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日前,《2025年中國城市生態資產管理指數報告》發布,北京市排名全國第三,是華北地區唯一躋身全國前十的城市。
“生態資產管理,是指基于當地生態資源的調查核算,通過以政府為主導的、合理的制度設計,促進生態資源向生態資產轉化,從而實現生態產品價值的過程。”中國人民大學生態環境學院院長龐軍介紹,報告對全國300余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生態資產管理水平開展全面評估,構建起生態資源稟賦、政府管理水平、生態保護補償、市場化價值實現4個方面的評價體系,涉及耕地、林地、草地、水域、植被等生態資源存量,政府體制支撐和規劃引領,清潔能源和生態旅游開放等指標,綜合反映各城市的生態資產管理水平。
南平市、宜昌市、北京市、重慶市、黃山市在生態資產管理方面排名領跑全國。在“小指標”中,北京生態資產的政府管理水平排名全國第二。人民大學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中心主任馬本說,這意味著,較好的政府管理不但能有效銜接“生態資源”到“生態產品”的價值鏈條,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彌補生態資產稟賦的劣勢。
全國生態資產管理水平總體呈現區域性分布,水平較好的城市集中在東南、西南和西北地區。馬本說,西南、西北地區城市位于長江、黃河上游的重點生態區,豐富的生態資源稟賦賦予兩大區域“點綠成金”的潛力。長江流域的城市基本實現了高水平生態資產管理區域協調聯動。華東、華南、華中地區生態資源相對不足,但產業水平、政策體系和市場容量的優勢,促進了生態資源市場化。
報告建議,各城市應因地制宜、積極自主探索高水平生態資產管理路徑,同時重點加強政府生態資產管理水平,注重相關政策的落實和創新。
人民大學今年建立了“人大指數”公共發布平臺,按月定期發布,為政府、企業等部門決策提供參考和支持。(記者 何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