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4 月 23 日,第30個世界讀書日,華二紫竹與華二附初、紫竹小學以一場場別開生面的科學教育實踐,給出了生動答案 —— 館校聯動下的科學教育新范式,正以多元融合的姿態,書寫著教育的新篇。
晨光初照,華二附初的昆蟲展館化身為知識長廊,在由上海自然博物館指導策劃的“城市昆蟲特別展覽”中,十多幅學生自主制作的思維導圖整齊陳列。在這里,生物老師劉雅清與語文老師段熙帶領三十多位同學開展一堂別開生面的課。同學們或熱烈討論、彼此評價,或聆聽指導、凝神思考,或共同探究、一起創作,課堂氛圍熱烈而融洽。
這是該校跨學科項目化學習《扇動時光的翅膀》中的一節研討課。本節課以“昆蟲翅膀起源與飛行演變”為研究主題,設置三個遞進式學習任務,展現“做中學、學中思”的教學模式,有效培養學生實證精神和創新能力。
該課程結合了語文、生物、美術等跨學科知識,摒棄傳統的知識傳授,采用驅動性問題,讓學生化身小小策展師,在策展布展的過程中,深度領略文學、科學、藝術的融合,培養多元思維的發展、解決問題的能力。
這個課程也是華二紫竹、華二附初“經典閱讀工程”深耕七載后的又一創新成果。華二紫竹、華二附初校長,華東師大閔行基礎教育集團理事長施洪亮致歡迎辭,闡述學校以閱讀節為載體創新科學教育的實踐路徑,強調“科普閱讀 + 場館學習 + AI 賦能”育人模式,并表明學校將持續深化融合模式,為培養未來創新人才不懈努力。
上海科技館館長、華東師大閔行基礎教育集團科學副校長倪閩景、閔行區教育學院教研中心主任龔耀昌、華東師范大學教授周小勇全程參與聽課評課。近百位閔行區和集團內相關教育工作者現場參會,同時進行了線上直播。
在專家發言環節,倪閩景館長憑借其深厚的知識底蘊,深入淺出地勾勒出了昆蟲發展的歷史脈絡,探討了昆蟲翅膀的起源及飛行能力對現代飛行器發展的影響。他著重指出這次閱讀對培養科學思維的重要性,并分享了自然演化對科技創新的啟示及館校合作的創新實踐。龔耀昌主任則肯定了學校在科學教育方面的創新實踐,提出科學教育實施路徑,強調構建 “課程 —— 教學 —— 評價 —— 教研”四位一體支持體系。
一路之隔的紫竹小學里,學生們也將積累的知識轉化為了一場精彩的昆蟲展。由上海自然博物館支持的昆蟲展中,除了館方提供的專業展品,還有許多孩子們自己的“藏品”。走廊里陳列了100 多件栩栩如生的蝶類、蛾類、植物標本,每一件都凝聚著孩子們對自然的熱愛 —— 這些展品均由學校的 "小小博物學家" 親手制作。更令人驚喜的是,他們還將觀鳥經歷改編成懸疑劇本,為科普教育注入了戲劇性與趣味性。
當天在紫竹小學全新落成的 "蟲趣生境園"更是將科學教育推向了全新維度。誰能想象,這座溪流潺潺、繁花似錦的生態園地,從設計到管理都是出自小學生們的靈感?錯落有致的植物群落間,學生們可以沉浸式觀察昆蟲與植物的共生奧秘,在自然課堂中感受生命的神奇脈動。
開園儀式上,師生們與上海博物館的昆蟲專家共同在透明穹頂下放飛數百只彩蝶,翩躚的蝶群為這座充滿生機的校園增添了更多靈動。正如蔣方葉校長在開園儀式上所言:“最好的教育永遠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 儀式現場,紫竹小學與韓國釜山鳴浩學校締結合作關系,雙方攜手致力于培養兼具科學素養與國際視野的 Z 世代文化小使者,讓教育的邊界在自然探索與文化交融中不斷拓展。
就在 “蟲趣生境園” 蝶影翩躚的同一時刻,華二的院士講堂內座無虛席,此起彼伏的掌聲與熱切的討論聲,將校園里的科學熱潮推向新的高潮。中國科學院院士禇君浩教授走上講臺,以《漫游紅外世界放飛科學夢想》為題,用妙趣橫生的講解帶領學生們穿越光譜的迷霧,探索紅外世界的奇妙奧秘。他還特別準備了自己泛黃的學習手冊,娓娓道來曾經的成長故事。禇院士勉勵青少年在探索科學的道路上,既要永葆好奇心與求知欲,更要肩負起推動科技進步的時代責任。
本次科學教育探索實踐獲得了上海自然博物館、閔行區教育學院、華東師范大學等多方支持。從科學閱讀的文字世界到真實可觸的生態園地,從跨學科實踐到跨國界合作,這場館校聯動的下的創新科學教育探索,不僅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全面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更是為構建高質量、全方位、多層次的教育生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啟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