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縣的一個村莊里,生活著勤勞樸實的張老漢一家。張老漢有三個閨女,其中三閨女尤為出眾。論起人品,那在百里之地都難尋敵手;說起做活計的本事,全村上下更是無人能及。她為人敦厚老實,如同溫潤的璞玉,親戚朋友提及她,無不點頭稱贊 。
三閨女婚后,每次回娘家都神色哀傷,淚水漣漣。一回又一回,她總是哭得雙眼紅腫,宛如熟透的紅桃子般惹人憐惜 。張老漢夫妻心疼不已,多次詢問,三閨女卻只是默默流淚,不愿開口道出緣由。
直到有一天,趁著四下無人,母親溫柔地拉著三閨女的手,輕聲勸慰道:“孩子啊,你心里要是有什么不痛快,就跟娘說說吧。總把事兒悶在心里,對身體可不好呀,弄不好會憋出大毛病的。” 三閨女抽泣了許久,才哽咽著說:“爹好,娘好,可我在婆家總被大嫂、二嫂欺負、氣惱!” 原來,三閨女的婆家有妯娌三人 。大嫂出身官宦世家,二嫂來自富商之家。然而,大嫂那張臉布滿了銅錢般大的黑麻子,二嫂不僅雞胸,還駝背,身材矮小丑陋,各自因容貌問題才嫁入張家 。只有三閨女出身普通農家,門當戶對卻家境貧寒,故而常常遭到兩個嫂子的譏笑與奚落 。
平日里,大嫂總是趾高氣昂地說:“俺雖說長得丑,可家里有錢,金銀元寶多如磚頭!” 二嫂也不甘示弱:“你模樣是俊,可家里窮得叮當響,渾身都是高粱花子,兩腳沾滿糞土!”
有一天,三閨女的娘家弟弟趕了一輛牛車來接她。車剛在門口停下,大嫂和二嫂就咋咋呼呼地吆喝著孩子們:“小三小四,歪毛淘氣,趕緊去看看,去晚了可就看不到啦!你們長這么大,還沒見過牛呢!”這話讓三閨女頓時羞紅了臉,感到無地自容 。一進娘家門,她就委屈地放聲大哭 。弟弟在姐姐家也遭受了這般嘲笑,心里憋屈,忍不住陪著姐姐一起掉淚 。
張老漢聽聞此事,心中很是氣憤,但他心疼閨女,耐心地寬解道:“閨女閨女,別哭啦!今年秋景不錯,等收完糧食,咱們把牛賣了,添些錢買頭騾子,給你出出這口氣!”
張老漢向來是個言出必行、爭勝要強且極為注重臉面的人 。秋后,他果然添錢把牛換成了騾子 。只是,普通莊戶人家即便費力買了頭騾子,又怎能與那些有錢有勢的官宦、商家相提并論呢 ?
這天,三閨女的弟弟趕著騾子車再次來接姐姐 。不想,大嫂二嫂看到后,雖說這是騾子車,卻嫌棄不如她們娘家的騾子個頭大,又不懷好意地吆喝孩子:“小三小四,歪毛淘氣,快去堵住水道口,不然你三嬸家的大騾子要是從水道跑出去了,還得費功夫去追!” 此番話又把三閨女氣得夠嗆,心里委屈得不行 。
其實,老公爹早就看不慣老大老二媳婦仗著娘家有錢有勢就瞧不起三兒媳婦的模樣 。他默默無聲,只是領著全家精心耕種莊稼,日子反倒在勤勞中越過越紅火 。
某一年的秋天,老公爹從廣袤的田地里掐回三個金黃金黃、飽滿粗壯的大谷穗 ?;氐郊液?,他把谷穗擺放在飯桌上,鄭重其事地說:“今年的金谷眼看著都成熟了,這三個谷穗,一家一個,公平分配,沒有偏向。你們可要好好保存著,將來這谷穗可是有大用處的。種到哪里就能收到哪里,種多寬就能收獲多寬 ?!?/p>
大嫂二嫂平日里對金銀財寶都不怎么放在眼里,更別說這小小的谷穗了 。大嫂連谷穗都沒拿進自己屋里,就隨手扔給院子里的雞吃了 。二嫂雖說把谷穗拿回了房間,卻只是隨意地往窗臺上一丟。沒過幾天,谷穗就被過往覓食的雀鳥啄食得一干二凈 。
只有三閨女自小在土地上長大,深知種地的艱辛 。從春天播下種子,到秋天揮鐮收割,每一個環節都飽含著農民的血汗,一個汗珠掉在地上能摔成八瓣 。她明白這一個谷穗的來之不易,便小心翼翼地拿回自己屋,用扎頭發的紅頭繩把谷穗精心吊在孩子們夠不著、老鼠也爬不上的窗欞上,當作寶貝一樣悉心保管起來 。
到了第二年春天,正是開河種地的時節 。在飯桌上,老公爹問道:“去年分給你們三家的谷穗呢?拿出來吧,我給你們種上。種多寬收多寬,種到哪收到哪,這可都是你們自己的福氣?!?大嫂二嫂早把谷穗的事兒忘得一干二凈,此時見公爹問起,滿臉不樂意地說:“就那么個谷穗,喂狗都不吃,喂雞也填不飽肚子,留在屋里還嫌占地方、臟屋子,我們早扔啦!” 唯有三閨女快步從窗欞上摘下谷穗,小心翼翼地送到公爹手里 。公爹笑瞇了眼,接過谷穗,放在手心輕輕搓了搓,用嘴吹去雜質,懷揣著谷穗下地去了 。
這一穗谷種在了方圓一步的一小塊地上,當年便收獲了二升谷 。第二年,用這二升谷作為種子,種了二畝地 。到了第三年,已將家里所有的土地都種上了 。
眼見著三媳婦的日子越過越富足,大嫂二嫂心里犯起了嘀咕,生怕將來自己吃虧,便吵吵嚷嚷著要分家各自過日子 。公爹看著她們,平靜地說:“分就分吧,給你們每家每人一雙筷子、一個碗,這就是我給你們的全部財產。” 大嫂二嫂聽聞,心里很不服氣,質問道:“家里橫躺豎臥的房子、大片的土地,為什么不分給我們 ?” 老公爹神色嚴肅地說:“當初給你們分谷穗的時候我就說得很清楚,種到哪收到哪,種多寬收多寬。可你們倆把谷穗都輕易扔掉了 。這兩年來,你們種的都是老三家的地,吃的也是老三家收獲的糧食 。你們連一個谷穗都守不住,還想要莊宅地土,給了你們也是白費 。”
大嫂二嫂聽了這番話,心里雖不痛快,但仗著娘家有錢有勢,當時也沒把幾畝地放在心上,只是氣呼呼地跺跺腳,轉身就走了,甚至都沒有提及承擔贍養公婆的責任 。
這時,唯有老三媳婦誠懇地對公婆說道:“爹娘,別說您還為我們留下了財產,即便沒有土地收成,我們哪怕拉著棍子去要飯,也一定會好好供養您二位到百年之后,您二老就放心吧!”
俗話說得好:做官賺的錢,當輩子就會消散;買賣得來的錢,六十年就可能沒了蹤影;而莊稼收獲的錢,卻是能世代傳承的 。 大嫂二嫂分家后不久,她們各自娘家竟然很快衰落貧困下來 。失去了娘家的依靠,生活捉襟見肘,無奈之下,只得厚著臉皮來求三兄弟媳婦 。此時公婆年事已高,家中大小事務全靠三兄弟媳婦操持 。
三兄弟媳婦念及親情,也依照從前老公爹的做法,給了她們兩人每人一個黃谷穗,說道:“你們在自己的土地上好好耕種,種到哪收到哪?!睕]到三年,這兩家各自憑借勤勞的雙手,把老三家的土地占去了三分之一 。
三兄弟媳婦看著她們兩家人都重新參與勞動,懂得珍惜糧食,不再隨意拋撒,哪怕是一個谷粒都如同珍珠般珍惜。她心胸寬廣,沒有跟兩個嫂嫂計較,主動放棄了被她們耕種的土地,讓兩家也能依靠自己的勞動吃上飽飯,一家人最終還是在親情的紐帶下互幫互助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