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體記者 王超
進入4月份,湘潭縣分水鄉新壩村村民陳林德,忙得腳不沾地。自打去年家里代養的4頭沙子嶺原種母豬給他帶來3萬多元直接經濟收益后,他就一直雄心勃勃。這些天,陳林德的干勁更足了,因為在沙子嶺豬科研團隊指導下,他代養的沙子嶺母豬又順利產下今年第一窩豬崽,總共12只。
照看12只“豬寶寶”,陳林德忙碌并快樂著。他立下目標:今年再新增4頭沙子嶺原種母豬,向7萬元收益目標努力!
陳林德介紹自己種植的“喂豬菜”。(記者 王超 攝)
跨界新手
“養豬是增收致富好渠道”
穿過村莊,越過田野,沿著一條鄉間小路,我們駛進陳林德創辦的沙子嶺豬養殖場。
聽不到喧囂,也聞不到異味,這個坐落在湘潭縣石鼓鎮、青山橋鎮與分水鄉交界處的豬場,三面環山,只有滿眼綠色和一派寧靜。
豬場外,一畦畦黑麥草、牛皮菜、菊苣次第鋪開。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豬舍里,黑白花臉、身形圓滾滾的沙子嶺豬,在里面飲水、吃食。
“我的小豬們定期保健,身體棒棒的。”沒有客套寒暄,請前來回訪的吳買生科研團隊和記者在堂屋坐下后,陳林德打開了話匣子。
“沙子嶺豬在業內是有口皆碑的。”陳林德點燃一根香煙,侃侃而談。作為一名養豬新手,前段時間在抖音平臺一次性賣掉8只小豬崽的經歷,著實讓他高興了好一陣。
“我把喂養沙子嶺豬的視頻發到抖音上,外地網友看到了,馬上問我要聯系方式,我直接用快遞給對方郵了8頭仔豬,每只賣2000元。”陳林德掩飾不住臉上的喜悅,繼續說:“會養還要會賣。賣仔豬,投資小、風險低、回報快,養豬是增收致富的好渠道。”
首戰告捷
“政策扶持、專家指導,我們像撿到了金元寶”
今年60歲的陳林德,早年是湘潭縣分水鄉的養牛大戶,后來改行進入企業工作。2023年退居二線后,他回到老家,重操舊業。
“在外常聽人說湘潭沙子嶺豬好,正好我有情結、有時間、有資源,加上政策有支持,市場有需求,我說干就干了。”陳林德告訴我們。
2024年,陳林德投入多年積蓄改建了一個面積近2000平方米的豬場。為確保豬吃到新鮮、營養的飼料,他在自家田里種了好幾畝黑麥草、牛皮菜、菊苣等。舍得鉆研的他,還利用閑暇時間自學養殖知識,摸索種養結合的循環模式。
“現在養豬和過去大不相同,不再是粗放管理,不再是污水橫流,而是既講求生態環保又講究方式方法。”
說這句話是要有底氣的。為了科學養豬,陳林德做了大量前期準備工作,請教了不少人。“滿腦子都是怎么養豬,真的,做夢都是養豬。”陳林德說。
聽說陳林德鉚足勁養沙子嶺豬的事后,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科研創新團隊研究員吳買生很支持他,定期派人回訪、核查、提供技術服務。在吳買生團隊幫助下,“跨界”養豬的陳林德,干得很來勁。
“夏天喂藿香正氣水、冬天喂生姜,分階段為母豬配營養餐,定期消毒、保健。10個月內,每頭肉豬就能長到100多公斤。”陳林德不僅嘗到了養豬的甜頭,更讓他有成就感的是,憑著自己一套獨特的管理經驗,他養的豬沒打過針,個個膘肥身健。
閑聊中,“防疫”是陳林德和吳買生說得最多的一個詞。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下,有效防控非洲豬瘟及其他疫病,已經成為當下我市各養豬場的頭等大事。
“細節決定成敗,每一個環節都馬虎不得,我的豬場不允許外人進入,避免帶入養殖場以外的細菌病毒。”陳林德介紹說,在養殖場,每頭豬從生下來需要過出生關、斷奶關、育肥關等,每道關的防疫飼養都至關重要。“在專家團隊指導下,我們定期保健、檢測,保障小豬整個生長過程不發生疫病。”陳林德說,正是因為防控措施做得好,他的豬場從未感染過豬瘟及其他疫病。
“政策扶持、專家指導,我們像撿到金元寶。”他總結,雖然投入的心思、管理的細節多了,但是用于疫苗、獸藥的投入減少了,豬肉的品質提上來了,湘潭沙子嶺豬的品牌也打出來了,這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接續奮斗
“只要勤勞肯干、科學養殖,養豬有錢可賺”
今年省委一號文件以“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主題,圍繞“六個著力”提出30條措施。
在著力發展縣域富民產業方面,文件從持續優化種養結構、實施綠色產品及食品加工業倍增計劃、分類推進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建立健全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機制等方面,對壯大縣域富民產業進行了安排部署,同時圍繞推動農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提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將科學制定畜禽等優勢特色產業發展規劃,打好‘特色牌’,做強‘土文章’,讓‘湘字號’農產品走得更遠,賣得更好。這為湘潭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吳買生說。
他介紹,沙子嶺豬耐粗飼、肉質好、繁殖率高,位列全國十大“國保”名豬,是珍貴的遺傳資源。湘潭沙子嶺豬資源保護與種質創新工作,始于1984年。近年來,圍繞國家種業振興行動總要求,湘潭加快推動沙子嶺豬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組建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科研創新團隊,成立沙子嶺豬研究院,以創新的思路和有力的舉措,為鄉村全面振興注入活力和動力。
“只要勤勞肯干、科學養殖,養豬有錢可賺。”吳買生舉例,像陳林德這種從零開始的中小規模豬場,既充分利用了農村勞動力、閑置屋舍和當地物產資源,其發展的循環種養模式還降低了養殖成本、保護了生態環境,這些都是鄉村振興的主要內容。
我們了解到,今年2月召開的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發展情況調研座談會明確,要繼續加大對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的支持力度,持續推動沙子嶺豬特色產業發展,高質量帶動全市生豬產業提質升級。這,無疑為陳林德實現他的目標注入了強勁信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