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東萊州市沙河鎮,打著出口的名義拼裝銷售國內禁售的“國二”(編注:國家第二階段機動車排放標準)拖拉機,在當地并不是秘密,甚至連鎮上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也心知肚明。
這種拼裝拖拉機不僅無法登記上牌,且質量差、故障頻繁,讓一些農戶叫苦不迭。2025年3月,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影子調查隊接到了十多位農戶反饋,通過電商平臺買到了劣質的“三無”拖拉機,不僅動力差,發動機還是國內禁售的“國二”柴油機,買來的拖拉機存在無法上牌、領補貼,廠家或電商售后服務差、克扣定金等問題。
根據農戶們提供的信息,這些劣質拖拉機的產銷地最后都指向了沙河鎮。
影子調查員遂赴山東萊州、濰坊等地進行調查,并對沙河鎮的幾十家農機組裝產銷企業展開了暗訪,發現當地多家企業明知國內禁止銷售“國二”拖拉機,利用“出口車”“庫存車”等做掩護,通過臨時關門避開檢查,一年賣出幾萬臺。而這些拖拉機使用的“國二”發動機,則主要來自濰坊等地的柴油機生產企業。
“我們這叫‘出口轉內銷’。”在影子調查員暗訪中,山東芬沃農業裝備公司一名姓王的銷售負責人坦言。山東悍野農業裝備公司負責人劉振鵬則說,“在國內賣,咱是屬于違規不違法。”
令人意外的是,鎮上的市場監管部門對此表現出“默許”態度,視而不見、見而不管。
“前面兩家主要做出口,國內的(市場)他們也偷偷在做,只是我們沒發現。”沙河市場監督管理所所長王寶軍在交流中,還向影子調查員推薦了三家“國二”拖拉機組裝產銷廠家。當被問及會不會查處經銷商時,王寶軍暗示可放心經銷,“查的概率很低。我們監管的工作太多了,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那么,環保部門的監管去哪了?濰坊市生態環境局經濟分局的工作人員稱他們“管使用,不管生產”;萊州市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則稱他們“管生產,不管銷售”。
至于為何沒有發現沙河鎮存在大量“國二”拖拉機違規產銷企業,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萊州分局環境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吳巖濤則稱 “這塊我們可能沒發現”。
澎湃新聞也了解到,2023年,萊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公開答復政協委員建議時曾明確表示,針對當地拖拉機產銷企業“小而散”問題較為突出的現象,當地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依法取締一批‘散亂污’作坊,切實保證正規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沙河鎮一廠家展示的拖拉機。本文圖片除標注外,均為澎湃新聞記者 朱遠祥 胥輝 圖
遭投訴的網購農機大多產自沙河鎮,被質疑“山寨貨”
位于山東省煙臺、濰坊、青島三市交界處的沙河鎮,206國道穿境而過,是一個約10萬人口的工業大鎮,盛產裝載機等工程機械。
沙河鎮距濰坊約70公里——山東是我國拖拉機第一生產大省,而濰坊是全國拖拉機產量最高的地級市。
3月下旬,澎湃新聞影子調查隊來到這里暗訪,鎮里公路兩邊廠房林立,不時可見“拖拉機”宣傳牌。
就在幾天前,甘肅慶陽的趙占明找到影子調查隊反映,他承包了30多畝地種藥材,一直渴望擁有一臺拖拉機,來減輕自己的勞作量。今年1月,他在“快手”看到“拖拉機1廠”的直播視頻,便訂購了一臺“804”(80馬力、四輪驅動)。合同顯示,銷售該農機的企業位于山東省萊州市沙河鎮。
“包括農具總共34400元,我交了1萬元定金。”趙占明告訴澎湃新聞,交定金后,對方銷售人員以各種理由拖延,直至他向相關部門投訴后,對方才通過物流發貨。
趙占明收到的拖拉機。 受訪者 供圖
2025年3月底,在交定金兩個月后,趙占明才收到從山東萊州通過物流運來的一臺輪式拖拉機,卻發現車身刻著“中國山東”四字,發動機銘牌上全是英文,拖拉機和發動機均未標注生產廠家。
趙占明網購拖拉機上的發動機銘牌。受訪者 供圖
驗貨時,趙占明請來經驗豐富的師傅,發現拖拉機存在質量問題,疑似“三無”產品。“輪胎破損了,燈也壞了。”趙占明說,他發現發動機“合格證”也有問題,“沒公章、沒編號,廠家名稱也沒有。”
趙占明要求退貨,而對方拒退1萬元訂金。無奈的趙占明同意了對方“方案”,自己再付4600元后留下3件農具,把拖拉機退回去了。
“相當于我花14600元買農具,可這3件農具估計就值幾千塊錢。” 趙占明苦笑道。他在“山東萊州拖拉機維權”微信群中發現,像他一樣上當的人并不少。
四川成都的鄧師傅告訴澎湃新聞,他花8萬多元買了一臺“1204”,剛“干活”就出現故障,“液壓分配器一直漏油,消聲器也是壞的。”湖北襄陽的宋師傅花2.9萬元買了一臺“804”,覺得價格劃算,收貨后發現是“三無”產品,“發動機和后橋都有問題,下了地干不了活。”山西大同的張師傅花11萬元買了一臺“高配”農機,收到機器后發現竟是“二手貨”。
“我們買的拖拉機都是‘國二’的,上不了牌、拿不到補貼。”江蘇消費者徐嘉恒說,他去農業部門申請上牌才得知發動機不達標。
上述眾人購買的農用拖拉機,都來自萊州市沙河鎮。
一些消費者被“坑”后,跟廠家或電商進行拉鋸式“談判”,有的經反復投訴才拿回定金或貨款,有的則自認倒霉。吉林四平的邵濱告訴澎湃新聞,他向相關部門投訴后被建議“走法律途徑”,“可誰會跑那么遠去起訴。”
一輛“東萬紅”拖拉機假冒“東方紅”牌。視頻截圖
“國二”拖拉機廠家:名為“出口”,實為“內銷”
沙河鎮一些企業產銷“國二”劣質拖拉機的行為,在當地并不是秘密。
“那邊形成了山寨貨的產業鏈。” 曾從四川趕去萊州沙河、后來退款成功的鄧師傅介紹,沙河鎮生產“國二”劣質拖拉機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沒人投訴就沒人管,投訴了就可能協調處理一下。”
沙河鎮公路邊的宣傳牌
據萊州當地一位業內人士介紹,近年來工程機械市場萎縮,毗鄰濰坊的沙河鎮利用其地理位置及機械產業基礎的優勢,也開始生產農用拖拉機。
“大概兩三年前吧,一下子涌出一百多家拖拉機廠。大家都想掙快錢。”沙河鎮一家拖拉機企業的負責人介紹,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售后投訴過多等原因,沙河鎮如今只剩下約三十家拖拉機生產企業,全鎮一年生產銷售農用拖拉機四五萬臺,主要銷往河南等農業省份。
影子調查員進入沙河鎮一些拖拉機產銷廠家暗訪發現,這些拖拉機廠普遍規模不大,組裝車間有零散的工人在作業。產品的展廳場地較大,擺放各式拖拉機和零配件。直接來廠區買貨的人并不多,廠家的銷售渠道主要靠電商。在產品展廳,不時有帶著三角架和手機的電商人員在此直播,口若懸河地宣傳拖拉機的優惠價格和良好性能。
農用拖拉機由發動機、變速箱、驅動橋等構件組成,其中發動機的性能直接影響農機品質。
消費者在廠家選擇拖拉機
記者暗訪發現,沙河鎮生產的農用拖拉機,其發動機大多屬于“國二”標準,其銘牌一般以英文標注。“英文銘牌表示出口,因為國二發動機在國內不允許賣。”萊州市凱翔機械公司一位姓姜的銷售人員介紹。
這些發動機銘牌上會標注一些技術參數,最醒目的是“MADE IN CHINA”(中國制造),但并不標注生產企業名稱及地址。偶爾看到用中文標注的發動機銘牌,上面注明“替換用”或“出口專供”。
“沙河鎮90%的廠都是賣國二的,只有個別廠賣國四的。”山東芬沃農業裝備公司一名姓王的銷售負責人介紹,“國二的在國內不讓賣,我們這叫‘出口轉內銷’。”
沙河鎮一拖拉機廠家的車間
根據環保部(生態環境部)相關公告,為推進減排,改善大氣環境質量,自2015年10月起,制造和銷售的非道路移動機械所用柴油機必須符合第三階段(國三)排放要求;自2022年12月起,生產、進口和銷售560kW以下的非道路移動機械及其裝用的柴油機,應符合“國四”要求。
農用拖拉機的動力一般在20馬力至500馬力(約368千瓦)。也就是說,自2022年12月起,我國農用拖拉機必須符合“國四”要求,不得使用“國二”或“國三”柴油機。
與“國二”相比,“國四”柴油機在動力性能、環保方面有明顯優勢。但有從業人士認為,“國二”柴油機價格便宜且維修簡易方便,因此也有“市場需求”。
沙河鎮一拖拉機廠展示的配件
澎湃新聞調查發現,沙河鎮目前的二三十家拖拉機生產企業中,除了維美德、悍野等兩三家企業生產銷售“國四”拖拉機外,大部分廠家的拖拉機都裝用“國二”柴油機,以“出口”之名在國內銷售。
“80%的都是在國內銷售。”沙河鎮一名從業者告訴澎湃新聞。記者在當地暗訪了芬沃、凱翔、雷田、山軒等十余家企業,其生產的“國二”拖拉機均面向國內市場銷售。
在國內銷售“國二”拖拉機明顯違規,這些經營者如何規避風險?
一名銷售人員傳授了“經驗”:“老百姓來買,你就直接告訴他是新車;工商部門來查,就說是2015年以前生產的庫存的車,或者說是翻新的二手車。”
在沙河鎮,山東康巴斯重工機械公司或許算是“清流”——其生產的農用拖拉機,發動機銘牌上標注廠家為“常柴股份有限公司”,合格證上也有廠家印章和編號。該公司姓張的負責人介紹,其生產的“國二”拖拉機主要用于出口,但他坦承“國內也銷售”。
3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沙河市場監督管理所,以經銷商名義咨詢產業情況。對于沙河鎮生產銷售“國二”拖拉機,該所所長王寶軍其實知情。
“都在生產(國二),市場需要什么就生產什么。”王寶軍說。他還向記者推薦了三家“正規”廠家。“前面兩家主要做出口,國內的(市場)他們也偷偷在做,只是我們沒發現。”他笑道。
當日下午,記者走訪了被推薦的兩家企業。其中,山東悍野農業裝備公司生產銷售“國二”、“國四”兩類拖拉機。“還是國二拖拉機賣得多。”該公司負責人劉振鵬說:“在國內賣,咱是屬于違規不違法。”
王寶軍推薦的另一廠家——山東東野機械公司,則只生產銷售“國二”拖拉機。
華申動力公司的廠房位于濰坊一家紡織企業的院內。
“國二”柴油機主要購自濰坊,當地環保部門不清楚“規定”?
王寶軍從2021年起擔任沙河市場監管所的所長。在他看來,沙河鎮生產的拖拉機有價格優勢,但品質較低,“這里生產的拖拉機屬于低端產品。”
沙河鎮一家拖拉機企業的負責人介紹,當地的農機生產主要是“組裝”,大部分零配件都能由本地生產提供,許多人稱之為“沙河牌”。不過,技術含量較高的柴油機也得從外地進貨。
位于沙河鎮的萊州市魯柴商貿公司是一家柴油機經銷企業。該公司一名姓苑的銷售人員介紹,“國二”柴油機在沙河鎮銷量不錯。
“國二的在國內不能賣,但大家都在搞,有市場有需求嘛。”這名銷售人員透露,一些動力裝備“大廠”也生產部分“國二”柴油機,銷售過程中會與商貿企業或拖拉機廠簽訂合同,表面上注明用于“出口”。“柴油機廠也不會去核實,誰知道你賣到哪里。都在打擦邊球。”
華申動力公司生產的柴油機
沙河鎮拖拉機廠家所用的柴油機,主要購自數十公里外的濰坊。有“動力城”之稱的濰坊,在“濰柴”等龍頭企業的帶動下,已經形成規模化的動力裝備產業集群。
記者在沙河鎮暗訪期間,不少廠家銷售人員宣稱,其拖拉機的發動機品牌是“濰柴華申”。
“濰柴華申的……濰柴是大廠,有什么售后問題當天就能處理。”萊州市雷田農業機械制造公司一名銷售人員說。記者追問后,該公司一名姓李的負責人解釋:“說好聽點,就是濰柴系列的華申。實際上就是濰坊的華申發動機。”
將“濰坊的華申”與“濰柴華申”混淆,顯然是一種銷售話術。記者了解到,“濰坊的華申”,是位于濰坊市經濟開發區的山東華申動力設備有限公司。
濰坊羊瑪動力公司生產的“國二”柴油機
3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來到濰坊市民主街的山東華申動力設備公司。該公司位于一家紡織企業院內,在陳舊的廠房內,數十名工人正在作業。地面擺著一批批用薄膜裝好的柴油機,其銘牌內容為英文,并未注明廠家和品牌。
記者以買家名義與該公司銷售人員劉錦亮見面。劉錦亮介紹,公司正建新廠準備生產“國四”產品,而目前生產的仍是“國二”柴油機,去年的產量有5萬多臺,主要銷往萊州,“光萊州拖拉機這一塊,一年就銷2萬多臺……都是國二的。”
距離華申公司數公里之外的濰坊羊瑪動力有限公司,也生產農機用的“國二”柴油機。澎湃新聞記者在該公司車間發現,生產好的柴油機并未貼銘牌。工作人員介紹,其產品的英文銘牌是發貨時“現發現貼”,“因為是國二機,就怕有人來查。”
根據生態環境部關于柴油機排放限值的公告,環保部門加強柴油機生產、銷售環節的監督檢查,嚴厲打擊違法生產銷售不達標產品行為,會同有關部門依法進行處罰。
3月25日,澎湃新聞記者以消費者名義,來到位于濰坊經開區的濰坊市生態環境局經濟分局咨詢。
“他們可以買國二的柴油機嗎?”該局環境監察大隊一名工作人員轉頭詢問同事,而其同事也不能確定:“好像都不能生產了,不是淘汰了嗎?得查一下。”
“我們沒辦過這樣的業務,讓他們(工作人員)抓緊問一下。” 濰坊市生態環境局經濟分局局長張宏一表示,“國二柴油機應該是出口較多。銷國內是不是允許,我拿不定主意。得查一下有關規定。”
最后,該局一名工作人員答復:“我們環保是管使用,生產咱不管。所以你買國二的柴油機,我們是不管的。”
監管部門只管“投訴”?業內人士呼吁整頓市場
對于環保部門在整治柴油機領域的職責,濰坊市生態環境局經濟分局的工作人員認為是“管使用、不管生產”。萊州市生態環境部門的工作人員則有不同理解。
“我們環保部門主要管生產,銷售這塊由市場監管局管。”煙臺市生態環境局萊州分局環境執法大隊副大隊長吳巖濤說。3月25日記者以經銷商名義咨詢時,吳巖濤表示環保執法人員會“不定期”去企業抽查。
那沙河鎮為何仍出現違規生產銷售“國二”拖拉機的情況?“這塊我們可能沒發現。”吳巖濤介紹,環保執法人員檢查時,廠家可能隱瞞銷售渠道,“他們對你說是在國內銷售,對我們就說銷往國外。”
在農用拖拉機的銷售環節,萊州市市場監管局沙河監管所時常接到消費者投訴。“我們這邊的拖拉機靠電商銷售,投訴特別多,(來自)全國各地。”該所所長王寶軍透露。
在辦公室的王寶軍
3月19日,王寶軍在微信群“沙河機械生產產業群”發布通知,要求各企業妥善處理售后問題。“本周三天接到近80起投訴,輿情3起,信訪2起……主要集中在定金、運費、售后服務等方面。”王寶軍在微信群指出,“有些電商太囂張,把違法行為說得理直氣壯。說明我們監管力度不夠,處罰力度不夠。”
3月24日,澎湃新聞記者以經銷商名義咨詢時,王寶軍表示,按規定“國二”拖拉機不能在國內銷售。“你找我,我肯定說不行,不允許在國內銷售。”王寶軍說:“但我不知道你們以什么形式買賣,你們這是一種市場經濟,其實我們也控制不住。”
對于沙河鎮生產的“國二”拖拉機在國內銷售,王寶軍表示轄區經營戶眾多,監管上有難度,“我們只有十多個人……我們顧不過來,只能把投訴處理好。”
在溝通中,王寶軍暗示可放心經銷“國二”拖拉機,“查的概率很低。我們監管的工作太多了,這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一名電商人員在社交平臺直播銷售拖拉機。視頻截圖
澎湃新聞記者在沙河鎮調查發現,無論是電商人員還是線下廠家,均公開向國內銷售“國二”拖拉機。
“我們這邊沒問題,不查。”萊州市凱翔機械公司一名銷售人員說,機械制造是當地的支柱產業,“要是查的話,我們還能開門做生意?”
當地一名企業主透露,“沙河”在拖拉機行業名聲不大好,曾建議相關部門加強監管,但效果并不理想,“上級來查‘國二’,他們就通知大伙停產,關門幾天。”
談到市場監管,王寶軍稱:“作為監管部門,有的事我們也無能為力。”
沙河鎮一家拖拉機廠的工作人員正裝貨運往外地。
對于農機產業的規范和發展,萊州市政協委員楊京峰2023年曾提出建議。萊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在公開答復中介紹,全市有農機制造企業42家,主要分布在沙河鎮等四個工業鄉鎮,2022年總產值8.97 億元;當地農機行業存在產品同質化嚴重、配套企業層次低、創新轉型能力不足等問題。
“‘小而散’的問題較為突出,時常出現臨時組裝、作坊式的‘散亂污’生產單位,甚至無照經營。”萊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稱,要發揮政策導向作用,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依法取締一批‘散亂污’作坊,切實保證正規生產企業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針對萊州沙河等地的拖拉機產銷亂象,從事農機行業多年的高天成多次在網上呼吁“整頓”:“現在的農機市場該去扶正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