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集團第一季度的銷量出來了,嗯,有點差。
在中國銷售了15.5萬輛車,同比下降了17%,是全球銷量降幅最大的單一市場。
事實上,這種下跌慣性,已經持續幾年了。
2022年下滑了6.4%,2024年下滑13.4%,是BBA中跌幅最大的一個豪華品牌。
再這樣下去,寶馬在中國市場的邊緣化風險越來越高。
我們聊聊寶馬。
電動古董,寶馬純電
寶馬并沒有放棄純電。
放在全球看,寶馬的純電銷量還是非常亮眼的。
2025年第一季度,寶馬純電動車全球銷量接近11萬臺萬輛,同比增長約32%,其中歐洲市場占了70%。
當然,一個重要的原因是,歐盟對中國新能源的最高關稅,已經達到了驚人的45.3%。
如果沒有關稅的貿易保護,寶馬是競爭不過國產新能源的。
說到底,寶馬的電動化是明顯掉隊的。
這種掉隊甚至已經出現了技術代差,被網友稱為“電動老古董”。
就基礎的動力而言,國內的頭部新能源幾乎都是,基于純電平臺重新打造設計。
而寶馬的新能源主力車型iX3、i3仍基于燃油車平臺改造,先不說技術路線兼容的問題,油改電連最基礎的續航里程都大打折扣。
比如,iX3的CLTC續航為550km,而同級國產車型蔚來ES6(參數丨圖片)續航達625km,且支持800V高壓快充。
這是基礎的動力代差,數據上看,寶馬i3、iX3的月銷量僅千輛級。
另一方面來說,我們說新能源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是智能化。
這就是為什么華為、小米這樣的手機廠商會參與進來的一個原因。
而寶馬的智能化落后得就更多了。
華為ADS 3.0城市高階智駕已經裝車了,但是寶馬主力車型仍停留在最基礎L2級輔助駕駛。
寶馬雖宣布與華為、阿里合作開發鴻蒙生態和智能座艙,但新車型要到2026年才能落地。
遠水解不了近渴。
當豪華的品牌性被祛魅
這兩年來,許多國外的豪華品牌在華銷量暴跌,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品牌帶來的豪華溢價,已經被中國新能源車企,帶來的技術性豪華給沖毀了。
寶馬的燃油車也面對同樣的問題,正在一步步被新勢力侵蝕。
極氪、理想、問界等車型通過智能化配置和豪華體驗,站上了寶馬3系、X5的價位。
而今年理想Q1銷量超過了9萬臺。
豪華車市場就那么大,數據只會是此消彼長。
外部的沖擊已經讓寶馬吃不消了,而內部的豪華定位似乎也有些問題。
就比如此前寶馬MIN品牌的價格策略就出了問題,部分車型價格跌至14萬元以下,徹底模糊了豪華與大眾市場的界限,消費者對寶馬的“高端”認知被進一步逐漸瓦解。
在《2024年豪華品牌認知調研》中,只有49%受訪者認為寶馬“代表高端”,遠低于奔馳的62%,甚至低于蔚來的55%。
當品牌溢價消失,產品力也跟不上的時候,又需要維持銷量的時候,寶馬被迫選擇的一條路是:降價。
這又進一步讓寶馬滑向深淵。
經銷商不關心價格戰
去年開始,為保市場份額,寶馬便開始以“自殺式降價”換取銷量。
比如寶馬5系入門車型裸車指導價43.99萬元,但是現在卻低至29.3萬元,降價幅度超30%,而行業的平均降價幅度為12%。
要知道,寶馬采用的是經銷商的模式,經銷商不關心你的價格戰的目的如何,只關心自己是否能賺錢。
大幅度的降價,讓多數經銷商賣車等于虧錢。
為完成銷量目標,一些經銷商不得不“賠錢賣車”,而寶馬總部卻因銷量增長獲得財報利好,形成“總部賺錢、經銷商虧錢”的畸形生態。
去年寶馬全球首家5S——北京星德寶5S店,就因為資金斷裂而被迫關閉。
當然,經銷商也不傻,他們可以及時轉變策略。
嗯,那就是通過賣其他家的新能源汽車來賺錢。
2024年寶馬經銷商退網率高達15%,創歷史新高。
如果寶馬不控制這樣的勢頭,最壞的情況就是,2025年經銷商退網可能突破30%,這樣的系統性風險,寶馬沒辦法招架。
好在,目前寶馬的全新純電平臺Neue Klasse或許就會在今年推出,官方表示也會加速本土化合作,我們可以看到寶馬在全力地扭轉船頭。
但是,面對國產新能源的“技術碾壓”和消費者認知轉變,寶馬能否在2-3年內追平差距?
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