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劍國
來源|汽車服務世界(ID:asworld168)
之前都寫的經營管理類的干貨文章,這次寫點不一樣的,主要聊流量。
這兩年,只要跟老板聊天,十個人里就有十個會談起“流量”一詞,做得還行會眉飛色舞的聊,做得不行的會愁眉苦臉的聊。
但涉及的相關關鍵詞是差不多的,流量巨頭、流量紅利減少、流量瓶頸期到來、流量成本變高…
筆者基本上都是認真聆聽、慎重接話,因為大部分時候老板都是為了分享或者吐槽,只有小部分老板是真的想要從老巫這里聽意見、聊方法,而筆者也不會覺得自己說的方法一定能讓老板用得上、用得好。
但聽得多了,筆者的感慨自然也就變多了:流量的確是在行業里普及開來了,但也越來越費門店的錢了……
一、流量會越來越費錢
在后市場里待得久的人肯定知道,咱們行業對流量態度的變化用“翻天覆地”來形容,一點不過分。
以前,獨立售后的“流量有毒”爭議幾乎沒斷過,行業里一度非常盛行要“戒流量之毒”,因為普遍認為線上引流的客戶都是薅羊毛的。
然時移世易,也就10年左右的時間吧,局面就變了。
在新媒體平臺、平臺連鎖等力量的帶領之下,行業對“流量”的態度完全扭轉,“如何做好流量運營”相關話題的熱度越來越高,且流量問題也衍變成為了汽服店生存的第一問題。
到了現在,在抖音等短視頻平臺的盛行情況下,汽服店普遍認可了一件事:客戶在哪,流量陣地就在哪。
沒辦法,不管行業怎么變,市場才是最大的指揮棒,大部分門店還是要跟著這個指揮棒才能活下來。
筆者把這些年汽服店獲取新媒體線上流量的方式分成兩種:一種是靠自己的能力接到流量“潑天富貴”的;另一種就是通過接受“流量賦能”跟上時代的。
這兩種方式,前者無需過多贅述,人家純靠自己的本事吃飯,其他人想學但未必學得會;主要聊第二種方式,因為只要愿意花錢,就總有機會拿結果。
在之前的文章里,筆者提到過一個行業變化,就是現在很多門店其實比較愿意接受賦能,包括平臺連鎖賦能、上下游企業賦能等等,這也是行業連續多年受“連鎖化和線上線下一體化”影響下出現的一種變化,也算是一種正向意義比較大的變化。
但是,也因為汽服店對“賦能”這件事接受度的提高,所以又出現了一個新問題,那就是市面上可選的“賦能”門派太多了,不知道咋選。
根據我自己的觀察,我認為至少在新媒體賦能這塊,不外乎幾大流派:流量派、設備派、項目派。
下面具體說說這三個門派的差異點。
二、新媒體賦能三大門派
先說流量派。
就像開篇的時候提到的,客戶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業務就在哪里。
那么,現在客戶在哪里呢?中國人民的時間一大部分都在短視頻平臺啊,所以得流量者得天下,得短視頻者得流量。
答案不言而喻,到了現在汽服門店還不做短視頻,肯定是OUT了的。
二十年前,所有的生意要用互聯網重做一遍;十年前,所有的生意要用微信公眾號重做一遍;今天,所有的生意要用短視頻重做一遍。
這一派在具體玩法上其實分成三種:
第一種,只培訓。也就是師傅引進門,修行靠個人,賦能團隊除了線下培訓之外,也會做門店陪跑,過程中主要抓門店一個周期內拿到了怎樣的結果;
第二種,保姆式全程服務。這種團隊一般都把平臺算法和流量底層邏輯摸得比較透,也能相對有效的解決汽服老板出不了鏡、口條也不行的問題,這種賦能體系也是對門店來說價值感比較明顯的賦能方式。
第三種,地推+內場派。
這種賦能方式很有點海陸空齊頭并進的味道,門店缺客戶是不?來,整個小卡,48.98元到68.98元不等,20人起的地推團隊,再把你的失聯客戶找出來,電話轟炸,20天售小卡,預定三天內激活、專業團隊到店推大卡,目標鎖定客戶三年保養……短期內收入增長特別明顯,不過嚴格意義上講,這一派與前兩個不搭界,而且還相互看不上。
再說設備派。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同質化競爭沒有未來,要做出差異化”,這些是設備派的核心論點。
最近幾年,后市場比較火的“通過設備獲取流量”玩法還是有一些的,主要分成兩種。
一種是投入較少的設備派,主要代表是早期的搖搖機和新出來的磨盤機。前者是測底盤異響的,后者新出來沒有多久,筆者目前只是聽說、沒親眼見過,也不知道光碟機有啥區別,懂得老板可以評論區分享一下。
還有一種就是動不動投入幾十萬、上百萬、現在居然還投入上千萬的設備派。
老巫是鄉下人,從小吃不飽飯,坐井觀天的以為一家門店(在深圳)投個五十萬已經是大手筆了,但后來接觸到了一些店,說是光設備投入了三、四百萬,感覺自己開了眼;最近接觸到的店又刷新了這個記錄:設備投入是千萬,老板還是一個年輕人,店還是開在一個十八線小地方。
對于這種高價投入的設備派,筆者的觀點是比較慎重的,有錢的老板愿意這么投是好事,提高行業檔次嘛,但一般店不要碰,因為高價設備投入的背后,一定有個和這種投入相匹配的定位,他們是在用價格篩選優質客戶,而且和配套相配套的配件和服務價格肯定也高,搞不好店里加的氣都是進口的,所以他們的車主才能覺得“300補個輪胎不貴”。
最后是項目派。
項目派還是做差異化,做特色,要做“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其底子是營銷玩家。
這個派系這幾年的流量玩法特別多,別看現在效果最好、最火的是養護和美容這些,但最早這些都沒別看上,被看上的是變速箱油、無水冷卻液、可視化清洗空調、洗積碳……這里面光一個洗積碳名堂就多了去了,有干冰,有核桃沙什么的;然后又是治理燒機油,搖搖機換膠套,最近已經進化迭代到換正時鏈條組件了。
不過,總得來說,項目派的流量賦能,效果最穩定的的確還是咱們行業里養護、輪胎這種傳統項目,成本低,利潤高,玩出多少花樣了。
比如輪胎。老巫最近看到一哥們,一條輪胎純利潤都上千元,信不信由你,進他直播間,保你感謝他一輩子。這是卷出天際的輪胎項目呀!敢在“宇宙第一流量平臺”上喊出一條輪胎純利過千的口號。膝蓋不夠用了,大寫的服!
還有三膜、腳墊,雖然式微,慣性還在呢!只不過比起當年,自然是“白頭宮女在,閑話說玄宗”了。
三、可心向往之,但還是要做基本功
說句真心話,這些玩法都是有門檻的,畢竟如果沒有門檻,那么肯定是進入容易出去難;而且不要信那些免費的,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所以,對普通門店來說,愿意并且能遇到合適的門派更好,如果有猶豫、或者對效果存疑,筆者認為還是不要輕易入局了,大概率就是顆韭菜,不是說這些門派是割韭菜的,而是過程中門店落地方面大概率會出亂子,拿不到想要的結果,不就等于白付費了么。
不妨多觀察觀察,一方面是看看這些門派靠不靠譜,另一方面是看自己靠不靠譜。
這兩個方面,后者才是關鍵,畢竟門派花招再多、效果再出色,我們自己能力不足,都做不好的。再退一步講,后者就是我們在這行討飯吃的根基。
所以,筆者還是那句話:對于行業的各種趨勢,我們門店可以心向往之,但想要穩步向前,還是要看腳下的路走才行。
這時候,又要祭出這個公式了:
在以前的文章里,筆者對這個公式進行過拆解,感興趣的老板可以再回過頭去看看。相關文章:《行業卷生卷死、老板還在“等客主動上門”吃老本,洗美店生意越來越差的原因找到了!》
只要基于這個公式,門店就能找到提升收入的三個明確措施。
增加車流:后面的率不變的情況下,車流增加,收入自然增加;
提升后面的每一個率:車流不變的情況下,每一個比率的提升都會導致收入的增加;
還有四個比率:例檢率與訪談率是態度,有沒有做?檢出率與成交率是質量,是例檢水平與訪談水平的高低區別。
其中最最關鍵的就是要踏踏實實在例檢與訪談上下功夫,這兩塊做好了,門店收入不會差的。
這兩塊怎么做好呢?分兩步走:第一步,是把例檢與訪談先做起來;第二步,是把例檢與訪談的質量提上去。這期間,既要使用工具為員工操作提供方便外,更要從績效上進行激勵。
怎么做呢?直接針對例檢、檢出業務機會、訪談進行提成。而不是只對成交的訂單進行提成。
為什么?這就跟門店老板選擇“流量賦能”門派的時候邏輯是一樣的。
老板在進行相關門派挑選的時候,主要看的一點除了價格之外,就是這個門派給不給門店一個看上去可靠的“執行標準”和效果比較直觀的“判斷依據(比如收入提升)”,前者可以讓老板省心,后者可以讓老板開心,只有這兩個部分都有,老板才能放心的跟著這個門派走。
所以,在“例檢與訪談”環節給員工設定專項獎勵是非常有必要的,只要員工按標準要求做了例檢、檢出了問題,與客戶談了這些業務機會,不論最終有沒有成交,都給員工提成,那么員工才有動力去轉化新客戶、新項目。
總之還是那句話,提升轉化率、提升利潤水平,把技術、服務、質量這些基本功扎扎實實的做好,才是單店生存最大的底氣,不管亂花如何迷人眼,這些點都不能落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