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結束俄烏沖突這出戲,被特朗普演得既充滿了喜感,又塞滿了惡心。
據美國《國會山報》等外媒當地時間4月25日報道,美國總統特朗普在接受美國《時代》周刊專訪時表示,他在2024年競選總統期間聲稱上任第一天結束俄烏沖突的說法,是“開玩笑的”。他說,“我那是一種比喻式(說法),而且是為了表明觀點的夸張表達,你知道,假新聞當然會抓住這點不放。”他還稱,“顯然,大家都明白我當時那么說是帶著玩笑性質的,但我也確實表明,這件事必須有個了結。”
這些話,雖然聽起來很好笑,也很惡心,但是,也有人聽了之后會非常高興。譬如加拿大,特朗普多次說過,要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如果特朗普在協調俄烏沖突問題上的說法是開玩笑的,自然,讓加拿大成為美國第51個州的說法,也應當是開玩笑了,不然,特朗普豈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
同樣的,丹麥人、格陵蘭島人、巴拿馬人,也都應當感到高興,特朗普的那些言論,也應當是在開玩笑,是一種比喻形式和夸張表達方式,甚至是一種搞笑,不要當真,否則,一天內結束俄烏沖突的話,也不是在開玩笑,而是在吹牛,是吹破了的牛。
只是,為了證明自己不是在吹牛,而是在開玩笑,特朗普又用甩鍋的方式為自己沒有能夠在一天內結束戰爭狡辯了。一方面,他表示,“這場戰爭已經持續了三年。如果(當時)我是總統,這場戰爭根本不會發生”。他還進一步說,“這是(前總統)拜登(時期)的戰爭,不是我的戰爭。我與此毫無關系。”
言下之意,我是在幫拜登收拾殘局,我是做好事,難道做好事還要受到質疑嗎?道理確實這樣,問題是,一天內結束戰爭的牛是怎么“養”出來的呀,牛“養”大了,不認賬了,想送給別人了,這方法不對呀。沒有草料,就別“養”牛,“養”了牛,就得認賬,這是最基本的道理。
但特朗普并不是一個愿意講道理的人,對自己沒有好處的事,怎么會是特朗普愿意接受的呢?當然要甩鍋了,不僅要甩鍋給拜登,還要甩鍋給烏克蘭。他于是在采訪中,把矛頭指向了烏克蘭,抨擊烏克蘭為了加入北約挑起了與俄羅斯的沖突。
這倒是俄烏沖突發生三年來,西方國家領導人、特別是美國總統首次發表這樣的觀點,而且,這個觀點應當是特朗普上臺以來,說得最有水平的一個觀點。只是,特朗普把責任全部推給烏克蘭,也不符合事實。俄烏沖突的發生,并不完全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還有美國想利用烏克蘭當“戰爭代理人”。
烏克蘭因官員集體腐敗,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抓住軟肋,只能聽從西方國家的支配。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想利用烏克蘭阻擊俄羅斯,便把烏克蘭變成了“戰爭代理人”,挑起了俄烏沖突,迫使俄羅斯對烏克蘭發動了攻擊。特朗普沒有把俄羅斯攻擊烏克蘭說成侵略,而是將沖突的責任指向烏克蘭,認為是烏克蘭想加入北約挑起俄烏沖突,在邏輯上是講得通的,只是在責任上沒有真正分清楚。對特朗普來說,可能也清楚責任所在,但不可能說清楚,也不會說清楚,更不愿意說清楚。
如此一來,我們也就可以對特朗普在俄烏沖突問題上的表現,梳理出一個相對清晰的戲碼,或者說故事場景。競選總統時,為了選舉需要,也為了攻擊競爭對手,不顧一切地吹牛,多次表示會在成為總統后“24小時內”結束俄烏沖突,至于結束沖突的方案、措施,一個沒有。在那一刻,很多人就已經在笑,笑特朗普是在吹牛。
緊急著,在“24小時內”沒有結束俄烏沖突,就開始著手瓜分烏克蘭,把爭議領土瓜分給俄羅斯,把美國對烏克蘭的軍事援助從1000億美元不到,擴大到3500億美元,且必須要求烏克蘭用礦產資源償還,并自信烏克蘭方面一定會同意。結果,爆發了在白宮與烏克蘭總統爭吵的一幕。
于是,針對澤連斯基的一切開始了,4%的民意支持率,必須舉行大選,澤連斯基不能再出任烏克蘭總統,等等。再到近一段時間以來傳出軍事援助補償的價碼從3500億美元降到1000億美元了,烏克蘭必須承認克里米亞是俄羅斯領土,烏東地區四個州歸俄羅斯等
再后來,就是“開玩笑”“拜登的戰爭”“烏克蘭挑起的戰爭”“與我無關”等一番甩鍋、推責、自嘲的理由了。
也許,這才是最真實、最本質、最活靈活現的特朗普。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