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畫強國日本正在逐步擁抱AI。
去年4月播出的動畫《轉生貴族憑鑒定技能扭轉人生》,其片頭出現了“生成AI技術協力”字樣。今年1月,一部完全由AI生成的動畫《八云與SETSU的怪談事件薄》登陸關西電視頻道。2025年3月播出的番劇《Twins HinaHima》,也標注全片使用生成式AI輔助。
不少沒有學過相關技能的創作者,借由AI進入這個原先門檻很高的行業。
來自日本的電影編劇、導演和田過去沒有學過繪畫,而從去年開始接觸到AI視頻生成工具后,他發現熟練掌握AI視頻生成工具同樣能創作出理想中的動畫內容。于是,他成立了公司TOKYO EPIC,聯合全球的創作者,共同推動AI動漫的發展,并同步開發可用于AI短篇動畫的播放平臺PocketAnime,類似AI動漫版的抖音。
作為全球最成熟、產量最高的動畫市場之一,日本創作者們的選擇很有可能指引未來行業潮水的流向。此前日本國民級動畫《海賊王》中有大量國人畫師參與,而現在日本動畫行業也逐漸有了國產AI視頻生成工具的加持。
當國產視頻大模型逐步突破了更多技術難題后,它們正在通過一群活躍的使用者,慢慢影響全球動畫行業。
被吸引的日本用戶
會寫故事也會拍電影的和田,一直有個動畫夢。
四年前,他曾遠赴好萊塢組建團隊,想拍一部動畫片。但現實很快潑了冷水——高昂的成本、長時間的制作周期,讓整個項目風險極高,最終只能擱淺。
直到去年,他接觸到了國產AI視頻生成工具Vidu,才找到了破局的可能。只要有創意,再掌握一些使用技巧,就可以創造出過去整個團隊都無法達成的理想效果。眼看動畫市場熱度持續上升,短內容需求猛增,加上AI生成能力的突飛猛進,他成立了項目PocketAnime,聯合全球的創作者,共同推動AI動漫的發展。
他向毒眸感嘆,有了AI后,“只要掌握了方法,誰都可以使用它。也就是說,即使是那些過去放棄夢想的人,也有可能成為頂尖的創作者。”
本職工作為金融科技領域公司產品經理的yachimat,也是這樣一位在AI助力下實現動畫夢想的人。
此前,他會在X等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他用AI創作的漫畫。工作之余,他曾嘗試用 Runway 和 Luma 做AI動畫,但始終做不出理想的2D風格。直到去年9月,他在社交媒體X上看到有人用 Vidu 生成流暢的動作場景,才意識到,AI動畫已經今非昔比。
Vidu 最打動 yachimat 的,是“參考生視頻”功能。過去AI生成視頻時,角色和場景容易失真或漂移,導致前后不一致,而Vidu能通過上傳參考圖,實現人物、道具、背景一致。據了解,參考生功能是Vidu 全球首發的,可以實現多主體參考。而前不久Vidu推出的主體庫功能也為保持角色一致提供了便利,直接讓每個人擁有了一個角色庫,需要哪位角色出場,只需調用角色庫的角色即可。
AI動畫的成熟讓yachimat 開始將創作重心從AI漫畫轉向AI 2D動畫,并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動畫風格。
在動畫消費習慣根深蒂固的日本,Vidu 能吸引到一批核心用戶,靠的正是對“動漫表現力”的深度打磨。事實上,AI動畫正是Vidu會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
Vidu是北京生數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清華大學發布的視頻大模型。生數科技產品總監張旭東告訴毒眸,做出極致的AI動畫效果,是Vidu在產品研發和評測階段就格外重視的方向。
一方面,AI動畫能更容易達到跟真人制作差不多的水平,用戶對這類內容的接受度很高;另一方面,不少AI工具即便宣稱支持動畫風格,最終產出的仍偏寫實,很難真正還原動畫美感,破壞了風格一致性。
于是,AI 動畫成了突破口,也成了Vidu在日本快速走紅的關鍵。
據國內權威大模型測評機構SuperCLUE的圖生視頻榜數據,Vidu最新模型Q1在動漫風格、寫實風格均斬獲第一。在社交平臺上Vidu已然是AI動畫領域不可替代的存在。
如今在X上搜索“viduai”,能看到大量日本創作者上傳的作品。擁有35萬粉絲的AI動畫博主 @8co28 正在更新連載內容,還有人專門研究 Vidu 如何生成動漫中常見的“霧氣特效”。
他們中,或許會誕生下一個AI時代的新海誠。
新海誠因為有著老練的計算機使用技術,早早開始探索用CG 制作動畫,他早期的作品基本上是一人包攬,甚至配音也是自己來完成,這在講求團隊合作的動畫工作流中是極為罕見的。
而AI工具的出現,更是大幅降低了動畫的制作門檻。制作的壁壘不再是束縛動畫創意的枷鎖。
據悉Vidu 目前已覆蓋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AI繪畫之后,AI動畫也正在復刻一條“工具出海”的路線。
入股AI動畫的未來
第一批AI動畫的入局者們,已踏上變現之路。
一些海外創作者當下最主要的收益是YouTube、TikTok等平臺的播放分成,但商業委托的需求也在增加,比如各類宣傳片、MV等等。此外,Vidu平臺也會將商務需求匹配給合適的創作者。
張旭東觀察到客戶的需求正在發生變化。
“去年,企業方更多是宣傳片、電商營銷物料、互動娛樂等方面的制作需求,客戶對講故事的需求并不高,甚至有時還希望通過首尾幀大幅度轉場等突出作品的‘AI感’。但到了今年,客戶需求變得更加多元化,番劇故事這樣的需求也不斷涌現。客戶尋求合作時重點是‘去掉AI感’,追求內容的可消費性,AI在行業內的應用變得更加深入了。”張旭東說。
當AI成為未來明確的方向之一,更多人開始選擇以擁抱的姿勢率先入局。
在日本,圍繞AI做內容創業的公司越來越多。據日本動畫協會發布的《動畫產業報告2024》中,有計劃使用AI制作動畫廣告ZETTAI WORKS、使用聲優音頻數據為非演技使用場景進行AI配音的CoeFont,以及招聘機器學習工程師的新設動畫工作室Mayflower等等,還有不少公司推出了AI上色服務。
在影視產業發達的美國也不例外。張旭東對毒眸透露,目前和Vidu合作的一家北美動畫工作室Aura Productions,就在使用Vidu開發一個50集的科幻題材的動畫番劇。
中國也有不少制作動畫公司,正在用AI工具來輔助創作,實現降本增效。
據張旭東介紹,一家與Vidu合作的動畫創作團隊,正在使用AI視頻工具來完成一些配角與場景的制作。“比如這個場景是主角在前面喝茶,但背景里有兩個人在打架,畫面上來看主角還是主體,但是背景縮得比較小,這個背景里的人物和場景就可以用AI來生成,再摳一下合成到畫面里去。”
動畫制作方式的變化,或將改變未來國漫格局。
以高口碑國漫《霧山五行》為例,在其走紅之后,在資金較為充足的情況,仍然要花三年的時間來制作第二季五集的內容。
主要原因在于2D動畫更依賴原畫師的逐幀繪制,制作周期長、人力成本高。在同等資金投入與時間周期內,3D動畫能帶來更好的視覺效果。
而AI的出現,則為2D動畫的生產帶來顯著的降本增效。據張旭東了解,使用了AI視頻生成工具輔助后,多數2D動畫創作團隊成本至少降低了30%-40%,甚至有的團隊采用了全新的制作流程,可以降到一半左右。
此外,AI動漫短劇也成為今年各家平臺重點發力方向。
動漫短劇是已被驗證有極大變現潛力的品類,抖音短劇運營負責人王晨曾分享過抖音端內的動漫短劇數據,到2024年Q4,動漫短劇的看播超過13億用戶,付費規模超過2000萬,Q4相比Q3看播占比提升400%,收入占比提升1670%。
而動漫這一內容載體,還能為短劇拓寬內容邊界。
張旭東了解到,某短劇平臺內部強調以編劇為核心的生產方式,而AI動畫恰好能以一個較低的成本拓寬敘事空間。據其介紹,一位與Vidu合作的創作者,已經拿到了抖音AI動漫短劇的制作訂單。
對創作者和平臺來說,今年以來,用戶對AI態度發生了根本性轉變。
Deepseek的爆火像是上了一堂全民AI科普課,大大降低了普通人對AI的陌生感與抗拒心理,樂于目睹它作為工具為生活提供便利。
張旭東記得此前幾年前有UP主展現自己用AI畫漫畫的視頻時,評論區還基本是對AI的討伐聲,而現在創作者分享自己的AI動畫創作時,已經基本上是好評居多。B站UP主@阿湯AI搞事兒 發布的AI國風動畫《我是瓦貓》,其評論區基本都是夸贊聲,還有人催著UP主出工作流——工作流可以理解為一條生產流水線,每個環節都是一個完成特定任務的工人。
“其實大家抗拒的不是AI,而是AI讓內容質量下降。如果AI可以做到讓內容質量更好,生產效率更高,大家會更愿意去擁抱它。”張旭東總結道。
用戶的創意,潮水的流向
在與國內從業者們交流過程中,張旭東發現,大家普遍存在的擔憂就是“被AI替代”。
可從當前的情況來,AI仍然是創意表達的工具。即使都在使用同一個AI工具,每個創作者的個人風格都非常突出。Vidu團隊內部有一位畢業于清華美院的成員,癡迷于中世紀的種種藝術風格,因此它生成的作品總是有中世紀歐洲的美術味道。“AI本質還是一個工具,它做出什么樣的內容取決于你想做一個什么樣的表達。”
從AI工具當前的功能屬性來看,它能替代的更多是動畫創作過程中一些瑣碎、重復的工作。即使在AI出現以前,不少動畫藝術家比如宮崎駿,都是畫好關鍵幀,把上色、連續的動作等創意性較弱的工作交由助手來處理。
即便將其作為工具,目前許多從業者們對AI的開發仍然不夠深。行業有強大的操作慣性,絕大多數公司都還沒有以AI為基礎來改變自己的工作流。張旭東告訴毒眸,2D動畫公司會在自己的工作流中讓AI工具嵌入進來,3D動畫則幾乎找不到嵌入的方式,這本質還是沒有以AI工具為基礎建立工作流。
Vidu的目標并不是替代人,而是給創作者不受傳統方式制作成本制約的表達自由。目前Vidu通過參考生視頻已經初步解決了主體、道具等一致性的問題,但可控性還要持續加強。例如角色個性化的微表情、非常規的夸張動作等,如何讓模型響應創作者的個性化表達,是Vidu下一步的努力目標。
另外有趣的是,開發AI最新玩法的,很多時候并不是最專業的導演、攝影師,而是熱情的AIGC愛好者們。Vidu的活躍用戶圈甚至有各類獨立的“門派”,圍繞Vidu的功能做一系列玩法研究。其中最早開發出這一玩法、且還在持續提供教程的用戶會被奉為“宗主”,同好者們聚在一起共同分享創作經驗。
這其中,有一個叫“多參宗”的門派,就挖掘出了Vidu在設計參考生視頻時所沒想到的內容。起初,參考生視頻的目標是為了人物、場景、道具的一致性,但“多參宗”則將動畫中人物的特效招式、仙俠門派的獨特標識都做成了主體。此外,還有專注研究首幀、尾幀圖片參考生視頻帶來的轉場效果的“首尾宗”。
這些各門派的使用者們還會制作出一系列秘籍,在同好群中分享,共同研究還有哪些新玩法。不少宗主都有自己的視頻號,評論區常常有人圍觀留言:宗主又出秘籍啦?
AI工具對內容行業來說,還是一個新人,它所能觸達的內容空間,需要這些創作者用創意和操作一點點去突破。前不久,抖音和即夢聯合推出招募計劃,Vidu與中文在線達成戰略合作,獲得7部千萬級網文IP概念短片改編授權,并同步發起熱文IP短劇改編計劃。平臺都帶著一樣的期許,希望能用平臺的力推激發創作者們的潛能,不斷突破AI工具的內容上限。
而在這個一點點頂開天花板的過程里,或許就能涌現出AI時代的第一批國漫創作者。他們一如多年前的新海誠一樣,一個人就能完成一部驚艷業界的作品,并在隨后創作出影響一代人的動畫電影。
傳奇動畫作品,有了制作它的最小單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