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去年以來我省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885起
打擊商業秘密犯罪成知產保護重點
4月26日是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記者從4月25日省公安廳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去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統籌打擊與保護、預防與服務,共偵辦侵犯知識產權案件1885起、抓獲5330人,破獲公安部督辦案件22起,43次收到企業的致信感謝。
省公安廳知識產權犯罪偵查總隊總隊長劉慶陽介紹,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制假售假、侵權盜版等多發性侵犯知識產權犯罪,公安機關始終保持高壓震懾態勢,對假冒電動自行車標識和配件、消防器材造假等9類問題開展專項打擊,連云港、淮安等地打掉13個制售假劣滅火器、防毒面具、消防水帶犯罪團伙。加大對賀歲檔、暑期檔等熱映影視作品版權犯罪打擊力度,去年以來共搗毀侵權網站、APP62家,查獲盜版影視作品120余萬部。圍繞保護企業創新,偵破一批侵犯芯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術企業商業秘密犯罪案件,其中蘇州偵破的某科技公司被侵犯商業秘密案抓獲犯罪嫌疑人7名,為企業挽回損失8000余萬元。
“以打促防、以打促治,我們推行風險全周期治理模式。”劉慶陽說,去年以來,全省公安機關先后會同市場監管、消防救援等部門,組織開展燃氣灶具、電動自行車、消防產品等行業領域專項整治,并牽頭組織版權、文旅等部門共同推進全省著作權保護聯勤中心建設,通過數據分析推出線索200余條、轉化立案14起。去年9月,南京、鎮江、泰州、淮安、蘇州等地公安機關密切協作,破獲一起特大制售盜版教輔圖書系列案,抓獲犯罪嫌疑人80名,打掉盜版圖書印制、倉儲、銷售窩點40處,查獲各類盜版中小學教材教輔圖書200余萬冊,涉案金額2億余元。
發布會上通報了6起保護知識產權典型案例,其中有3起涉及侵犯商業秘密犯罪。“創新領域知產保護是新的重點和難點。”省公安廳知識產權犯罪偵查總隊二級高級警長鄭兆利介紹,近年來偵辦的侵犯商業秘密案件,涉及技術信息、經營信息分別占70%和30%,個別案件兩者都涉及。商業秘密被侵犯發生在產品研發、生產、銷售全過程,其中研發環節占44%,銷售環節占37%,生產環節占19%。有相當一部分企業對商業秘密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
為切實加大對侵犯知識產權特別是侵犯商業秘密犯罪的打擊力度,省公安廳連續出臺相關規范文件,及時統一執法標準,并鼓勵各地公安機關探索新機制破解商業秘密保護維權難題。
自2023年7月起,蘇州積極推進完善商業秘密受立案試點工作,在全省首推侵犯商業秘密案件預約報案機制和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務,現已建成10家侵犯商業秘密預約報案服務中心。蘇州市公安局食藥環偵支隊支隊長楊鈞介紹,在蘇州,派出所不再受理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統一由縣級以上公安機關環食藥偵部門受理偵辦,通過出具《侵犯商業秘密犯罪案件預約受案須知》等,讓報案人有針對性準備報案材料,解決受害企業不知道如何報案、提供哪些證據的問題。新機制運行以來,蘇州已偵辦侵犯商業秘密刑事案件8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人,幫助企業避免經濟損失超20億元。
為實現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移,提高企業發現問題的能力,省公安廳已對全省“專精特新”“獨角獸”“瞪羚”企業建立重點保護名錄。無錫市公安機關在全市支柱產業、領軍行業、龍頭企業創新設立知識產權保護服務前哨,構建“預防—打擊—挽損”全鏈條保護機制。常州公安機關幫助企業開展商業秘密風險“體檢”,及時堵塞安全漏洞。
“少數企業由行政、法務人員等代理商業秘密保護的做法不可取,他們難以有效承擔商業秘密管理和事后維權職責。”鄭兆利提醒,廣大企業尤其是高新技術企業應加大商業秘密的自我防范和主動保護,根據企業研發成果和經營信息的重要程度,分層分級管理,并相應采取人防、物防和技防等措施,設立專業機構、安排專門人員,盡可能讓專業的人干專業的事。(胡蘭蘭)
來源:新華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