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舷號51的“崔賢”號驅逐艦下水,儀式在南浦造船廠舉行。朝鮮最高領導人出席,稱本次新型驅逐艦的下水儀式,將成為朝鮮海軍強化的標志,而第二個標志將是建造核動力潛艇。
“崔賢”號驅逐艦,采用了隱形設計,艦長約140米,寬約15米,滿載排水量約5000噸。配備了四面尺寸較大的矩形平板陣列天線,類似于俄羅斯海軍22350型護衛艦上安裝的5P20К“涂金膠料”雷達,表明這是一艘設置了有源大型相控陣雷達的防空驅逐艦。
意味著繼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以后,朝鮮成為亞洲第五個擁有了防空驅逐艦的國家。對于地處亞洲東部,綜合國力并不雄厚的朝鮮來說,能研制出大型防空驅逐艦,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崔賢”號驅逐艦,主要艦載武器由外形酷似意大利“奧拓”公司研制的1座127毫米單管艦炮,2座AK-603K型6管30毫米近防炮和1座“卡什坦”彈炮合一系統(2門AK-630K型6管30毫米艦炮和8枚SA-N-11防空導彈組成)。
艦上的設置的VLS裝置高達74單元,前44后20及10個巨型垂直發射單元,就垂直發射系統的規模而言,5000噸級的“崔賢”號驅逐艦,已經超過了7000噸級052D型驅逐艦的64單元,表明它對外火力輸出異常強悍。
但是“崔賢”號驅逐艦,卻部署了4種不同直徑的VLS裝置,說明朝鮮在導彈垂直發射井通用化研制方面,還存在一定的技術瓶頸。這一點稍有軍事知識的網友,是能夠聯想到的。
“崔賢”號驅逐艦,為了最大程度地在艦體寶貴的甲板上塞下更多的導彈垂直發射裝置,就舍棄了艦上的直升機機庫。但艦尾有直升機起降平臺,能滿足該艦在中近海的反潛作戰需求。
在這一點上,“崔賢”號驅逐艦與中國當年研制的051C型防空驅逐艦有點相似,為了塞下了1套俄制“墓碑”無源相控陣雷達和48單元直徑巨大的俄制“里夫”-M型VLS裝置以后,艦上也未設置直升機機庫,尾部設有供反潛直升機起降的作業平臺。
總之,“崔賢”號驅逐艦,約5000噸的體量,卻塞下了4種不同直徑的VLS裝置,74單元的發射井,加上127毫米主炮、630型副炮和彈炮合一系統等艦載武器系統。
這讓其看起來頗有點海上“武庫艦”的味道,集反艦、防空、反潛和對陸打擊為一體,也因此它的對外輸出的火力,還是不容小覷的。據日本放送協會(NHK)4月26日報道稱,“崔賢”號驅逐艦能發射超音速戰略巡航導彈和中遠程彈道導彈等大威力的武器。
“崔賢”號驅逐艦下水,能夠激發朝鮮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有助于提升朝鮮在亞洲乃至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力。實話實說,全球能獨立自主研發成功防空驅逐艦的國家又有幾個,可謂屈指可數。
防空驅逐艦的研發成功,體現了朝鮮自主研發和建造先進海戰裝備的能力,標志著朝鮮海軍邁出了轉型升級的第一步,有助于朝鮮擴大海上防御范圍;增強在遠洋的軍事存在和作戰能力,可執行多功能水上作戰任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