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承認在走進雷達展臺之前,我對“新能源皮卡”這幾個字還是保有一絲警惕的。市面上不少新能源皮卡,解決了排放、油耗,但沒解決真正有意義的“系統能力”;它們往往只是在皮卡殼子下放一套乘用車的電驅結構,然后被包裝成新能源。今天在車展看到的吉利雷達PHEV,是目前為止我見到的,不是用乘用邏輯套皮卡,而是真的在從工具屬性出發重構新能源架構的產品。
吉利雷達PHEV最值得一提的,不是“插混”這件事本身,而是它所掛載的“雷達萬能?!毕到y。這不是一個宣傳口號,而是實打實以皮卡為載體,實現了“發-儲-放”全鏈路能量閉環的平臺化方案。簡單說這臺車不僅是能源的終端使用者,也是能源的分發者,是一個主動參與能量管理和調度的單元。
我認真看了下車邊的技術展示,它支持V2V/V2L/V2H/V2G四類能量輸出,放電功率最高達到21kW,220V與380V雙電壓兼容,毫秒級動態功率響應。在行業里,這種能力不是簡單靠多幾個插座就能實現的,它背后要有完善的電壓控制、安全隔離、功率調配和協議通訊邏輯。這個系統不僅能接市電,還能接分布式光伏和儲能,一臺皮卡頂得上一個輕量級微電網中樞。你可以理解為——它不僅能拉活,還能為整條線上的作業系統供電。這種“皮卡-能源樞紐”模型,今天是第一次在實車上看到。
再說回這車本體,吉利雷達PHEV搭載的是雷神EM超級電混系統,結構上采用1.5T渦輪增壓發動機(與領克同平臺),配合布局的三擋DHT系統。從機械結構上看,它已經不是普通串并聯混動,而是一套可實現電驅優先、發動機高效介入、動力輸出精準控制的復合動力系統。動力冗余夠大,調速平順性做得不錯,工況應變快,續航超1000km的數據不是靠大電池堆上去的,而是靠整個系統的動態調度邏輯換來的,甚至在能耗算法上更偏向高頻放電用戶場景優化。
皮卡的新能源化不是追求高壓超快充,不是極致堆功率,而是從場景出發,從系統入手,把能源使用方式進行一次重新分配。它不是一臺車的技術進步,而是一個能源節點的網絡化進化。雷達萬能棧不只是個平臺,它更像是一個新能源基礎設施系統的邊緣計算終端。今天它裝在了一臺皮卡里,明天它可能會出現在農田、山路、建筑工地,甚至是無人機起降坪旁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