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際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一種情況:
很多軟件,乍一看時,界面很漂亮,產品介紹中對其擴展性、開放性等描述也很好,甚至簡單試用時感覺也很不錯。可是一旦真正使用起來時就會發現,產品的使用感受不好,甚至非常別扭。
這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現在市面上有著大量的開源開發框架,特別是WEB應用的開發框架滿天飛,這些開源開發框架提供了比較好用的后臺功能框架,框架的整體布局、配色等也不錯,且內置了許多比較易用好用的組件,還提供了不錯的擴展性、開放性、安全性等特性。然后許多小型開發團隊(特別是項目型定制開發團隊)接到項目后,就基于這些開源開發框架開始定制開發業務功能模塊。
這樣開發出來的管理系統,乍一看很不錯(正如上文所說的情況),但這其實是開發框架的功勞。等到真正使用就會發現相應的業務模塊很不好用,使用感受非常別扭,因為:
1.軟件是基于項目型定制開發出來的,開發團隊對客戶行業不熟悉,也沒有一個好的產品經理事先規劃好產品;
2.軟件是基于項目型定制開發出來的,開發過程中,開發團隊是以快速完成項目、快速讓客戶通過驗收為目標的。為了快速開發,基本上采用的是開發框架的默認界面,并沒有站在用戶角度來思考如何優化設計操作界面,也缺乏對各組件關聯關系的優化,在產品易用性、便捷性等方面沒有進行反復打磨和改進。
3.因為是項目型開發,開發團隊缺乏工匠精神對產品功能進行反復打磨優化。要知道,產品的打磨通常是以年為單位。
4.有些軟件雖然也是成熟產品,但其產品經理的能力和經驗還有所欠缺,行業知識沉淀不足,對客戶業務了解不夠深入和不夠透徹。
5.用戶規模不夠,開發團隊缺少基于真實用戶在各種使用場景的真實反饋、改進建議,也缺少相應的改進、完善,因此只能“閉門造車”,只能依靠產品經理和開發人員的個人經驗來開發產品,而開發人員最容易犯的錯就是從開發人員自身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和設計產品功能。
所以最后的結果就是如前面所說的這種情況。
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有效評價一款軟件(特別是管理系統)的好壞呢?
這就需要我們在了解一款軟件時,應該重點放在廠商對軟件易用性、便捷性和靈活性的介紹上,并注意這些易用性、便捷性、靈活性的描述是否與自己的業務相關,以及是否會經常使用到。因為這三個特性一般不是開源開發框架所能提供的,而是需要軟件開發廠商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去針對客戶業務反復打磨、優化和改進才能得到的。
不然你得到的就會是一款看起來大差不差,實際用起來卻很不順手的軟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