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在成都召開。論壇上,中國國家原子能機構和沙特核與輻射監管委員會簽署《核能發展安全與安保合作諒解備忘錄》(簡稱《備忘錄》)。圍繞與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成員國(簡稱海合會國家)在促進和平利用核技術等方面的合作,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專訪了國家原子能機構秘書長黃平。
記者:請介紹一下《備忘錄》的內容和亮點。
黃平:當前,海合會國家在能源轉型、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有需求,但在核能和核技術應用的能力建設、人才培養、監管機構建設等方面可能還有所欠缺,因此我們與沙特核與輻射監管委員會簽署了《備忘錄》。根據《備忘錄》,我們將通過組織人員科訪、培訓和技術援助,成立聯合工作組等形式,在核安全、核安保、核不擴散、核應急等領域加強合作。
記者:首屆中國—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和平利用核技術論壇為何選在四川舉辦?
黃平:四川是核工業與核技術利用大省,有著中國核動力研究設計院、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等研究機構,以及布局了不少核技術應用產業企業,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同時,可控核聚變被稱為未來理想的終極能源,備受各界關注,有著新一代人造太陽之稱的“中國環流三號”正是由核工業西南物理研究院研制。從這兩方面出發,我們便考慮將首屆論壇放在成都舉辦。這不只是簡單地辦個會,我們希望通過它向外方展示我們取得的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體現我們在國際核工業領域發展的領先地位。
記者:在開展國際合作上,您比較看好四川哪些核技術應用?
黃平:首先是核技術在工業、農業、醫療、環保和安全等方面的應用。其次是可控核聚變,四川在這方面有較好的發展基礎,但目前還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因此需要廣泛的國際合作來推動研究。面向未來,這將成為四川核領域對外合作的重點方向之一。此外還有小型模塊堆,比如“玲龍一號”等。
文/寧寧
(四川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