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nan Bouroullec
THEDesigner
1971年出生,是法國著名工業設計師,畢業于巴黎藝術學院,早期以家具設計聞名,與Ligne Roset、Vitra、Cappellini、Magis等品牌長期合作,作品涵蓋家具、燈具、紡織品等領域。其設計理念強調實用與美學的平衡,并探索自然與城市的互動。
Ronan Bouroullec的筆記本上
畫滿了他在2025年米蘭設計周期間發布的新作。
遇見Bouroullec的作品很容易。居家環境中,小到燈具、餐具、花器,大到沙發、餐桌、座椅、地毯等。走到公共空間,他還設計了香榭麗舍大街上的室外噴泉、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諾藝術收藏博物館的鏡面帆旗和室內設施、凡爾賽宮里的水晶吊燈、布列塔尼山野上被山火燒盡后再次重建的小教堂陳設……在歐洲、在法國,隨時隨地,你都會和他的創作相遇。
巴黎商品交易所皮諾藝術收藏博物館的鏡面帆旗,
隨風飄逸,折射著柔和的光芒,
喚醒了豪斯曼建筑群之間被忽略的風與空氣的靈動。
與旗幟基座和柱形長椅的暗啞金屬光澤,形成對比。
Bouroullec工作室此次米蘭設計周期間發布的新作
找到Ronan Bouroullec,也很不容易。他在工作室、品牌公司、世界各地傳統手工藝人的作坊之間穿梭,世界知名的設計機構和學校不斷邀請他去講座、展覽。如果關注他的社交媒體,你還會發現他愛好戶外和運動,偶爾還會跟日本的漁民出海。我們的采訪一約再約,終于在今年的米蘭展之前,他向我們打開了新工作室的大門。
屬于Ronan Bouroullec個人的半開放工作區,
玻璃窗透出柔和均勻的光。
大案子后面的Rope Chair繩椅和Flos圓柱吊燈,
都被皮諾藝術收藏博物館收藏與使用。
工作室在巴黎市中心離運河不遠的院子里,低調沒有門牌。推門進去一下子就可以感到Bouroullec的存在。極簡空間,純白明亮,一切看起來都是實用有效的,沒有多余的裝飾。
工作區是不斷變化的空間,
唱主角的是每一次的設計作品,
這里也是 Bouroullec 的攝影棚,
他總是自己和團隊一起拍攝產品,
對他來說這是一種好的檢驗產品的方式。
他的辦公室是開放的,面對產品開發的空間,一條細細鋼絲線懸掛著的白色的簾子就是隔斷,所有的窗戶透著恒定的柔光。“我們在這里工作的方式,實際上取決于主題。比如我現在在整理想法和步驟,之后會制作模型、3D圖,繼續圍繞主題展開。過一段時間,我會認為可以完成了,但有時需要很多年的研究。設計師的工作,或者說創作者的工作,都是起伏不定的。我很喜歡設計過程中的不確定性。”
設計品進進出出的地方,
這里誕生了他近期大部分的設計作品。
Ronan Bouroullec成長在法國西北部的一個鄉村,最近的大城市是坎佩爾(Quimper)——法國西北布列塔尼大區的重要城市之一。那是一個略顯混沌的童年,家周圍是農田,附近有一個小村莊和一個農場,鄰居不多。“我們會去對面農場取奶,這一切都很溫柔,同時又帶著一絲憂郁。那時朋友不多,我覺得我積累了很多東西,許多圖像和感覺。”
去年夏天,
布列塔尼Arrée山脈遭受野火襲擊后,
Ronan Bouroullec重新設計了該地區歷史悠久的Chapelle Saint-Michel de Brasparts的內部,
作為全面修復的一部分。
Bouroullec在布列塔尼出生和長大,
他對童年時期的教堂記憶猶新,
他與當地工匠合作,
使用了三種粗糙材料
——花崗巖、鋼鐵和玻璃——
這些材料能夠經受時間的考驗,
同時反映了教堂崎嶇的地理位置。
少年時代他一直對學校生活充滿厭惡——那是一種無法忍受的無聊,他幻想著離開這片土地。直到高中,開始學習應用美術的課程,開始接觸藝術,遇到了一個很好的啟蒙老師。在圖書館里,他翻閱的建筑期刊中日本建筑師倉俁史朗(Shiro Kuramata)為三宅一生做的設計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
與三宅一生合作系列作品
在東京舉辦了名為“創意的荒野”主題展覽。
15歲那年,Bouroullec跟著學校從坎佩爾坐車到巴黎參觀。巴黎裝飾藝術博物館正在舉辦的就是三宅一生的展覽。這次旅程所遇見的事物,給他帶來了強大的驅動力,讓他從此對現代設計義無反顧。——那時候也不會想到,后來他與三宅一生有了許多次合作。
來自三宅一生HOMME PLISSé品牌的設計邀請,
創作了2024/25秋冬系列。
而在之后的創作生涯里,他一步步地發現這個少年時想要逃離的家鄉,成為他創作的重要財富。“其實我很難解構故鄉和少年時代的影響。鄉村生活中簡單的組裝,東西壞了盡量修理而不是丟棄,這種節制是我創作的一部分,很多作品的靈感也與自己動手制作有關。這也讓我的創作更關注簡單,不是無聊的簡單,而是一種顯而易見的簡單,伴隨著一種感性,一種溫柔,追求魅力和平衡。”
Céramique是Ronan Bouroullec為
Flos設計的新燈具系列,
包括三款桌面型號,采用陶瓷制成,
具有無鉛晶瑩清漆的飾面,
突顯了完全手工制作的工藝。
事業初期,他就邀請了比他小5歲的弟弟Erwan加入工作室,兩人并肩合作,作品以“Ronan & Erwan Bouroullec”署名,成為當代設計界不多見的雙人組合。“Erwan的加入,就好像是兄弟之間互相幫一把的感覺。” 他這樣說,“我們性格相異,有著不同的興趣點,有爭吵也有互補。”在十多年的合作中,兩人抱有共同的熱情,努力達到更好的平衡。如今二人各自成立了工作室,作品系列更加多元,也呈現出個人化的差異。
藝術工作室是與設計團隊分離的空間,
在這里他沉浸于獨自創作的樂趣之中。
兩個展覽之間的時段,
工作室擺滿了陶藝作品和繪畫作品。
當他的設計越來越多,跨越不同介質,不同領域,從工業設計到與手工匠人合作,他的繪畫作品也不斷地出現在世界各地。流動的線條、明亮的色塊、從圓珠筆到馬克筆,從光滑的紙面到石板。這些繪畫一經推出就大受歡迎。他畫的是什么呢?“我自己也不知道。”他笑著解釋。其實繪畫的習慣很小就開始了。“繪畫是我的日常。”他回憶起小時候的鄉村生活,那時候下午唯一可以做的事就是畫畫。
在為 MUJI 創作版畫,“對我來說,繪畫是一種冥想形式”。
他帶我們來到繪畫工作室,這里沒有團隊,沒有設計作品,只有他自己。這是他享受孤獨的寧靜空間。“這些通常被稱為自由圖畫。我幾乎每天都畫畫,沒有任何任務。這是一種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的做法,沒有任何預謀。對我來說,繪畫是一種形式的冥想。”
三宅一生Homme Plissé 2024/25秋冬男裝系列,
靈感源自Bouroullec不斷豐富的紋理與抽象繪畫,
巧妙地將這些藝術元素轉化為服裝與配飾的設計語言。
2024年他的繪畫作品出現在三宅一生的HOMME PLISSé系列中,再一次拓展了他的創作范疇。其實與三宅一生的合作從2000年開始,他設計了三宅一生在巴黎瑪黑區的概念店A-POC。幾十年來Bouroullec一直拒絕與時裝產品合作,在他看來時尚是一個快閃式的吸收和利用。“我想要是我的畫作被時裝使用,應該是給三宅一生,真的很高興我改變了一個根深蒂固的原則。”他的三十三幅畫作被再造進整塊的布料中,和衣服的結構、褶皺相互產生新的形象。
繪畫作品及展覽
采訪間隙,Bouroullec時不時對即將發布的新品拍照,給自己的產品拍照也是檢驗產品的一種方式,拍攝過程中會產生更多修改更新的想法。在他的手機里有十三萬張圖片,這些圖片很多會發表在他的社交媒體上,可以看到他多年的設計作品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發表在社交媒體上的照片,
常常可以看到他的生活與工作完美融合。
為西班牙品牌BD創作的Baton系列。
其中的Paravent屏風,
設計師認為它的功能是改變房間的視覺景觀,
它不像工具那樣有效,但它有一種觸發感情的語言。
這些文字和圖片在2022年匯集成一本名叫《Day after day》的畫冊,像他的作品一樣大獲成功。他是一位創作者,同時也是一位敏銳的觀察者。“我對物體的不同形式很感興趣。我喜歡大眾流行的工業化產品,也享受與工匠合作的樂趣。我在世界各地的大型博物館舉辦重要展覽,同時,我也喜歡在私密的地方辦展。我非常喜歡這種變化,也很幸運能夠參與多樣化的實踐。”
作品集《Day after day》
2024 年春天,
蓬皮杜當代藝術中心為他舉辦的個展現場,
展覽名為《共鳴(Résonance)》。
墻壁裝置是瓷磚產品“Adagio(慢板)”,
由陶瓷品牌 Mutina 委托設計,
以三維編織的形式呈現,
讓人聯想到紡織技藝。
攝影 | Philippe Le Berre
文、視頻 | 趙安
編輯 | 關迪
助理丨張昕玥
設計丨孔鈞達
圖片提供丨Ronan Bouroullec
看完Ronan Bouroullec的設計與藝術,最打動你的是哪些細節?歡迎下方留言和我們分享你的想法,DECO將選出一位精彩留言送出一本新刊。
在米蘭,他建造了一座“天堂之城”
米蘭現場:2025 EDIDA國際設計大獎盛大揭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