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樂 人民網、人民郵電報專欄作者
“華山”難題,是自己力劈華山,
還是被人“智取華山”。
日前,科大訊飛2024年年度報告新鮮出爐,全年實現營業收入233.43億元,同比增長18.79%。
隨年報一并發布的還有公司一季報。
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科大訊飛經營基本面保持健康發展態勢,錄得營收46.58億元,同比增長27.74%,凈利潤為-1.93億元,同比虧損幅度收窄。
作為AI龍頭,科大訊飛一直保持較高的研發強度。
2024年,公司研發投入為45.8億元,同比增長19.37%,占營收比重達19.62%。
其中,用于大模型研發、核心技術自主可控、大模型應用落地等方面新增研發投入為7.4億元。截至2024年末,公司研發人員達9752人,占總人數的62.71%。
事實上,近幾年其研發投入一直在上升。2021年、2022年、2023年,其研發投入分別為29.36億元、33.55億元、38.37億元。
智慧教育業務板塊作為科大訊飛根據地業務之一,亦保持快速增長態勢。板塊營收為72.29億元,同比增幅為29.94%,占總營收的30.97%。
投資者調研記錄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科大訊飛AI學習機銷量增長超過100%。
不過,財報背后也透露出一些“隱憂”。2024年,科大訊飛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60億元,同比下降14.78%,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同時,科大訊飛的教育業務營收從2017年的13.90億元,增長的2024年的72.29億元,毛利率也從2017年的59.24%下降到了2024年的54.94%,
怎么看科大訊飛“增收不增利”?
怎么看科大訊飛的高研發投入?
劉慶峰曾提出“2025年實現千億營收”的目標,但2024年營收230億。
這一目標的可行性如何?需依賴哪些核心驅動力?
對此,成都商報記者徐美娟和書樂進行了一番交流,本猴以為:
科大訊飛現在面臨“華山”難題,是力劈華山、實現自古華山一條路,還是被人“智取華山”。
盡管AI是風口,且科大訊飛早早就已經擁有了相當實力,但整個市場還是一個孵化過程,各種AI應用場景還很不完善。
因此,盡管營收已經可觀,但用于研發、市場營銷以及針對各種場景進行試錯探索的費用,成為了科大訊飛要走下去必須要花的錢。
凈利潤下降只是一個表象,能否進一步擴大營收和市場份額,才是科大訊飛當下要破解的關鍵命題。
畢竟,AI就是一個需要高投入、慢回報,并由極大試錯成本付出的領域。
當下AI商用還停留在“表面文章”,尤其是在B端,如教育、醫療都沒有真正滲入到產業鏈關鍵節點。
在現有結合也未真正占據主導作用的當下,占營收2成的研發費用,就是科大訊飛的學費,也是科技驅動獲取長期回報的最大依仗。
不過,以教育為例,其教育業務的毛利率下降,只能算輕微。
對于科大訊飛而言并沒有實質的影響,能擴大份額就已經是難能可貴。
而且,教育業務,科大訊飛依然還是在開荒,少賺一點都是為了明天。
總而言之,要達到千億營收,科大訊飛還需要“力劈華山”。
AI要實現指數級營收,就需要顛覆式創新驅動的產品問世,目前科大訊飛還沒展示出類似的產品。
其走的AI語言領域和其所推出的大模型,依然是其核心驅動力和護城河,也是其他AI友商沒有深入探索的領域,一旦攻克難關,就能實現“自古華山一條路”的可能。
當然,也不排除友商另辟蹊徑,顛覆其AI語音護城河,實現“智取華山”的可能。
至于千億營收的豪言壯語,且聽著就好,別太當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