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職業教育被認為是“低人一等”的教育。究其原因,在于職業院校的學生發展路徑不暢,遭遇“天花板”“斷頭路”,制約了技術技能人才的系統培養,使得職業教育缺乏吸引力。不過,這些情況正在發生變化,近年來,職業教育的魅力不斷增加,吸引了大量高考超過本科線的學生,大批選擇職業教育的學生走上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就是典型代表。
近年來,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勢頭十分“火爆”。在2024年的高考中,各專業組最低投檔分再創新高,市外均超本科線。以廣東省內深圳市外為例,物理類最高分520分,超本科線78分,最低分467分,超本科線25分;歷史類最高分為510分,超本科線82分,最低分為459,超本科線31分,廣東省內體育類最高分551分、美術與設計類最高分468分,顯示出強勁的優質生源吸引力,而這一切都有跡可循。
作為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單位,深信院構建的"三鏈融合"育人模式已形成顯著虹吸效應。據悉,該學院已與華為、騰訊等200余家家頭部企業建立深度合作,新增比亞迪半導體等多個現代產業學院。這種"入學即入行"的培養體系直接體現在畢業生質量上——2024屆應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近96%,實現18.2%的畢業生入職華為、比亞迪、深圳地鐵等行業頭部及規模以上企業,用人單位滿意度連續多年保持98%以上,超過全省本科平均水平,這種高質量就業成績,顯著高于同層次院校,這種看得見的發展前景成為吸引考生的決定性因素。
學校專業設置與經濟社會發展不匹配,和就業市場不匹配是就業難的一大原因,在這樣情況下,深信院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54 個專業緊密對接深圳“20+8”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建設了 11 個重點發展專業群,每個專業群涵蓋 3-5 個專業。特別是在集成電路領域,學校建設的粵港澳大灣區首個芯片封裝測試實訓基地,填補了產業鏈關鍵環節的人才缺口。這種"城市需要什么,學校就培養什么"的精準對接,使得該校畢業生形成了獨特的競爭優勢,錄取分數線自然也是水漲船高。
不僅如此,教學質量的持續提升為報考熱度提供了根本支撐。學校官網數據顯示,
深信院積極推進科教融匯,建設深信創新港、未來產業技術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院(籌)和八大中試研發平臺,為產業提供技術服務,年均科研經費近億元。充足的資金不僅保障了教學改革持續推進,更是轉化為育人成效:這種良性循環,使得專業建設始終保持在產業技術最前沿,堪稱職業院校“天花板”!
讀本科還是上高職?這個以往不成問題的問題正在變成一道選擇題。這道選擇題的出現,說明學生和家長們對待高職的態度正在悄然發生轉變。而從就業角度看,選擇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這樣能夠重視提升學子自身職業技能的高校,相比只有學歷而實操能力欠缺的人,絲毫不落下風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