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感冒后突然心慌胸痛,竟是心肌炎!”最近,60歲的張阿姨因低燒、咳嗽在家自行服藥,一周后卻因呼吸困難被送醫,確診為病毒性心肌炎。醫生提醒:中老年人心肌炎早期癥狀極易被忽視,若拖延治療可能危及生命。今天我們就來揭開它的“偽裝面具”。
一、心肌炎為何“盯上”中老年人?
心肌炎是心肌的炎癥反應,病毒感染是主要誘因(如流感、腸道病毒)。中老年人因免疫力下降、基礎病多,感染后病毒易侵襲心臟。據《中華心血管病雜志》統計,約50%患者早期誤診為感冒,導致病情惡化。
二、這些“感冒癥狀”可能是心臟求救信號
1. 持續低燒+全身酸痛:病毒感染初期常出現37.5℃-38.5℃低熱,伴隨乏力、肌肉酸痛,與普通感冒相似。
關鍵區別:普通感冒3-5天好轉,心肌炎患者癥狀反復或加重。
2. 咳嗽時胸悶、氣短:若咳嗽超過1周,且平躺時呼吸困難、需墊高枕頭,警惕心臟功能受損。
3. 胃腸不適別大意:惡心、腹瀉可能是病毒攻擊腸道,或心臟衰竭導致胃腸道淤血(臨床約20%患者以此為首發癥狀)。
三、心臟異常的3個“危險信號”
1. 胸痛像“壓石頭”:胸骨后或心前區鈍痛,活動后加劇,休息不緩解。
2. 心跳亂如“脫韁馬”:靜坐時心率>100次/分鐘,或明顯漏跳、心慌。
3. 體力斷崖式下降:走幾步就喘,夜間頻繁憋醒,需警惕心力衰竭。
四、營養防線:補鋅+補鎂,護心雙保險
1. 鋅——免疫系統的“守門員”
缺鋅會削弱免疫力,增加感染風險。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中老年人每日攝入鋅11mg,可通過口蘑、南瓜籽補充。
2. 鎂——心臟的“穩壓器”
缺鎂易引發心律失常。《美國臨床營養學》研究顯示,每日攝入320mg鎂可降低30%心血管病風險。推薦菠菜、黑豆和杏仁。
五、給中老年人的健康提醒
1. 感染后至少休息2周,避免勞累;
2. 若出現“感冒癥狀”合并胸痛、心悸,立即查心電圖、心肌酶;
3. 飲食遵循“彩虹原則”,每天攝入5種以上深色蔬果,增強抗病毒能力。
結尾:
心肌炎雖兇險,但早發現可完全康復。轉發給家人,學會識別這些“隱形警報”,別讓心臟在沉默中受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