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下目—金龜子科(下):茶色金龜子
10.茶色金龜子
茶色金龜子分布于中國華中地區。一年發生一代,以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6月中、下旬降雨后成蟲大量出土。成蟲白天密集在樹上取食。早晨、陰天、有風時不活動,受驚時假死下落,晴天受驚則飛翔,晚間8-9點最活躍,10點成蟲即停止活動。成蟲取食葉片及嫩枝,幼蟲在土中為害根部。 成蟲以5-8月間最多,卵期6-12天,蛹期1-2周。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0-11.5毫米,長橢圓形,茶褐色。全身密被灰色絨毛。翅鞘上有4條縱線,并雜生灰白色小毛斑。腹面栗褐色,亦具絨毛。喜食榆樹,椿樹,果樹的莖桿,一旦樹木的某一處被咬爛,他們會成群結隊的來吸食樹汁,從而造成樹頸某處潰爛和傷害。金龜子成蟲有極強的飛行能力。
卵:橢圓形,乳白色。長約1.5毫米,寬約0.4毫米。
幼蟲:俗稱“蠐螬”,又叫“土蠶”,乳白色,頭部黃褐色,口器深褐色。觸動時,全身蜷縮成馬蹄狀。體表多皺紋及體毛。臀片上剛毛不規則散生。老熟幼蟲乳黃色,長約3-6厘米。
蛹:初為乳白色,后轉為淡黃色,羽化前轉變為黃褐色。腹未有一對突起。
(2)生活習性
在黃河故道地區發生較普遍,一年一代,以成蟲在土壤中過冬,3月上旬至中旬出土,先在楊、柳、榆等樹木上為害,待蘋果樹發芽時,即大量轉移到果園里為害。日落前后成蟲從土里爬出來,飛到樹上為害嫩芽、嫩葉,晚上9-10時又下樹鉆進土里躲起來。成蟲多在草荒地、果園間作物及綠肥地里產卵。成蟲有假死習性。
(3)發生規律
茶色金龜子一年一代,以老熟幼蟲在土中越冬。越冬幼蟲于次年4月下旬化蛹并羽化。羽化后即外出危害各種植物的葉片與嫩枝。一般白天潛伏于土中,傍晚前后成群外出取食。6月初開始產卵。卵期約10-15天。幼蟲取食植物根部。越冬前,先筑土室,幼蟲在土室中越冬。成蟲具假死性。
11.暗黑金龜子
暗黑金龜子在華北各省發生,嚴重區在北京以南至淮河流域地區,特別是黃河沿岸縣份,較為嚴重。
(1)形態識別
本種與朝鮮黑金龜子,由于顏色體形極相似,不易區別。其不同點是:成蟲黑褐色無光澤;腹部臀板不呈半月形,腹部節與節間中央部分分界線明顯。幼蟲肛門開口于腹部末端。生活習性與朝鮮黑金龜子大致相同。僅成蟲出現期稍晚。
(2)生活習性
暗黑金龜子,其腹部脂肪含量豐富(腹部能見脂肪粒和一條黑色帶狀物) ,當受到攻擊時會發出嘶嘶叫聲。它是一種夜間活動的昆蟲,可能會在夜間在有樹木道路上或小樹林里走路時在不知不覺中飛掉在動物和人的身上,偶爾要咬一小口騷擾宿主。白天它幾乎會處于裝死狀態活動遲緩(裝死時能在水表面漂浮而不被淹死),晚間則變得十分活躍。
(3)發生規律
當10厘米深處土溫為8℃時,蠐螬開始上升土表(約4月間),平均土溫為15-20℃時,蠐螬活動最盛,土溫升至24℃以上(約6月后)它則往深土層移動,9月以后土溫下降它又回升土表,但土溫下降到6℃以下時它即進入深土層中越冬。蠐螬一般在陰雨(特別是小雨連綿)及多雨年份,低洼地,粘土地,及有機質多的土壤中為害較重。
12.暗黑鰓金龜
暗黑鰓金龜(學名:Holotrichia parallela),是鞘翅目金龜子科鰓金龜屬節肢動物,又名暗黑金龜子、暗黑齒爪鰓金龜。
(1)形態特征
成蟲:長橢圓形,體長17—22 mm,寬9—11.3 mm。初羽化成蟲為紅棕色,以后逐漸變為紅褐色或黑色,體被淡藍灰色粉狀閃光薄層,腹部閃光更顯著。唇基前緣中央稍向內彎和上卷,刻點粗大。觸角10節,紅褐色。前胸背板側緣中央呈銳角狀外突,刻點大而深,前緣密生黃褐色毛。每鞘翅上有4條可辨識的隆起帶,刻點粗大,散生于帶間,肩瘤明顯。前脛節外側有3鈍齒,內側生1棘刺,后脛節細長,端部1側生有2端距;跗節5節,末節最長,端部生1對爪,爪中央垂直著生齒。小盾片半圓形,端部稍尖。腹部圓筒形,腹面微有光澤,尾節光澤性強。雄蟲臀板后端渾圓,雌蟲則尖削。雄性外生殖器陽基側突的下部不分叉,上部相當于上突部分呈尖角狀。
卵:初產時乳白色,長橢圓形,長2.61 mm,寬1.62 mm。膨大后,長3.2 mm,寬2.48 mm。孵化前可清楚看到卵殼內1端有1對呈三角形的棕色幼蟲上顎。
幼蟲3齡幼蟲平均頭寬5.6 mm,頭部前頂毛每側1根,位于冠縫側,后頂毛每側各1根。臀節腹面無刺毛列,鉤狀毛多,約占腹面的2/3。肛門孔為三射裂狀。
蛹:體長18—25 mm,寬8—12 mm,淡黃色或杏黃色。腹部背面具2對發音器,位于腹部背面4、5節,5、6節交界處中央。1對尾角呈銳角岔開。
(2)生物學特性
此蟲1年發生1代(東北2年1代),多數以3齡幼蟲在深層土中越冬,少數以成蟲越冬,翌年5月初為化蛹始期,5月中旬為盛期,終期在5月底,6月初見成蟲,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為產卵期,7月中旬至10月為幼蟲危害期,10月中旬進入越冬期。
成蟲活動的適宜氣溫為25—28℃,相對濕度為80%以上,7、8月間天氣悶熱或雨后蟲量猛增,取食活動更盛。食性雜,食量大,有群集取食習性,食聲可聞,故常將某一地段或某一些單株樹的樹葉吃光。1 ha苗圃內有蟲可多達數十萬頭之多;1頭成蟲把1片榆葉吃完僅需15—20分鐘,一夜能連續吃完4—5片榆葉,一般吃飽后就在原地不動,1小時后,又開始取食,天亮前返回林果樹下或農作物田里,潛伏于土中。成蟲有較強的選擇適應能力,在榆、加拿大楊、柳、刺槐混交林帶,嗜食榆葉,加拿大楊和柳樹上的蟲量低10倍以上,不食刺槐。在加拿大楊純林帶中,則集中取食,也可全株被食光,也吃小葉楊,但不吃毛白楊。在梨、蘋果、桃混交果園中,最喜歡食梨葉,紅香蕉蘋果葉則不受害。
成蟲的活動高潮也是交尾盛期,交尾方式先呈背負式,后呈直角式,歷時20分鐘左右。有時達1小時。有多次交尾習性。雌蟲交尾后,5—7天產卵。卵經8一10天孵化為幼蟲。1齡幼蟲平均20.1天,2齡平均19.3天,3齡平均270天。
幼蟲食性雜,取食不同植物,幼蟲發育進度也不同,造成的損失也不同;對苗木的危害一般均較重,輕的死苗率達40%,重的可達93%以上。幼蟲的發生量與越冬蟲基數多少有關。成蟲產卵、卵孵化均與降雨量有很大關系。降雨量對初孵化幼蟲的影響是在土壤含水量飽和時,此時幼蟲死亡率提高。
(3)寄主
榆、柳、楊、核桃、桑、蘋果、梨、茼麻、向日葵,大豆等。
(4)分布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湖北、湖南、江蘇、浙江、江西、安徽、陜西、甘肅、青海、四川;朝鮮、日本、俄羅斯。
13.銅綠麗金龜
銅綠麗金龜(學名: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屬鞘翅目、金龜甲科。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北等地均有發生。寄主有蘋果、山楂、海棠、梨、杏、桃、李、梅、柿、核桃等。
(1)形態特征
成蟲:體長19-21毫米,觸角黃褐色,鰓葉狀。前胸背板及銷翅銅綠色具閃光,上面有細密刻點。稍翅每側具4條縱脈,肩部具疣突。前足脛節具2外齒,前、中足大爪分叉。卵初產橢圓形,長182毫米,卵殼光滑,乳白色。孵化前呈圓形。幼蟲 3齡幼蟲體長30-33毫米,頭部黃褐色,前頂剛毛每側6-8根,排一縱列。臟腹片后部腹毛區正中有2列黃褐色長的刺毛,每列15-18根,2列刺毛尖端大部分相遇和交叉。在刺毛列外邊有深黃色鉤狀剛毛。蛹長橢圓形,土黃色,體長22-25毫米。體稍彎曲,雄蛹臀節腹面有4裂的統狀突起。
卵:光滑,呈橢圓形,乳白色。幼蟲乳白色,頭部褐色。
蛹:體長約20毫米,寬約10毫米,橢圓形,裸蛹,土黃色,雄末節腹面中央具4個乳頭狀突起,雌則平滑,無此突起。
幼蟲:老熟體長約32毫米,頭寬約5毫米,體乳白,頭黃褐色近圓形,前頂剛毛每側各為8根,成一縱列;后頂剛毛每側4根斜列。額中例毛每側4根。肛腹片后部復毛區的刺毛列,列各由13~19根長針狀刺組成,刺毛列的刺尖常相遇。刺毛列前端不達復毛區的前部邊緣。
(2)生活習性
在北方一年發生一代,以老熟幼蟲越冬。翌年春季越冬幼蟲上升活動,5月下旬至6月中下旬為化蛹期,7月上中旬至8月份是成蟲發育期,7月上中旬是產卵期,7月中旬至9月份是幼蟲危害期,10月中旬后陸續進入越冬。少數以2齡幼蟲、多數以3齡幼蟲越冬。幼蟲在春、秋兩季危害最烈。成蟲夜間活動,趨光性強。
(3)繁殖
一年發生一代,以3齡幼蟲在土中越冬,次年4月上旬上升到表土危害,取食農作物和雜草根部,5月間老熟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中旬為化蛹盛期,5月底成蟲出現,6、7月間為發生最盛期,是全年危害最嚴重期,8月下旬,蟲量漸退。為害期40天,成蟲高峰期開始產卵,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產卵期。7月間為卵孵化盛期。7月中旬出現新1代幼蟲,取食寄主植物的根部幼蟲危害至秋末即入土層內越冬。7月中旬至9月份是幼蟲危害期,10月中旬后陸續進入越冬。
成蟲羽化后3天出土,晝伏夜出,飛翔力強,黃昏上樹取食交尾,成蟲壽命25~30天。成蟲羽化出土遲早與5、6月間溫濕牙的變化有密切關系。此間雨量充沛,出生則早,盛發期提前。每雌蟲可產卵40粒左右,卵多次散產在3~10cm土層中,尤喜產卵于大豆、花生地,次為果樹、林木和其他作物田中。以春、秋兩季危害最烈。秋后10cm內土溫降至10℃時,幼蟲下遷,春季10cm內土溫升到8℃以上時,向表層上遷,幼蟲共3齡,以3齡幼蟲食量最大,危害最重,亦即春秋兩季危害嚴重老熟后多在5-10cm土層內做蛹室化蛹。化蛹時蛹皮從體背裂開脫下且皮不皺縮,別于大黑鰓金龜。
(4)發生規律
該蟲年發生1代,以3齡或2齡幼蟲在土中越冬。翌年4月越冬幼蟲開始活動為害,5月下旬至6月上旬化蛹,6-7月為成蟲活動期,直到9月上旬停止。成蟲趨光性及假死性,晝伏夜出,白天隱伏于地被物或表土,出土后在寄主上交尾、產卵。壽命約30天。在氣溫25 ℃以上、相對濕度為70-80%時為活動適宜溫度,為害較嚴重。將卵散產于根系附近 5 - 6cm 深的土壤中,卵期 10 天。7 - 8月份為幼蟲活動高峰期,10-11月進入越冬期。雨量充沛的條件下成蟲羽化出土較早,盛發期提前,一般南方的發生期約比北方早月余。
(5)農業危害
銅綠麗金龜寄生于植物之上。成蟲啃食植物嫩芽、被啃食的嫩葉成不規則的缺口或孔洞,嚴重的僅留葉柄或粗脈;幼蟲生活在土中,為害植物根系。
主要為害茄科、豆科、十字花科和葫蘆科蔬菜及其他種作物。
危害癥狀:銅綠麗金龜以成蟲危害果樹葉片,使被害葉片殘缺不全,受害嚴重時整株葉片全被食光,僅留葉柄。幼蟲食害果樹根部,但危害性不大。
寄主:香石竹、吊鐘花、茶花、夾竹桃、扶桑、月季、沙果、花紅、櫻花、薔薇、日本晚櫻、女貞、紅楓、海棠、杜梨、楓楊、蝴蝶果、喜樹、桉樹、白蠟、榔榆、油桐、烏桕、檜柏、松屬類、楊、柳、榆、池杉苗、油橄欖、蘋果、梨、桃、梅、柿、柑桔、櫻桃、水蒲桃、龍眼、檸檬、、核桃、板栗、櫟、楊、柳、榆、槐、柏、桐、茶、松、杉等。以蘋果屬果樹受害最重。成蟲取食葉片,常造成大片幼齡果樹葉片殘缺不全,甚至全樹葉片被吃光。
(6)分布情況
國內主要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內蒙古、寧夏、陜西、山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四川、廣西、貴州、廣東等地。
國外分布于朝鮮、日本、蒙古、韓國、東南亞等國。
主要分布于雨水充沛處。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