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屆壽光菜博會
集中展示了2600多個蔬菜品種、
80余項先進種植模式、
100余項新技術,
許多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苗床栽培
苗床栽培:實現蔬菜周年連續生產
苗床栽培,是一種深液流水培栽培模式,種植槽按一定行間距平鋪式排列固定在苗床上,苗床下方配備供回水系統,營養液在栽培槽內循環流動,水培果菜根部接觸營養液吸水肥,又有充足的氧氣供應。
從種植槽、營養液來看,種植槽一般長10厘米-20厘米、寬 60 厘米-60 厘米、深度為 12 厘米-15 厘米。營養液液層深度 7 厘米-10 厘米,將植物根系置于其中,供給植株生長營養。整個種植系統中的營養液總量較多,營養液的組成、濃度、酸堿度、水分和溫度等不易產生變化,根系生長環境相對較穩定。
循環流動的營養液優點:一是增加營養液中溶解氧的濃度;二是消除營養液靜置時根表與根外營養液之間的“養分虧竭區”,保證營養及時供應到根表;三是降低根系分泌并累積于根表的有害代謝產物;四是使因沉淀而失效的某些營養物質重新溶解,供應作物生長需要。此外,苗床栽培還具有造價低、設施輕便、水環境穩定等優點,目前在山東、廣東等蔬菜主產區被大面積應用。
立體半圓管栽培
立體半圓管栽培:為葉菜生長找到“新家”
立體半圓管栽培,是由若干半圓管式 PVC 管道和支架組合成一個可供營養液循環的多層立體栽培系統,PVC 管道上方覆蓋泡沫板并設置定植孔,用于定植作物,植物根系進入營養液吸收養分,使整個系統滿足植物對水、肥、氣的需求。主要適用于生菜、芹菜、油麥菜等葉菜種植。
該栽培模式的優點:管道式栽培替代了土地,克服了管道式水培換茬過程中不利于管道清洗、消毒的問題。管槽卡托的靈活性,使管槽間距實現了隨時可以調整,方便了管槽式水培的生產作業,更能高效利用溫室空間的光熱資源。另外,這種栽培模式可根據菜苗大小調節栽培間距,實現“小苗密布,大苗均植”的目的,采收、定植、管道清洗、殺菌消毒等均可以進行單管道作業,可增加產量 3 倍-4 倍,空間利用率提高 20%-30%。
淺液流栽培
淺液流栽培:幫助人們種植名優果蔬品種
淺液流栽培,是指營養液以淺層流動的形式,在種植槽中從較高一端流向較低一端的一種水培方式,主要由營養液槽、栽培床、加液系統、排液系統和循環系統五部分構成,栽培的核心在于循環供液的液流形態,這種液流以膜狀呈現,僅在栽培槽底部以數毫米的淺層流過。
淺液流栽培采用傾斜種植槽,通過控制一定的坡度來引導營養液的流動,因其循環供液的液流呈膜狀,僅以數毫米厚的淺液流流經栽培槽底部,恰好覆蓋作物根系的一部分,可以接觸淺液流吸水吸肥,同時另一部分根系則露在種植槽內的濕氣中吸氧,這樣的設計巧妙平衡了根系吸水、吸氧的需求,確保了作物健康生長。
與傳統栽培方式相比,淺液流栽培模式不僅減少了水資源消耗,省工省力,無環境污染,而且具有設施造價低、根系通氣性好、設施輕便等優點,種植出來的蔬菜瓜果品質優、耐儲存、經濟效益好。
復合式無土栽培
復合式無土栽培:為農業增收添活力
復合式無土栽培,是將固體基質栽培與淺液流栽培相結合的栽培模式,利用固體的陶粒、巖棉等作為固定介質,將作物固定在栽培容器中,按一定株行距栽培在淺液流栽培槽中。
該栽培模式的優勢在于:一是資源高效利用。復合式無土栽培水循環系統可減少 90%以上的水資源浪費,精準施肥降低肥料損耗。垂直分層、立體種植的方式節約了土地資源。二是環境適應性強。栽培不受土壤質量限制,可在鹽堿地、沙漠、屋頂等非傳統農業區域應用。三是提高產量和品質。結合水培、基質栽培兩種栽培模式的優點,有效解決了蔬菜生產中的水、氣、肥的供需矛盾,不僅提高了蔬菜產量,而且減少了病蟲害和農藥使用。
編輯丨吳榮美???
編審丨侯慶強???
終審丨王蘭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