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是一種進展性疾病,需要長期、綜合的管理策略來延緩疾病進展、減少并發癥并提高患者生活質量。雖然有危害,但很大程度上是可防可治的。
慢病全程管理都管什么?
沒有發現腎臟病之前,要做好預防和篩查。如果已經發現了,就要進行全程一體化管理,怎么樣管理?5個方面。
1、把各種誘發因素控制好;控制血糖,血壓、血脂,對糖尿病、高血壓、肥胖、心血管疾病患者及有腎臟病家族史的人群進行定期篩查。通過血肌酐、估算腎小球濾過率(eGFR)、尿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標評估腎功能。
2、生活方式干預,調整生活方式,適當體力活動,科學健康飲食。限制蛋白質與鈉的攝入量,以減輕腎臟的負擔,建議每日鈉與蛋白質的攝入量分別控制在[<2.3g/d]、 [0.8-1.0g/kg·體重]的范圍內;適量的有氧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可以選擇散步、慢跑、練瑜伽等運動方式。生活方式對慢性腎臟病的病情有影響。戒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和熬夜。同時,保持積極的心態,樹立與腎病共存意識,配合醫生共同管理慢性腎臟病。
3、定期監測;定期監測血肌酐、eGFR、尿蛋白等指標,評估疾病進展,監測血壓、血糖、血紅蛋白、鈣磷代謝等指標,及時發現并處理并發癥。
4、積極治療,防止并發癥;慢性腎臟病除了降低蛋白尿、降低肌酐水平等自身腎臟損害之外,其并發癥可累及全身各個系統。因此,治療慢性腎臟病不可僅僅聚焦腎臟健康,更要“格局打開",關注并發癥的防治以實現慢性腎臟病的綜合管理。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并發癥有心血管疾病,貧血、高鉀、礦物質-骨代謝異常、感染、酸中毒等。常用治療藥物如免疫抑制劑、ACEI/ARB降壓藥、利尿劑、降鉀藥,積極預防或者控制并發癥,延緩慢性腎臟病進展。
5、延緩病情的進展,做一個好的愈后和生活的規劃。
通過預防或延緩疾病進展,減輕心血管疾病等并發癥,最終提高慢性腎臟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延長壽命已成為慢性腎臟病治療新理念。
重點關注哪些指標?
1、蛋白尿。
蛋白尿常因為腎小球濾過屏障受損或腎小管重吸收障礙等產生,不僅是慢性腎臟病常見的癥狀也是加速進展的因素。長期蛋白尿會加速腎小球硬化和腎小管間質纖維化,導致腎功能下降,最終可能發展為終末期腎病。
2、貧血。
貧血是慢性腎臟病常見的并發癥,早期慢性腎臟病患者貧血患病率已處于較高水平,國內最新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慢性腎臟病3期患者貧血患病率已超50%。
合并貧血可加速慢性腎臟病疾病進展,導致患者透析頻率增加、住院增加,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長期貧血還可能引起心血管病變,是導致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倍增的重要原因之一。
慢性腎臟病患者合并貧血涉及多方面的因素,需要進行進一步的評估明確貧血原因。腎性貧血治療抓住3個月達標是改善腎臟結局的關鍵。
3、高鉀血癥。
慢性腎臟病患者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限制了腎臟有效排出人體過多的鉀離子,從而引發高鉀血癥。高鉀血癥是慢性腎臟病患者常見的安全隱患,可導致心臟電傳導改變、心律失常等一系列問題,嚴重時可危及生命。
研究發現,與血鉀正常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相比,合并高鉀血癥的慢性腎臟病患者死亡率可增加約65%。在血透患者中,高鉀血癥6個月復發率高達79%,呈慢性高鉀狀態。
高鉀血癥管理是一個復雜且持續的過程,隨著認識不斷深入,已經由急性為主逐漸轉變為急慢性管理。慢性腎臟病首次確診時,會進行全面綜合的檢查,識別并糾正可能引發高鉀血癥的誘因;對于血鉀>5.0mmol/L的患者,會限制高鉀食物的攝入;對于伴有高危因素的慢性腎臟病患者特別要注意定期監測血鉀的變化,長期藥物管理,避免高鉀血癥的反復發作。
通過慢病全程健康管理,
可以達到什么樣的效果?
簡單說,一學二改三減四降。
一學:使你學會一套自我管理和日常保健的方法;
二改:讓你改變不合理飲食習慣和不良生活方式;
三減:盡量減少用藥量、住院費、醫療費;
四降:降血脂、降血糖、血壓、體重,即降低慢病風險。
這個一學和二改,不僅用于治療,也適合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學習日常保健,改變不合理的生活方式,來達到養生、少生病、不生病,甚至是延緩衰老的狀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