美國沒少在其他國家扶植自己的反華勢力,對中國做一些不好的動作。
在緬甸亦是如此,美國一直試圖利用緬甸的不穩局勢遏制中國影響力的擴張。
早在2021年緬甸政局動蕩時,美國便支持“民族團結政府”與軍政府對抗,還通過秘密項目向民地武提供武器支援,表面上是“反恐”,實則是想操控緬甸成為其在東南亞對抗中國的一枚棋子。
他們擔心中國通過緬甸獲得印度洋出海口,并擴展在該地區的影響力。
要知道,在大國競爭中,穩定周邊環境對中國實現經濟和國防快速發展至關重要。
緬甸與中國山水相連,其自然災害頻發和長期的內部動蕩,無疑會對中國的崛起產生一定影響。
這也解釋了為何中國一直對緬甸的抗震救災給予高度關注,并在內部沖突中積極發揮調解作用。
值得注意是,緬甸的媒體還透露了一個關鍵的信息:早在地震發生之前,各派別就已經出現了和解的苗頭。
據稱,政府軍計劃啟動大選,實現向和平的轉型。
而沒想到的是,出現這樣的情況,美國總統特朗普竟成了“關鍵因素”。
正是因為特朗普“對等關稅”政策的實施,攪亂了全球貿易布局,緬甸本就因內戰低迷的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這讓各派別意識到了發展經濟的重要性,開始從停止內戰入手尋找新機遇。
緬甸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和海上交通資源,只要實現真正的和平,其發展潛力不可小覷。
但緬甸的和平之路絕非坦途。
135個民族擠在一塊兒,大國的攪合,加上政府軍的野心,矛盾越積越深,內戰打了這么多年,一時之間沒有不會消散的那么快。
緬甸的亂麻終究要自己來解,但解鈴人需要找到正確的線頭。
中國方案的精妙之處,在于用發展這把鑰匙同時打開安全與繁榮的鎖:當中緬經濟走廊的藍圖與?;鸨O督組的路線圖重疊時,各大派別突然找到了共同語言。
比起西方那套"先民主后吃飯"的空頭支票,這顯然更符合戰亂國家的生存邏輯,所謂的"中國影響力"正化作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
當緬甸人不再翻山越嶺逃亡,而是開始全力發展經濟時,和平才真正會有生根的土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