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融合的 “破界實驗”
與重機騎士的淮北對話
作為中國搖滾樂壇的傳奇人物,丁武早已突破音樂人的單一身份,在繪畫、攝影、實驗音樂等多個藝術領域持續探索。第二屆全國城市精英重機巡游·淮北站活動期間,這位跨界藝術家以根據地重型機車俱樂部主席的新身份現身淮北。《淮北日報》記者對丁武進行了獨家專訪,圍繞藝術邊界拓展、文化融合創新、AI與藝術創作等話題展開交流。
4月25日上午,記者在酒店見到丁武。雖然前一天下午抵淮后忙于排練未能外出游覽,但城區秀美的自然風光、改造后靜謐安然的湖景,以及偶然品嘗到的本地美食燙面,都讓他對淮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丁武邀請了活動參與者根據地重型機車俱樂部成員、相王重機代表及演出人員圍坐草地,共同接受采訪。
淮北相王重機俱樂部主席湯勇和會長高百安率先分享見解。湯勇表示:“希望更多人通過活動走進淮北、了解淮北、愛上淮北。”高百安從文化碰撞的角度提出:“工業城市與搖滾樂、重型機車之間存在著獨特的美學共鳴。”
“淮北是南北交匯的重要節點城市。”根據地重型機車俱樂部創始人楊堅介紹,此次活動只是一個開始,俱樂部將與相王重機深化合作,未來計劃將活動從重型機車巡游拓展至音樂節、繪畫雕塑展等多元藝術形式,最終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季品牌。
一晨風夏樂隊主唱胡亮與茉莉民謠歌手張澤琪則表示,淮北獨特的城市氣質為他們帶來了全新創作靈感。“淮北充滿親和力,處處散發著令人心安的溫暖氣息。”張澤琪說。
莞爾清音傳統美學空間創始人、深圳市寶安區清音昆曲古琴社社長洪莞爾,身兼多項傳統文化傳承要職,此次專程以古琴愛好者的身份來到淮北。她坦言此行不為重機巡游,而是懷著對“廣陵絕響”的敬仰之心前來“朝圣”。“淮北是嵇康故里,每個古琴人的精神原鄉。”洪莞爾輕撫琴弦說道。
同為古琴愛好者的丁武還即興與洪莞爾來了一場古琴合奏。當《高山流水》的悠遠琴韻在湖畔蕩漾,清風徐來,陽光溫柔地灑落在每個人身上。
丁武向記者分享了他的藝術感悟,隨著歲月沉淀,藝術已成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表達。在這個從“家書抵萬金”到信息爆炸的時代巨變中,藝術恰如其分地架起了情感溝通的橋梁。無論是古琴雅集、搖滾現場還是機車聚會,不同代際的文化積淀都在持續疊加,最終凝結成永恒的精神財富。“流量只是過眼云煙,”丁武意味深長地說,“真正的藝術價值在于它能否穿越時空,觸動人心。”
在談及文化融合創新與文旅發展時,丁武認為,這需要政府搭建平臺、提供政策支持,更需要給予足夠的培育時間,就像經營一片文化試驗田——既要有觀眾前來觀賞,也要有從業者精心培育,多方合力才能讓文化之樹茁壯成長。“關鍵在于讓大眾真正理解這些文化形態背后的深層意義。”他說,無論是古琴藝術還是重機文化,傳播的核心在于價值傳遞。“當年輕人知道《高山流水》承載著‘以琴會心’的精神境界,當大家理解重機文化代表著工業美學的現代演繹,這些文化才能真正走進人們的生活,獲得持久生命力。”
當談及AI對藝術創作的影響時,丁武給出了辯證的見解。他肯定AI作為技術工具在某些創作環節的輔助價值,但更強調藝術創作最珍貴的恰恰是那些不可復制的偶然性和不完美。“琴弦間的顫抖、即興的變奏,這些人類特有的靈動才是藝術的靈魂。”丁武指出,不論在哪個領域,過度依賴或刻意操控AI都可能導致創作陷入功利主義的窠臼,喪失其應有的沉淀與思考。在他看來,AI可以成為創作者的助手,但永遠無法替代人類獨有的藝術感知力和創造力。
采訪尾聲,記者提及淮北本土現象級樂隊“涂鴉橋”,丁武欣然寄語年輕的音樂人:“愿大家在熱愛的音樂中找到純粹的快樂,在創作中遇見真實的自己。音樂不僅是自我表達,更是連接人心的橋梁。”
淮北市傳媒中心全媒體記者 于曉/文
馮樹風、梅月/圖
編輯:化曉芹
編校:胡帥
編審:王偉
審簽:劉永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