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因為高句麗的問題,韓國人又跟咱們吵嚷不休,堅持說高句麗與渤海是韓國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韓國人的祖先,這種話韓國人已經說了很多年。
實際上,韓國人真正的祖先是半島南方的三韓,高句麗則算是三韓的宿敵。
韓國人的主體“韓民族”跟咱們境內的朝鮮族是同根同源,而韓國國號當中的“韓”就來自于他們的祖先三韓[澹奕],這是古時候半島南方的三個部落的合稱,是韓國人真正的先祖。
朝鮮半島的文明出現時間相對來說比較遲緩,而在中原地區,商王朝被周朝取代之后,商朝王室出身的箕子不愿意作為周朝的臣子,因此遠走遼東,在半島北部建立箕子朝鮮。
箕子朝鮮是半島上有典籍記載最早的國家,也是半島文明的開端。
不過那時候箕子從中原帶過去的人肯定也沒有那么多,箕子朝鮮的居民主體上還是半島上原本就有的原住民[澹奕],他們接受了大量來自于中原的文化。
漢朝時期箕子朝鮮被燕國人衛滿所滅,衛氏朝鮮誕生,直到漢武帝時代衛氏朝鮮又被漢朝踏平設置了四個郡[澹奕],也就是后來咱們所說的漢四郡。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漢四郡都是中原王朝對于半島的直接管轄所設立的機構,大量中原文明由此傳入了朝鮮半島,而當時半島的南方地區,卻不在這個范圍之內。
那時的半島南方有很多的小國家小部落,主要有三個部落聯盟稱作“三韓”。
所謂的三韓,包括馬韓、辰韓與弁韓,而真正本地的只有辰韓,弁韓是箕子朝鮮被滅之后,其殘存下來的民眾逃到辰韓東部所建立起來的[澹奕],馬韓則有大量的秦朝遺民。
來自于中原的遺民所建立的馬韓實力強大,因此被三韓擁立為“辰王”,直到中原南北朝時代,來自中國東北的扶余人南下建立起百濟王國[澹奕],辰韓發展成為新羅國,弁韓發展為伽倻國。
三韓不斷發展的同時,半島的本部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的扶余人建立起了高句麗王權徹底取代了漢四郡,當時的高句麗占據著遼東與朝鮮半島北部大片的土地。
要知道,高句麗的建立者扶余人是我國東北的土著族群,跟韓國人可沒啥關系。
甚至于扶余人的分支南下半島建立起百濟王國,而三韓當中的另外兩家,也就是伽倻國與新羅國長期受到高句麗的攻擊打壓[澹奕],伽倻國又被新羅所兼并。
唐朝時期,百濟聯合高句麗攻打新羅,而新羅找到唐朝幫忙反攻,最終高句麗與百濟王國都被唐朝所滅[澹奕],唐朝在半島短暫設立了安東都護府、熊津都督府與雞林州都督府進行管轄。
因為對唐朝的不滿,新羅不斷搞小動作,剛好那時候的唐朝到處打仗,沒空管新羅的問題,最終使得新羅成功反攻,建立起了半島上第一個本土的統一王權,也就是新羅王國。
有意思的是,新羅當時以唐朝諸侯國自居,各類典籍文書當中都自稱“大唐新羅國”。
新羅衰敗之后,半島中部出現了“后高句麗”,西部出現“后百濟”,與偏安東南的新羅合稱為“后三國時代”[澹奕],雖然是打著高句麗與百濟的旗號,但實際上根本沒有任何的關系。
而中原唐朝時期,東北出現了渤海王權,這是個由“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國家,可地處半島南邊的韓國人覺得高句麗是韓國的歷史[澹奕],那渤海與高句麗一脈相承,也應該是韓國的歷史。
從公元10世紀開始,半島又出現王氏高麗與李氏朝鮮,這兩個王朝都前后延續五百年歲月,深刻影響了朝鮮半島的歷史進程,而韓國民族也在此時基本形成。
可以說,韓國人的祖先就是古代半島南端的三韓土著,而不是什么高句麗人。
但是朝鮮半島受到中原數千年的影響,從先秦時代開始,有很多的中原移民還有東北的扶余人等等進入朝鮮半島[澹奕],融入當地的族群,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韓”這個國號,就連韓國人自己都說是來自于三韓祖先,高句麗是三韓的宿敵,根本不是韓國人所謂的祖先[澹奕],當然,韓國人的祖先當中肯定也有不少的中原等地的移民。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其實很多人都是古代中原移民的后裔,比如韓國前總統盧泰愚曾前往山東長清尋根,另一位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祖籍浙江。
此外,韓國的全智賢等名人也都祖籍中國,尤其是很多的名門望族都是如此。
古時候從中原遷居半島的人相當多,比如閔子騫的后裔分支,在半島上繁衍成為了著名的驪興閔氏家族[澹奕],另外元末明初的時候,也有很多的中原移民到半島上。
所以說,只能籠統說韓國人的祖先是半島南方的三韓,但實際上韓國人的祖先構成復雜,甚至有不少韓國人的祖先是中國遷移過去的移民[澹奕],這些不能完全一概而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