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進教育數字化,就是為了更好地通過國家搭建的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匯聚起來,任何人都能由此在互聯網上輕松獲取優質教育資源,從而縮小區域教育差距,更好提升核心素養,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黨的二十大提出“加快建設數字中國”并將“教育數字化”寫入報告,這為新時代新征程進一步發展教育數字化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教育數字化的意見》,進一步部署了教育數字化的推進措施和重點任務,這是貫徹落實《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推進教育數字化強力落實落地的助推器,最終就是要實現讓優質教育“人人可享、處處可達”,助力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為有效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快建設教育強國提供有力支撐。
推進教育數字化實現優質教育普及的價值意義
促進教育公平的題中應有之義。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當前,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迅猛發展,新一輪信息化革命和產業革命已經到來,我國已經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共教育資源平臺、公共教育服務平臺、公共終身學習平臺,但中西部地區特別是邊遠地區基礎教育的教育信息化普及還存在一定差距,推進教育數字化,就是為了更好地通過國家搭建的平臺將優質教育資源匯聚起來,任何人都能由此在互聯網上輕松獲取優質教育資源,從而縮小區域教育差距,更好提升核心素養,最終實現教育公平。
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的重要突破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教育數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展新優勢的重要突破口。隨著信息化、數字化浪潮奔涌而來,對先進的教育數字資源的需求更加強烈,新的教育模式向互動式、主動式學習轉變。欠發達地區要想緊跟或趕上發達地區的教育發展,就是要大力緊跟教育數字化發展趨勢,主動擁抱人工智能時代,進一步推進傳統課程數字化資源的開發,依托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創建數字化教育的新型學習模式。
賦能終身學習的必由之路。當前,我國整體教育資源分布還不均衡,終身學習的機會和條件存在較大差距。要更好推進建設學習型社會,推進教育數字化是一條較為便捷、快速的路徑,它能使不同區域的人群共享到全國甚至全球優質的教育資源,從而真正促進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
推進教育數字化實現優質教育普及的現實挑戰
教育數字技術面臨壁壘。中共中央、國務院2023年印發的《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要夯實數字中國建設基礎,打通數字基礎設施大動脈。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技術緊密相連。數字技術發展日新月異,回答好如何運用數字技術加快教育范式改變、教育秩序重塑、教育結構變革等命題仍然面臨挑戰。
教育數字數據存在鴻溝。《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強調要暢通數據資源大循環。長期以來,城鄉教育在教育理念、設施、師資、機會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面對教育數字化浪潮,很多偏遠地區師生對教育數字數據了解極為缺乏,教育數字數據缺乏共享共用共通,這種教育資源的城鄉差距極大影響了學生的個人發展,弱化了社會流動,也影響了整個社會的創新活力。
師生數字素養參差不齊。教育部2023年年初發布的《教師數字素養》將“教師數字素養”定義為:教師適當利用數字技術獲取、加工、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和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優化、創新和變革教育教學活動所具有的意識、能力和責任。但是,當前師生對數字素養的核心內涵和基本要求的認識還很不足,面對海量信息抓取、辨別有用教育信息的能力仍有欠缺,對運用數字技術融入課堂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動還很不夠,對創新開發數字技術、整合教育數字的能力相對缺乏,技能水平不均,師生參與數字素養的培訓還有所欠缺。同時,還存在數字倫理意識不強等問題。這些阻礙了教育數字化的發展。
推進教育數字化實現優質教育普及的實踐路徑
加快人工智能技術發展。高校作為教育、科技、人才的“交匯點”,要勇于承擔社會發展使命,主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加快布局建設高水平人工智能學院,真正打造集“人才培養、技術研發、產業孵化、國際合作”于一體的人工智能教科產融合基地。同時,高校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加快推進人工智能關鍵核心技術攻關,聯合成立人工智能技術實驗室,加快形成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人工智能技術創新體系,賦能教育數字化迅速發展,更好普及優質教育資源。
加強教育數據治理。要樹立“數據也是新質生產力”的理念,強化“數據治理”是推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重要舉措的觀念,加大教育數據的整理和收集,加強數據集成與分析,更好運用到推動教育數字化發展的事業中。同時,要強化數據互聯互通,特別是強化教育數據與國家人口、空間地理、經濟社會、行業產業等數據的互通,建成學校、學生、教師全鏈條管理信息系統,真正實現“讓師生少跑腿,讓數據多走路”,構建大數據賦能教育治理新體系。
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學校要深入實施《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主動和全面提升師生數字素養。從政府部門角度來說,要從政策、經費、人才保障等方面出臺支持舉措,給予充分的經費保障,強化數字素養的師資培養和培訓,建立大中小學相銜接的數字素養培育體系。從學校來說,要主動開設數字素養相關培訓課程,將數字素養納入師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要深化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將數字素養融入教師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培訓力度,爭取教育管理干部、學校管理者數字素養培訓全覆蓋,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育數字化管理和技術支持隊伍,更好賦能教育數字化,讓優質教育真正“人人可享、處處可達”。
(作者系廣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教授)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