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6日,一架帶有廈門航空標識的波音737MAX客機從浙江舟山起飛,飛往美國西雅圖。這是三天內中國航空公司拒收的第三架波音飛機,引發了中美航空貿易的激烈爭端。波音公司首席執行官公開指責中國“違約”,而馬來西亞和印度則表達了接收這些飛機的意愿。此事件不僅涉及中美關稅政策,還反映了全球航空市場競爭的復雜格局。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一、關稅政策引發的退貨風波
此次事件的起因是美國對中國航空產品加征的125%關稅。根據中國航空公司的采購慣例,飛機尾款需在交付前支付,而關稅導致每架飛機成本增加約4000萬美元。以廈門航空為例,一架原價1億美元的飛機現需支付1.25億美元,相當于其年度凈利潤的15%。此外,零部件進口關稅的上升也推高了后續維護成本。面對成本激增,中國航空公司啟動退貨程序。
圖片來源于網絡
波音公司則指責中國“違約”,但這一說法遭到質疑。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報道,中國航空公司僅支付了20%的訂金,尾款尚未結算,飛機所有權仍歸波音。因此,退貨行為在法律上并不構成違約,更多是美國關稅政策導致的商業后果。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二、第三方國家的介入與局限
馬來西亞和印度試圖接收中國退貨的波音飛機。馬來西亞航空公司首席執行官表示愿意采購這些飛機,印度航空也請求波音優先交付。然而,這一計劃面臨多重障礙。首先,波音飛機的定制化程度高,改裝費用高達數百萬美元,且原買方有權否決轉售。其次,馬來西亞接收的737MAX機型曾因安全問題備受爭議,而印度航空因預算限制難以采購升級版飛機。這些因素限制了兩國“接盤”的可行性。
圖片來源于網絡
三、中國的多維度應對
中國針對美國關稅政策采取了系列反制措施:
- 對等關稅:中國對美國制造的飛機加征125%關稅,導致波音損失顯著。據估算,三架退貨飛機的直接損失達3.75億美元,若后續50架訂單取消,波音可能面臨50億美元的損失。
- 多元化采購:中國航空公司加大了對空客A320neo的采購力度,同時加速國產C919的國際化進程。2025年,C919的歐盟適航認證進入關鍵階段,中國還與馬來西亞達成協議,支持其運營C919國際航線。
- 稀土出口限制:波音飛機關鍵部件依賴中國稀土,若中國限制稀土出口,波音的生產鏈將受到嚴重沖擊。
圖片來源于網絡
四、波音的困境與市場反應
波音首席執行官威脅“停止為中國生產飛機”,但這一言論被認為缺乏可信度。中國市場占波音全球訂單的23%,失去中國將導致其年收入減少約120億美元。此外,737MAX的復飛認證需中國民航局批準,若關系惡化,該機型可能面臨進一步停飛風險。美國《西雅圖時報》評論稱,波音的威脅“無異于自毀”。目前,波音股價跌至五年低點,投資者信心受挫。
圖片來源于網絡
圖片來源于網絡
五、全球航空格局的演變
中國在此次博弈中的強硬態度獲得了國際支持。歐盟對美國飛機加征25%關稅,俄羅斯則與中國合作研發寬體客機。國產C919已獲得1200架訂單,預計2025年年產能將超過50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強調,中方維護自身利益的決心堅定。這場貿易摩擦表明,全球航空市場正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中國作為重要參與者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