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下午,一場以“弘揚孝德文化 共譜文旅新篇”為主題的上虞·寧遠“虞舜文化研討會”在紹興市上虞區舉行,標志著浙江紹興與湖南永州關于虞舜文化跨區域交流對話的開啟。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原會長、湖南科技學院教授陳仲賡、湖南省舜文化研究會會長潘雁飛、永州市舜帝研究會會長王海濤,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紹興文理學院高等人文研究院執行院長兼秘書長何俊杰、紹興市文史研究館副館長、紹興文理學院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職教授李永鑫、浙江大運河文化研究院浙東分院院長、紹興文理學院高等人文研究院兼職教授邱志榮及虞舜傳說非遺傳承人、上虞地方文史專家等參加研討。活動現場,紹興市上虞區文廣旅游局局長、黨組書記王銀苗和永州市寧遠縣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黨組書記何俊共同簽署兩地文化交流合作協議,兩地還互贈相關書籍。
“古有三圣,越兼其二。”堯、舜、禹文化在紹興有著廣泛的人文基礎,紹興在1995年始公祭大禹陵,每年公祭從未間斷,舉行各類學術交流活動,尤其是從2018年4月發布首張《紹興禹跡圖》開始至2024年,完成了從“紹興禹跡圖-浙江禹跡圖-中國禹跡圖”編制出版這一文化資源創新轉化的浩大文化工程。在構建紹興大禹文化高地的同時,2021年紹興發布《紹興舜跡圖》、2022年發布《浙江堯舜遺跡圖》,今年《浙江堯舜遺跡圖導讀》將由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紹興在尋根虞舜文明,重構城市文化紐帶征程上,又邁出堅實步伐。與時同時,還積極推動“堯舜禹的傳說故事”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目前,已有公祭大禹、舜王廟會系國家級非遺,虞舜傳說省級非遺。
研討會上,陳仲庚教授分享了《心和家和天下和:傳統孝道三位一體的思維模式與實踐路徑》,浙江“虞舜傳說”非遺傳承人、中華孝德文化研究學者徐景榮以虞舜是上虞人民的驕傲開頭,分享《虞舜孝徳的普世價值與現實意義》。李永鑫、邱志榮兩位學者分別就編寫《大舜傳》、《浙江堯舜遺跡圖導讀》入手,講述了在寫書、成書過程中的心路歷程,闡述了紹興在構建“大禹文化圈”城市版圖基礎上,繼續構建“虞舜文化圈”的當代價值和歷史意義。
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副會長、紹興市非遺保護協會會長何俊杰是《中國禹跡圖》的原創參與者和推動者,也是即將出版的《大舜傳》、《浙江堯舜遺跡圖導讀》兩本著作的作者之一,他結合自身的工作經歷和十年“掘井”式挖掘文化的體會,分享了他的觀點,他說:以紹興地區為核心的江南區域,堯舜禹故事與傳說遍地流淌,隨著歷史學家的研究和考古成果的涌現,越來越證明“堯舜禹并非傳說”,也印證著“中華文明的起源是多點生發的”這一觀點。我們在深度挖掘各地“堯舜禹文化”的同時,必須打破地域壁壘,構建持久、深沉的城市間文化交流網絡,推動歷史文化資源創造當代價值,實現文化記憶到城市共生。何俊杰表示,虞舜出生于上虞、長眠于寧遠,紹興、上虞與永州、寧遠因虞舜文化而結“生死之交”,是當下我們文化自信的表達。今日的城市文化鏈接,需以文明精神為經緯,在傳統與現代的交織中,織就一張貫通古今、鏈接南北的文化之網。
責編:易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