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上方的“關注”按鈕,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77年的一個秋日清晨,江西南昌一處墓地前出現了一位與眾不同的老人。
黃維晚年
他頭頂白發(fā),身著樸素齊整的灰色中山裝,神色肅穆。
當這個老人在一座墓前站定,默默凝視墓碑上“方志敏烈士之墓”幾個大字時,他的眼角已濡濕了眼眶。
這位老人就是黃維,曾經的國民黨高級將領,如今73歲高齡的他獨自一人來到這里,像是要完成一件心事。
他在方志敏墓前磕頭、下跪,口中不住地念叨:
“方大哥,是我對不起你……”
面對著烈士的墓,這個曾經的敵人為何要如此懊悔痛苦?他與這位烈士之間,又存在著什么不為人知的故事?
黃維的前半生:從黃埔到蔣介石麾下
1904年農歷正月初七,江西省貴溪縣盛源鄉(xiāng)出生了一個男孩子,父親黃宗美和母親陳氏給他取名黃維。
年輕時的黃維
黃維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家境貧寒,但父母勤勞務農,供養(yǎng)他念完了私塾。
看著聰明好學的兒子,父母盡力積蓄,要讓他升入新式學校讀書,父母的舉動,讓黃維的命運齒輪開始轉動!
1918年,14歲的黃維考入江西省立第一師范學校,在這里他遇到了改變他一生的人!
初到學校的他仿佛見到了新世界,同學們思想開放,《新青年》等進步刊物在他們之間盛傳。
黃維也迫不及待想接觸這些新鮮事物,于是特別親近了幾個愛讀書、勤奮好學的同窗。
其中,方志敏是黃維最要好的朋友之一,方志敏比黃維大5歲,家在上饒弋陽縣,也是個窮苦的農家子弟。
方志敏
然而他勤奮好學,思想很開明,黃維每次遇到學業(yè)或思想上的困惑,都會去找方志敏討教,方志敏也會熱心解答,甚至會拿些自己的書刊借給黃維讀。
黃維有些不好意思地問。:
“方大哥,我能再借幾天這本《新青年》看嗎?”
“當然可以,你慢慢看,這些東西,我希望你也能從中獲益。”
黃維欣喜若狂,這些書對他來說就像是發(fā)現了新大陸一般。
兩人一南一北,卻志同道合,成了如兄弟般的好友,黃維總是以“方大哥”昵稱方志敏,尊敬又親昵。
新青年
他們成長的時代,正是舊中國動蕩不堪的年代,看著自己的家鄉(xiāng)日益貧困落魄,他們立志要為國家創(chuàng)造新的未來,正當他們躊躇滿志時,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傳來!
1923年,孫中山要在廣州創(chuàng)建黃埔軍校,兩人得知后激動不已,立刻商量著一同前往上海報名。
然而,一場變故從此讓二人分道揚鑣。
方志敏找到黃維:
“黃老弟,我不能隨你同去上海了!”
黃維失望地看著方志敏:“方大哥,為何?”
方志敏拍著黃維的肩膀說道:
“我接下來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具體原因將來你自然會知道,等你學成歸來,我們共同為國家和人民奮戰(zhàn)!”
方志敏
黃維不舍地看著他的方大哥:
“我會努力學成軍事,然后回來為家鄉(xiāng)的人民效力!”
兩個人緊緊地擁抱在一起,二人就此告別,殊不知,這一別竟是永別!
之后,黃維獨自一人前往上海報考,在方志敏的暗中幫助和支持下,黃維于1925年順利通過了考試,成為黃埔軍校一期學生。
與此同時,方志敏回到家鄉(xiāng),積極發(fā)展革命力量。原來,他在學校時秘密加入了共產主義小組,當初回鄉(xiāng)是組織的安排。
這一年,方志敏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二人的命運也自此走向對立!
方志敏回到家鄉(xiāng)弋陽縣,依托農會等群眾組織,發(fā)動和領導農民運動,與地主勢力進行斗爭。
隨后,他深入贛東北農村,廣泛發(fā)動群眾,創(chuàng)建起“方志敏式”的農民革命根據地。
這里是著名的“鄱陽湖工農革命根據地”,孕育著江西蘇區(qū)的力量。
方志敏在共產黨的領導下,一步一個腳印,辦書店,領導農民運動、指揮紅十軍進行反“圍剿”戰(zhàn)斗。
在革命斗爭中,方志敏也遭受過叛徒出賣和懷疑,他被迫離開家鄉(xiāng),進一步深入鄱陽湖地區(qū)活動。
然而,不管受到什么樣的打擊,都阻擋不了他堅定的革命意志。
抗日戰(zhàn)爭時期,方志敏率部北上抗日,不幸被國民黨軍隊在江西南昌圍困。
面對敵人的逼供威脅,他寧死不屈,大義凜然。
1935年8月,方志敏就義時年僅36歲,但他通過自己的革命生涯,在這片紅色故土上播下了革命的種子。
而另一邊的黃維在軍校里十分努力,每每想起方大哥對他的教導,他便更加賣力,很快就成為一名出色的軍官。
畢業(yè)后,他積極投身北伐戰(zhàn)爭,在陣地上表現勇敢果決,很快得到了蔣介石的賞識。
黃維先后升任國民革命軍第九軍團長、第十一師團長。
此時的他,已然成為了蔣介石的忠實粉絲,蔣介石對他也十分信任,在蔣介石的指揮下,他將矛頭對準了共產黨人!
在蔣介石發(fā)動的多次“圍剿”中,黃維更是蔣的一把利劍,與共產黨領導的紅軍作戰(zhàn)多次。
方志敏犧牲時,黃維正在浙西地區(qū)對紅軍進行“圍剿”。
黃維在淮海戰(zhàn)役中失敗被俘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zhàn)爭勝利,然而,和平未能如期而至,國共內戰(zhàn)很快在1946年全面爆發(fā)。
1947年,蔣介石發(fā)動了針對解放區(qū)的全面進攻,身在其中的黃維也不得不奉命出征,對抗共產黨領導的解放軍。
這時的黃維已經是一名久經沙場的雙料上將,獲得了青天白日勛章。
其實他內心對內戰(zhàn)毫無興趣,但他依然記著蔣介石對他提攜之恩,帶著復雜心情,他來到了淮海戰(zhàn)場。
黃維
1948年11月,黃維奉命率領第十二兵團擔任東線防御任務。
這天凌晨,黃維睡眼惺忪地從軍床上爬起,稍作梳洗后就來到指揮所,地圖上標注的部隊位置讓他皺緊了眉頭。
“解放軍已經逼近到這個地步了嗎?”黃維對參謀說。
“報告司令,目前形勢確實危急。”
黃維點了一根煙,大口抽著,似乎想從中找回些許鎮(zhèn)靜,他沉吟片刻,下了防御部署的命令。
隨后,黃維端起一挺機槍親自上陣,在彈珠飛舞的戰(zhàn)場上來回指揮。
一顆子彈擦過他的臉頰,留下一道血痕,黃維知道,這場仗注定難逃一敗。
11月7日清晨,勇猛的解放軍撲向第十二兵團防線的主陣地,解放軍勢頭正盛,黃維部隊哪里還是對手,慘敗已成定局!
黃維命令殘部向平谷堆撤退,舍身斷后,隨行參謀苦苦相勸他離開,被他一口回絕。
11月8日拂曉,黃維全軍被圍困在平谷堆一小片區(qū)域內,彈盡援絕之時,黃維決定與副司令胡璉一同服毒自盡。
兩人面色凝重,強打精神準備赴死!
“報告司令,你還年輕,大好前程在前,不要輕生啊!”一名年輕參謀涕泣勸告。
黃維(右)
“生死有命,我無憾了,共產黨人也不會苛待我們,你放心去投降吧。”
黃維拍拍他的肩膀,轉身欲走。
“司令您幸存的意義更大!想想老伴子,想想女兒!”參謀哽咽著大喊。
黃維腳步一滯,心中一軟,他緩緩轉過身,對眾人說:
“我改主意了,我不會讓你們心存遺憾,我們一起活下去!”
于是,黃維帶著部下投降,開始了他人生的新篇章。
黃維兵敗被俘后,功德林是他的最好去處,那里還有許多和他一樣的國軍戰(zhàn)犯!
功德林老照片
此時的他心力交瘁,對待遭遇早已麻木,他做好了牢獄之災的準備,甚至對死亡見怪不怪。
然而,充滿戒心的黃維萬萬沒有想到,在管理所里自己不但沒有受到磨難,反而得到了優(yōu)質的醫(yī)療照料。
原來,黃維從小身體弱態(tài),后來頻繁南征北戰(zhàn),又導致了嚴重的肺結核。
現在病情惡化,需要長時間休養(yǎng),解放軍的醫(yī)生為他詳細檢查,認真開藥,還定期給他配發(fā)雞蛋、鮮肉等營養(yǎng)食品。
起初,黃維對這種優(yōu)待頗有戒心,生怕有什么陰謀,甚至在改造時抱有抗拒心理!
也正因為如此,在一批批的戰(zhàn)犯特赦出獄時,他始終都是站在一旁羨慕的人!
功德林戰(zhàn)犯管理所
后來,看醫(yī)生們的診治真誠,也漸漸放下心結,病情逐漸好轉起來。
黃維感到費解,自己明明與共產黨為敵多年,卻還受到如此對待,他開始反思,主動向政府檢討自己的錯誤,表達了重新做人的愿望。
到1975年,他才在最后一批特赦中出獄,至此被改造了整整27年。
黃維祭拜方志敏陵墓,結局悲喜參半
1975年,71歲的黃維終于等來了改造27年后的自由,當他拿到特赦通知時,激動的淚水奪眶而出。
“我終于可以出去了!我還能為黨和人民效力!”
黃維特赦
黃維立刻寫信給遠在臺灣的女兒黃慧南,告訴她這個喜訊,女兒激動不已,立即回信說一定親自去北京接父親回家團聚。
兩年后,黃慧南如愿以償地來到北京,與父親重逢,黃維雖然因為年事已高出現些衰老,但精神狀態(tài)良好。
他訴說著這些年來的經歷,言語中透露出的政府寬厚與自身覺悟,令女兒感到欣慰。
重獲新生的黃維,開始著手計劃自己的下一步,他決定要乘此機會南下老家江西,去祭拜舊友方志敏的墓,以彌補多年前的遺憾。
1977年10月的一天,黃維父女兩人來到南昌方志敏烈士墓前。
看到墓碑上赫然刻著“方志敏烈士”幾字,73歲的黃維不禁難以自制地痛哭出聲,淚水淌濕了他的白胡子。
黃維自責地說:
“方大哥,我對不起你!當年我們一同夢想報效國家,可我卻辜負了你的期望,走上了錯誤的道路……”
女兒眼看父親情緒激動,上前勸慰道:
“爸爸,當年的事已過去了,你也為國家做出了貢獻,不需要自責太多。我們打掃干凈墓碑,獻上花籃吧。”
黃維點點頭,和女兒一同打掃起方志敏的墓地,他們在墓前獻上鮮花,默默地站了一會兒,風吹過樹葉的聲音似在述說昔日往事。
“方大哥,祖國今天強大了,人民幸福了,這都是你當年奮斗的結果,我會永遠記得你,也會以我的殘軀,為我們的家園盡最后一點力量……”
方志敏雕像
黃維虔誠地許下承諾,他的淚水已經干涸,取而代之的是堅定和欣慰的笑容。
“走吧,孩子,我們去看看南昌的變化。”黃維對女兒說。
父女二人緩緩離開墓園,駕車游覽南昌的新貌,高樓大廈取代了舊城墻,到處洋溢著小康氣息。
盡管前半生走了彎路,但黃維最終明白了方志敏奮斗的意義,他將以自己的方式,度過人生中最后的風雨,繼續(xù)為這個偉大的國家盡綿薄之力。
結語
方志敏代表了一代投身革命的奮斗者,而黃維的人生則走上了另一條道路,歷史變遷無法重來,而人也只能在轉折點上作出選擇。
方志敏烈士女兒與方志敏雕塑
方志敏與黃維本是知音好友,卻因歷史的洪流而站到對立面,新中國的成立終于洗刷了昔日錯誤,黃維為舊日所做的一切由衷悔過。
生命因信仰而熠熠生輝,也會在迷失中黯淡,但只要那份赤誠之心尚存,就依然有回歸的可能。
人性的復雜在二人故事中得到淋漓盡致地體現,同時,新政府寬厚胸懷也給予曾經的敵人重新做人的機會。
歷史并不難斷,但要善終卻很難,黃維的幾次叩頭,正是對過去的最后一份釋懷,也是對新生的最高希冀。
今天的幸福生活,都是建立在像方志敏這批革命先烈的血與肉之上,方志敏用他短暫而璀璨的一生,書寫了無私奉獻的革命篇章,他將永遠活在人民的記憶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