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契奇 “母子商標大戰” 背后:從法庭對抗到商業和解的真實博弈2025 年 3 月,NBA 球星盧卡?東契奇與母親米爾亞姆?波特賓的商標權糾紛案終于塵埃落定。這場持續三年的家庭紛爭,不僅揭開了體育明星商業版圖的隱秘角落,更折射出親情與利益的復雜糾葛。
一、商標權爭奪:母子反目成仇的導火索
2018 年,東契奇初入 NBA 時,母親米爾亞姆以 "盧卡?東契奇 7" 為名注冊了商標。這個包含姓名、姓氏和球衣號碼的標識,成為母子二人早期商業合作的起點。當時的東契奇年僅 19 歲,對商業事務尚未深入了解,便默許了母親的注冊行為。
隨著東契奇成長為聯盟頂級球星,其商業價值呈指數級增長。據《福布斯》統計,他的個人代言收入在 2024 年突破 8000 萬美元,其中 70% 的商業活動都與 "盧卡?東契奇 7" 商標直接相關。此時的東契奇意識到,母親持有的商標已成為其商業布局的障礙 —— 該商標不僅限制了他對個人品牌的全面掌控,還導致多起授權糾紛。
2021 年 7 月,東契奇正式向母親發出書面通知,要求其停止使用商標并辦理轉讓手續。但米爾亞姆拒絕配合,理由是 "早期品牌建設的貢獻"。雙方談判破裂后,東契奇于 2022 年 9 月提起訴訟,這場 "母子商標大戰" 正式拉開帷幕。
二、法庭博弈:法律程序中的攻防戰
在長達兩年半的訴訟過程中,雙方圍繞商標權的歸屬展開激烈交鋒:
- 原告主張:東契奇團隊指出,米爾亞姆注冊的商標與他的姓名、肖像權存在沖突,且母親從未實際使用該商標進行商業活動。根據美國《商標法》第 15 條,連續三年未使用的商標可被撤銷。
- 被告抗辯:米爾亞姆的律師強調,商標注冊時已獲得東契奇的書面同意,且母親在東契奇職業生涯初期承擔了經紀人角色,應享有相應權益。此外,他們引用科比?布萊恩特與父母的類似案例,主張家庭成員間的商標權糾紛應優先調解。
案件的轉折點出現在 2024 年 11 月。法院調取了東契奇近五年的商業合同,發現超過 30 份文件因商標權歸屬問題未能簽署,直接導致其損失約 1200 萬美元商業收益。這一證據鏈的形成,為東契奇的勝訴奠定了基礎。
三、商業和解:親情與利益的艱難平衡
2025 年 2 月,雙方在法院主持下達成和解協議:
- 商標權分配:東契奇獲得 "盧卡?東契奇 7" 商標的 90% 權益,母親保留 10% 的收益分成。
- 補償條款:東契奇一次性支付母親 500 萬美元,作為早期品牌建設的補償。
- 保密協議:雙方承諾不再公開討論案件細節,避免進一步損害家庭關系。
這一結果被法律界視為 "名人商標權糾紛的典型案例"。知識產權專家董詠宜分析稱:"此案開創了家庭成員間商標權分割的先例,為類似糾紛提供了可參考的解決方案。"
四、輿論風暴:公眾視野中的家庭矛盾
案件曝光后,社交媒體迅速分成兩派:
- 支持東契奇:多數球迷認為,職業運動員對個人品牌的控制權至關重要。有網友評論:"科比當年也告過父母,這是保護商業利益的必要手段。"
- 批評東契奇:部分人指責他 "忘恩負義"。米爾亞姆的支持者在推特發起 #ProtectMamaDoncic# 話題,列舉她為東契奇付出的種種:"是她一手將兒子培養成球星,如今卻被掃地出門。"
值得注意的是,勇士隊球星伊戈達拉的一條評論加劇了爭議。他在 Instagram 上點贊米爾亞姆的照片并配文:"媽媽真漂亮",這條動態獲得超過 200 萬次互動,間接提升了案件的公眾關注度。
五、商業啟示:球星品牌管理的新范式
這場糾紛對體育界產生深遠影響:
- 商業團隊專業化:東契奇的經紀人比爾?達菲透露,此后所有球星家庭商業合作都將簽訂正式協議,明確權益分配。
- 商標權保護前移:NBA 球員協會已建議所有現役球員核查親屬持有的商標,避免類似糾紛。
- 公眾形象修復:東契奇在和解后立即宣布,將以母親名義設立 "米爾亞姆?波特賓體育教育基金",試圖修復家庭關系的裂痕。
東契奇的 "逆風翻盤" 不僅是法律層面的勝利,更是商業邏輯與親情倫理的一次艱難妥協。這場糾紛提醒我們:在體育明星的商業帝國背后,每一個商標、每一份合同都可能隱藏著復雜的利益博弈。而如何在商業成功與家庭和諧之間找到平衡點,或許是比籃球比賽更難破解的人生課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