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學高峰時段的新復興初級中學門口,人頭攢動、車水馬龍,靠近校門的甜愛路上有個公交站點,公交車、私家車、網約車、非機動車交織、擁擠在一條車道上。
同一時段,懷德路上的上海市十五中學門口也很擁堵,學校對面是80路、960路始發站,4輛公交車依次停在路上,占了一半道路。
校園周邊的道路擁堵是城市治理的一大難題。甜愛路、懷德路是市人大代表許麗萍、溫靜觀察分析的兩個樣本。家長們擔心上下學高峰時段孩子們的交通安全問題,希望搬遷、調整公交線路,附近居民們則希望保留。
這些路段反映的訴求如何平衡?學校門口的交通堵點該如何破?
現場:學校門口就對著公交站點
高峰時段的校門口是什么狀況?記者近日分別探訪了這兩處。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東南門位于甜愛路、四川北路交叉路口。16時40分許,學校門口已經來了不少家長,幾位交警正在校門口維持秩序。記者注意到,甜愛路靠近校門的一側停滿了非機動車,另一側則是排成長隊的機動車,這讓本就不寬的甜愛路變得更窄。家長們拿著雨具在門口等候,學生陸陸續續從校門走出來,周邊不斷有公交車、私家車、網約車、摩托車經過,學生過馬路稍不注意就很容易發生危險。
甜愛路上的公交站點停靠8條線路,離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不到50米。王海燕攝
甜愛路寬約13米,其中車行道寬7米,是一條單行道。記者沿著馬路往北走50米左右,看到一個大的公交站點,停靠8條公交線路,分別為103路、167路、21路、47路、597路、854路、939路、962路,分屬上南公交、巴士1、巴士4三家公司管理。站前等候著四五位乘客,或坐或站。不多時,21路、167路、939路、854路公交車接續到站,排成一條長龍。乘客吳先生告訴記者,這里頻繁出現3條及以上線路公交同時到站的現象,最高峰時甚至有7條線路公交同時到站。這時就會形成駐車道路斷面,造成封堵式堵塞,也會連帶影響學校那邊的人流、車流。
懷德路上的上海市十五中學的情況要更特殊一些,學校對面的公交站點雖然只有80路和960兩條公交線路,但這里是始發站。記者看到,站點前四輛公交車依次排開,遮住了公交站點,也將狹隘的馬路占去一大半。
懷德路的另一側,十五中學校門右邊是一長排正在等候的私家車,電瓶車、摩托車等混雜兩側。16時50分許,學生們三三兩兩從學校出來,有的還拖著一個書包拉桿箱,從馬路這頭穿到那頭。一位居民抱怨道:“公交車、私家車各占了一條車道,一條馬路基本就‘廢’了。”在校門口等候的一位家長說:“經常看到學生隨意過馬路,車輛也不讓人,挺危險。”
上海市十五中學對面就是80路和960路公交始發站。 王海燕攝
過了片刻,停靠在站點的80路公交車開始啟動。車站前稍微空出一片地方,沒過多久,又一輛公交車補上來。市民陸先生說,“好在學生們不是集中放學,不然這地方更擁堵。”
分析:公共交通要兼顧不同利益群體
校園門口公交站點太靠近,線路太密集,對學生出行造成影響。一些家長希望能夠重新規劃學校附近的公交路線和站點位置,以緩解擁堵現狀。
“上海市十五中學老師及學生家長,很擔心上下學高峰段的學生安全問題,他們希望學校正對面的公交始發站盡快搬遷。”許麗萍代表說,自2022年起,楊浦區人大代表就聽取周邊居民以及學校師生的意見,并實地考察了80路和960公交車終點站,連續三年提交代表建議,建議將該站點移位或重新規劃路線設立站點。
為此,楊浦區人大于去年11月就懷德路問題組織“人人議事廳”活動,議題就是“1座中學、2個公交終點站、3個小區齊聚8米雙向馬路,交通堵點如何解”,邀請各方共同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案。
“當時討論一大爭議焦點,即不同主體的需求矛盾。”許麗萍當時也是受邀代表。活動現場不少家長代表主張能移除公交站點,但有老年居民搶過話筒說:“我不太建議把車站移走,雖然附近有地鐵,但對老年人來說,公交卡可以免費乘,不能因為小孩子把老年人的權益剝奪掉,畢竟我們這是老年社區。”
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大門口甜愛路上停靠的私家車。 王海燕攝
老年居民的訴求是否合理?記者注意到,上海市十五中學周邊分布懷德路287弄小區等3個居民小區,公交站是居民出行的基本交通需求之一,楊浦區建管委曾連續兩年針對附近居民對960、80路公交站取消的意愿做了排摸調查,問卷結果表明大部分居民不同意取消公交站。“居民們認為,搬遷公交線路的始發站可以,但需要保留此處的公交站點。”許麗萍說。
甜愛路上的新復興初級中學也有同樣的困惱,一些家長建議能夠分流一些交通公交線路。溫靜代表建議,在滿足市民乘車需求和符合道路交通容量的情況下,將甜愛路四川北路公交站點中的939路站點移除,其余路線站點分流遷移至四川北路南北向、東西向路段,“這樣既可以減輕校園門口的交通壓力,也可以為北部商圈引流,激發區域活力”。而學校周邊不僅分布著17個居民區的出入口,也分布有商家店鋪、公司企業等,甜愛路還有“上海最浪漫的馬路”之稱,主打甜蜜IP,不少游客專門乘公交前來觀光打卡,居民、游客對公交站點都有需求。
“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鮮明的公益屬性,屬于基本公共服務,要兼顧不同利益群體。”許麗萍認為,校園門口公共交通涉及不同群體難點,要想解決這些沖突和矛盾,需要各方共同尋策。“當時大家討論的結果是,在懷德路繼續保留960、80路公交站站點,并在周邊區域設置一個集約式公交始發站,這是相對令各方滿意的方案。但遇到的困難是,周邊可能建造集約式站點的用地面積不符合上海公交場站規劃用地及建設標準規定的要求。”
對策:排摸類似案例,梳理共性問題
“公交線路是否應該移除、站點是否應該搬遷,這需要做一個風險評估。”許麗萍認為,中學周邊的道路擁堵情況,涉及城市規劃、社區建設、公共服務等多個層面。應從“以人為本、安全為先”的角度,重視區域公交站點網絡的建設,針對特殊路段面臨的困難,加快優化站點布局很有必要性,“而不是等到發生安全風險事件再去反思與改進。”
記者了解到,相關部門正在調研論證相關可能性。而站點無論是搬遷還是取消,都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當下我們要做的是加強城市治理的精細度,通過政府、社區、學校共治和自治,最大限度緩解學校周邊擁堵問題和安全隱患。”
如何加強學校周邊共治與自治?一些代表給出對策,比如上下學時段安排交警或者交通協管員,加強對學校周邊的交通疏導,確保車輛有序通行和停放。市人大代表張華提出,錯峰放學時段適當延長,“各個年級可以實行 10—15分鐘的錯峰時間,目前僅5分鐘的錯峰時間,交通壓力太大。”他建議,學校可以考慮對不同年級進行錯峰放學安排,以減少同一時間的交通壓力和停車需求。
事實上,無論是十五中學、還是民辦新復興初級中學,都在優化交通疏導。記者看到,十五中學的老師輪流在門口執勤,校門口有交警、保安維護通行秩序,學校周邊還增加了可用于接送學生臨時停放的道路。學校針對校門口交通狀態還作了調查問卷,大多數家長表示,“盡管馬路擁堵,但在交警和協管員的嚴格管理下,交通狀況當下還是令人滿意的”。
威海路上的民立中學校門口,交通協管員在維護秩序。 王海燕攝
威海路上的民立中學也是一個案例,離校門不到50米就有一個公交站點,49路、23路在此停靠,馬路另一邊是威海路幼兒園,也與公交站點毗鄰,這條路上還分布了不少商家企業,機動車、非機動車時不時穿行而過。為了保障交通安全,上學、放學高峰時段,民立中學門口都有交通協管員在一旁疏導,引導學生安全過馬路。校門口靠近馬路處豎著一排隔離樁,學生們不是扎堆放學,而是分批出校門,這就減輕了交通壓力。
“這些路段反映的訴求,是城市更新中歷史遺留的問題。”在許麗萍看來,上海應該還有不少學校面臨類似的堵點,相關管理部門應該進一步排摸中心城區的類似案例,聽取多方訴求,梳理其共性問題。
她認為,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道路資源有限,各類需求疊加,應從“城市更新、精細管理”的維度,研究制定公交集約化站點的建設標準。要在交通安全、道路通暢、社區交通出行便捷中找到綜合解決方案。
原標題:《學校大門毗鄰公交站點,上下學高峰堵點怎么破?代表以甜愛路、懷德路為樣本》
欄目主編:張駿
來源:作者:解放日報 王海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