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報 作者 潘俊田
2025年3月,在深圳喜來登酒店的會議室內,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深圳市相關政協委員、人大代表、政府部門以及換電柜運營商、電動車企業召開了一次座談會。
會議的主題是:如何加快推進深圳的電動自行車換電事業。
深圳是全國電動自行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之一,全市擁有650萬輛電動車。
巨大的電動車保有量疊加部分城中村地區密集的建筑,消防安全問題不斷凸顯。
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副會長單位專鑫控股(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韓芳志說:“如果算上充電器起火等小事故,基本上深圳每天都在發生電動車起火事故。”
深圳市想到的解決辦法是推廣一種大約9年前在深圳誕生的商業模式:電動自行車換電。
這種模式最早服務于頻繁使用電動自行車的外賣員、快遞員。在電動自行車消防問題凸顯后,這一模式獲得了深圳市政府的支持。
一年前,即2024年3月,深圳市正式印發《深圳市推進電動自行車集中充換電設施高質量發展、打造“換電之城”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明確提出要在3年內新建5萬臺換電柜(50萬倉),逐步達到電動自行車保有量與換電倉10:1的建設比例,形成“換電為主體、充電為補充”的新格局,建成深圳電動自行車“換電之城”。
根據深圳市政府數據,截至2023年年中,深圳市電動自行車換電柜保有量為6000個。
這場座談會希望加速深圳換電的推進速度。在座談會上,換電柜成本過高、電池標準不一、進小區難、居民習慣難改等問題一一被擺上了臺面。
這場座談會結束后一個月,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發布了一篇題為“深圳速度再刷新”的稿件,其中提到近一個月,深圳新增了350個換電柜。
從商業換電開始
徐勝英是深圳市當地一家換電柜運營企業的創始人,于2018年正式進入換電柜行業。
他告訴記者,深圳最早出現換電柜是在2016年,當時入局的代表企業有易馬達、e換電和哈嘍換電。
出現在2016年的原因是,當時深圳市的外賣、快遞行業呈現爆發式增長,而電動車是外賣員和快遞員的主要交通工具。
傳統的充電模式遠遠不能滿足需求。一名全職外賣騎手一天要給電池充電2—3次,傳統的充電模式充滿一次電大約需要4—8個小時,而使用換電柜只需要1—2分鐘即可更換滿電電池,極大節省了時間成本。
換電柜因此也成了一個可行的商業模式。
根據徐勝英介紹的換電柜商業模型,商業換電柜單柜成本大約為5萬元—10萬元,其中包含柜體、鋰電池、系統等。商用換電柜日均換電次數能達到10次—20次/柜,外賣員單次換電約需3元—5元,有的還采取包月制,一次性繳納200元—300元費用。以此計算,回本周期大概為1—3年。
“目前深圳市90%以上的外賣員依賴換電柜,行業主要痛點在于部分區域覆蓋不足、高峰期電池短缺。”徐勝英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徐勝英說,深圳市是全國創新之城,營商環境好,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同時,深圳附近的鋰電池、電動車及電子設備產業鏈完善,供應鏈成熟,也推動了換電柜這一商業模式的出現。
消防隱患
自2021年8月1日起,應急管理部出臺的《高層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規定》(下稱《規定》)正式施行。《規定》明確提出:“禁止在高層民用建筑公共門廳、疏散走道、樓梯間、安全出口停放電動自行車或者為電動自行車充電。”
深圳市交通運輸局相關人士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深圳市是全國電動車密度最高的城市之一,充電不安全問題則是影響深圳市民綠色出行和安全出行的突出問題。深圳市消防救援局則認為,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消除,不僅要聚焦于電動自行車的生產和銷售環節,還需加強使用和維護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根據《規定》要求,電動自行車必須在室外進行充電,有一些企業開始在居民小區布局電動自行車充電樁,收取充電服務費。
韓芳志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深圳人多地少、人口密度高,電動自行車保有量多,電動自行車室外充電空間不足。
經濟觀察報記者曾實地走訪深圳市羅湖區、福田區等地的居民小區,這些小區通常會在自行車、電動自行車車棚處安裝充電樁以供電動自行車充電。
徐勝英說,深圳目前仍有一些城中村或者高密度老舊小區,這些小區的室外公共空間狹小,所以難以安裝充電樁。
在這些空間,換電模式更有競爭力。一個立式換電柜占地面積僅約1—2平方米,可以服務20—30輛車,覆蓋200—500戶家庭。
但是室外充電并不能解決電動車起火問題。深圳市嘟嘟物連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廖志成曾提到,全國各地建的充電棚本質上只是把充電的位置從家里挪到了外面,也有很高概率引起火災,且滅火難度很大。
因此,商用換電柜模式開始進入政府和企業的視野之中。
韓芳志介紹,換電柜一方面能夠實現電池的隔離儲存,保證一塊電池起火后不擴散;另一方面,換電柜也能避免因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器質量參差不齊導致的事故。
此后,多家企業開始進入居民電動車換電市場。
韓芳志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有了推廣民用換電柜的成功經驗后,深圳市政府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這一模式,目的是要解決困擾深圳市已久的電動自行車起火問題。
比如2023年7月1日,深圳正式實施《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建設及運營管理規范》,明確要求“深圳新建、改建、擴建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應設置充、換電設施,優先設置充電柜、換電柜,并與建筑同步設計、施工、投入使用”。
目前,“加強新建充(換)電設施布局建設”已經成為深圳市電動自行車安全隱患全鏈條整治工作專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
“現在深圳換電的發展勢頭非常好,原先每天新增用戶只有五六十個,現在每天新增用戶超過一百個。”韓芳志向經濟觀察報記者表示。
商業難題
從商用領域進入小區場景,換電模式推廣的難度陡增。
其原因在于:一方面居民對于換電柜接受程度不高,還是習慣于自己充電,且價格敏感度高。另一方面,相比于商用換電柜,民用換電對于電池質量有更高的要求,比如用戶會擔心換到不好的電池、押金難退等。這也要求企業要有更高的運營成本。
上述多位參與座談會的相關人士均認為,換電柜多即最好的宣傳。但是受限于民用換電柜前期投資成本較高以及盈利模式尚未跑通,換電柜運營企業難以規模化復制,盈利艱難之下換電柜企業之間也難以進行有效合作,共同進行市場宣傳教育。
根據徐勝英介紹的商業模型,民用換電柜相比商用換電柜前期投資成本更低,約為3萬元—5萬元,但是單柜的回本周期更長,達到3年—5年。
這主要是因為居民的換電次數更少,且對價格更加敏感。韓芳志介紹,因為深圳城區面積較大,居民使用電動自行車,主要場景為接孩子上下學、日常買菜等,每天騎行里程在10千米左右,一周可能才充一次電。
對于換電柜運營企業而言,換電頻率低極大地拉長了回本周期,且民用換電柜多集中在夜間充電,峰谷期明顯,但商用換電柜能保持全天高頻。
支付意愿也是居民側推廣難的原因之一。
目前,民用換電柜的服務費約為1元—2元/小時,或者30元—50元/月。徐勝英說,目前換電柜還無法做到成本比入戶充電價格低,所以很多居民還是會選擇回家充電。
此外,選址對于民用換電柜的影響也比較大。
徐勝英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換電柜的倉位以及電池數量和人口密度直接相關,200戶—500戶家庭(電動車保有率20%以上)約需要一個含有6塊—8塊電池的換電柜。如果電動車保有率過低,換電柜的服務半徑就不得不擴大,回本周期也相應拉長。
因此,如果想要成功投資一個居民用的充換電柜,最好能找到沒有充電樁的高密度老舊小區和城中村。一般這樣的小區,需要拿出10%—20%的收益給物業才能進入。
這些還只是單個企業運營的難題。從整個市場看,深圳換電模式還面臨一些特殊的問題:由于啟動早,整個市場參與市場主體多、標準型號不統一,市場的互聯互通難度較大。
韓芳志介紹,此前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曾經推動過相關互聯互通平臺的建設,但是工作量較大,且運維復雜。“如果沒有理順機制就實現互聯互通的話,那么就會出現A公司的電池進了B公司的換電柜,用戶把錢給了A公司,但是電網收電費的時候找B公司。”韓芳志解釋道。
徐勝英說,目前已經有部分企業嘗試使用帶有新國標插口的標準化電池,相比于原本的定制化電池,能夠兼容更多品牌和型號,但普及需要時間。
政府的決心
對于深圳而言,推廣換電柜難點多、時間緊、任務重,因此才有了這場座談會。
會議最核心的議題就是換電柜運營企業、電池企業、電動自行車企業、投資企業以及深圳市政府各部門如何協調一致,共同降低換電柜運營成本,以吸引居民使用換電柜。
幾乎所有參與方均從自己的角度出發,提出了換電模式面臨的挑戰。
投資方提出了設備貴的問題。一位投資方代表認為,由于居民側換電柜盈利模型難以跑通,為了降低成本,很多換電柜運營企業就采購來自深圳周邊地區的廢舊電池,這進一步影響了正規換電柜運營企業的生存。同時,由于換電柜企業運營艱難,還會不時出現換電柜運營企業倒閉,導致居民的電池押金難以退還,這也傷害了居民對換電柜企業的信任。
針對換電柜成本較高問題,一位電池企業人士表示:“現在電池企業的商業模式是承接換電柜企業需求,各自有各自的特點、功能,一款電池開一次模,做一次認證,這就導致了換電柜的電池成本非常高。”
他建議電池企業能夠牽頭成立一個類似“白名單”或者“聯盟”,由參與其中的電池企業提供電池技術,專門用于電動車廠商的換電車型。
居民的生活習慣如何改變也是一大難點。“(換電柜)運營企業鋪再多網絡,沒有換電車輛,沒有電池認證,(換電柜)也很難走下去。”參與座談會的深圳市電動自行車行業協會相關人士表示。
一位來自電動自行車企業的相關人士建議,目前深圳市已經出臺了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政策,相關企業可以聯合起來,在官方補貼政策之外,對于具備換電功能的電動車給予額外補貼,提高換電電動車對于消費者的吸引力。
此外,他還建議可以針對具備換電功能的電動車,探索其他的補償激勵措施,進而拉動換電電動車的銷售。
針對企業的提問,深圳市政府及相關協會人士也相繼拿出解決方案或者將問題納入考量。
比如針對進小區難的問題,深圳市發改委相關人士介紹,目前,深圳市政府已經建議以及倡導住宅小區的產權單位、業主委員會或物業服務企業不收或者少收場地租賃費用,不參與或者降低收入分成,鼓勵簽訂長期的合作協議,攤薄換電運營企業的資本開支。
參與座談會的標準制定專家介紹,目前深圳市已經發布了《電動自行車智能換電車輛通用技術規范》《電動自行車共享換電設施第2部分:共享換電電池》《電動自行車共享換電設施第3部分:通信協議》三項團體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能夠幫助居民更好地使用換電柜,比如有很多充電柜因為設計不完善、插拔起來都很困難,也會降低居民的使用意愿。”該專家向經濟觀察報記者介紹。
在參與方看來,面對換電這樣涉及多方利益的市場,政府的態度很關鍵。
前述投資企業代表在會議臨近結束時表示:“對于企業而言,鋪設換電柜很容易。但是如果很多正規、高標準運營的企業都在虧錢,那么再進來參與的也只會是一些很小的或者有問題的企業。”“有時候,政府的決心會決定一個企業的(策略)。”他說。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徐勝英為化名)
潘俊田
產業與政策中心記者 關注能源與制造 歡迎聯系panjuntian@eeo.com.cn,微信z1346357899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