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逛超市,發現草莓已經降到了12元一斤,而旁邊的車厘子卻要98元!挑了半天,還是買了草莓回家。晚上和朋友視頻聊天,說起這事,朋友直接笑我:“現在的草莓都是尾季了,口感差還打農藥,你干嘛不買應季的水果啊?”
這句話把我問住了…我好像從來沒認真思考過"應季水果"這個概念?平時就是看到啥想吃啥,喜歡吃啥買啥。但仔細想想,確實有道理啊!現在動不動就被各種"反季節水果"刷屏,夏天能吃到車厘子,冬天也能吃到西瓜,但這真的好嗎?
帶著這個疑問,我查了很多資料,還走訪了幾個水果店,才恍然大悟:原來按季節吃水果真的大有學問!尤其是立夏前后,這個季節交替的關鍵時期,吃對水果不僅能省錢,還能吃得更健康、更美味!
今天就來分享我的"水果覺醒之旅",盤點立夏前后最應季的十大水果,希望你看完后也能成為一個"水果達人"~
草莓:春末最后的紅寶石
草莓雖然已經進入尾季,但立夏前那一波還是很值得買的。最近我發現,4-5月的草莓價格開始"跳水",從之前的30多元降到了10幾元一斤。
不過,選草莓真的有技巧。我之前總被那些又大又紅、形狀完美的草莓吸引,后來跟一個果農聊天才知道,那些"完美草莓"往往是催熟的!真正好吃的草莓應該是紅色均勻、有點不規則形狀、帶著自然香氣的。
還有個小竅門,看草莓蒂部的小綠葉是否新鮮飽滿,如果蔫了或發黑,說明放了有段時間了。上周我用這個方法挑的草莓,酸甜可口,簡直不要太香!
枇杷:初夏的第一抹金黃
說到枇杷,我真是又愛又恨!愛它的甜蜜多汁,恨它的去皮去核太麻煩…但立夏前后的枇杷是一年中最好吃的時候,實在不能錯過。
前幾天偶然發現家樓下新開了一家水果店,老板是浙江人,特地從老家空運了一批枇杷來。雖然貴了點(38元一斤),但我還是忍不住買了一小盒。結果驚艷到我了!果肉飽滿多汁,甜中帶著淡淡的酸,吃完嘴里還有股清香。
選枇杷時,要挑表皮橙黃色、光澤度好的,摸起來有點軟但不塌陷的最佳。還有個小秘密:枇杷含有天然止咳成分,這個季節容易咳嗽的朋友可以多吃點~
櫻桃:初夏的紅色精靈
櫻桃從4月底陸續上市,立夏前后正是國產櫻桃的黃金期!不過櫻桃真的是水果界的"奢侈品"了,動輒七八十一斤,好一點的甚至上百。
我前天在水果店看到了產自山東煙臺的櫻桃,忍痛花了108元買了一斤。說實話,真的值!個大汁多,酸甜適中,吃一顆就停不下來。跟進口車厘子比起來,我覺得國產應季櫻桃雖然個頭小點,但風味更足,而且新鮮度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
挑選櫻桃的秘訣是看顏色和硬度:顏色越深紅(接近紫黑色),味道越甜;用手輕捏有彈性,說明新鮮度好。還有,櫻桃梗越綠越新鮮哦!
楊梅:江南初夏的寶藏
我是南方人,對楊梅有著特殊的感情。每年立夏前后,我都會守著手機等家鄉的朋友給我空運楊梅。沒錯,就是那種早上從樹上摘下來,下午就能送到我手里的新鮮感!
楊梅真的是"一日鮮"的水果,超過24小時就會明顯變質。所以市面上的楊梅往往不如直接從產地寄來的好吃。前年我去浙江自駕游,在路邊買了一籃剛摘的楊梅,那個鮮甜多汁的感覺,我到現在都忘不了!
選楊梅要看顏色:烏紫發亮的最好,表面的小疙瘩飽滿突出的更鮮嫩。溫馨提示:楊梅性寒,脾胃虛寒的朋友要少吃哦~
李子:酸甜多汁的開胃果
立夏時節,各種早熟李子開始登場啦!我最愛的是那種皮薄肉嫩、酸甜可口的小李子,一口咬下去,汁水四溢,簡直是夏天的標配!
上周末我去農貿市場,看到攤主在賣一種紅皮綠肉的小李子,好奇之下買了兩斤回家。天哪,這簡直是我吃過最爽口的李子!脆甜多汁,比那種又大又漂亮的進口李子好吃太多了。
選李子有個訣竅:輕輕捏一下,有一點點軟但不塌陷的最好,太硬說明還沒熟,太軟可能就過熟了。還有,看蒂部周圍有沒有裂縫,沒有裂縫的更新鮮。
桑葚:被低估的超級水果
說起桑葚,很多人可能都不太注意這個"野味"十足的水果。但它真的是立夏前后的寶藏!我小時候家附近有棵桑樹,每到這個季節,我就會拿個小籃子去摘桑葚,手指頭都會被染得紫黑紫黑的,特別懷念那種感覺~
前幾天在一家小有名氣的水果店看到了精選桑葚,35元一小盒(大概250克)。雖然貴了點,但想著小時候的味道就買了。回家嘗了嘗,酸甜適中,果香濃郁,一下子把我拉回了童年!
桑葚選購要看成熟度:紫黑色且飽滿的最佳,偏紅或有青色的部分說明還沒完全熟。另外,桑葚含鐵量超高,特別適合女生補血,但吃多了會上火,要適量哦~
杏:黃燦燦的維C之王
杏子是立夏前后的應季水果,但很多人都忽略了它。其實,新鮮杏子不僅好吃,維生素C含量還特別高,是天然的美白水果!
去年這個時候,我在新疆的朋友寄了一箱當地杏子給我,那個香甜多汁簡直讓我驚艷!跟超市里那些又硬又酸的杏子完全是兩種水果。從那以后,我每年這個季節都會專門找應季的新鮮杏子來吃。
挑選杏子時,要選顏色均勻、金黃或橙黃色的,有淡淡香氣的。輕輕捏一下有點軟但不塌陷的是最佳食用狀態。還有個小提示:杏子不耐存放,買回來最好2-3天內吃完。
甜瓜:初夏的清涼解暑果
立夏前后,各種甜瓜也開始上市了!我特別喜歡那種小小的網紋瓜,皮薄肉嫩,甜度適中,吃完特別解暑。
上周末逛超市時,看到一種叫"玉姬"的小甜瓜,好奇買了一個回家。切開后,那個香氣撲鼻而來,肉質細膩多汁,甜而不膩,真的是夏天的完美伴侶!不過價格確實不便宜,一個七八塊錢,但我覺得值這個價。
選甜瓜有個小竅門:聞蒂部是否有香氣,越香的越甜;另外輕拍瓜身,聲音沉悶的說明成熟度好。尤其是網紋瓜,網紋越密越均勻的品質越好。
西瓜:夏日必備的"解暑神器"
雖然現在全年都能買到西瓜,但立夏前后的早熟西瓜才剛剛開始上市,不過這時候的西瓜可能還不是最佳狀態。我一般會等到五月中下旬再買,那時候的西瓜又甜又脆,才是真正的夏日享受!
前幾天朋友聚會,有人帶了個小西瓜,說是"麒麟瓜",個頭不大但特別甜。切開后發現果肉鮮紅,幾乎沒什么籽,吃起來脆嫩多汁,甜度剛剛好!大家都驚訝這么早就有這么好吃的西瓜。
選西瓜的技巧我倒是積累了不少:看"肚臍"要小而凹;敲一敲聲音要沉悶;尾部發黃的比發綠的更甜;還有就是看"瓜蒂"是否干枯,干枯的說明成熟度好。
芒果:熱帶水果中的明星
立夏前后,國產芒果也開始大量上市,價格比冬天進口芒果便宜多了!我最喜歡的是海南小臺農芒果,個頭不大但甜度和香氣都超級棒。
前幾天我在水果店看到了新到的小臺農,18元一斤,買了三斤回家。熟透的芒果切開后,那個橙黃色的果肉看著就讓人流口水!吃起來甜而不膩,還帶著獨特的香氣,簡直是夏日的完美甜點~
挑選芒果有一個很簡單的方法:聞一聞有沒有香氣,有香氣的說明已經開始成熟了;輕輕按壓,有點軟但不塌陷的是最佳食用狀態。不同品種的芒果成熟的顏色不同,有的是黃色,有的是紅色,要根據品種來判斷。
為什么不要反季吃水果?
通過這次"水果探索之旅",我才真正明白了為什么不應該反季節吃水果:
口感和營養價值差異巨大!應季水果是在最適合的氣候條件下自然生長成熟的,口感和營養價值都處于最佳狀態。反季節水果往往需要人工催熟或長途運輸,口感差、營養流失嚴重。
價格差別太大了!應季水果價格往往是反季水果的1/3甚至更低。就拿草莓來說,冬天可能要50元一斤,現在只要十幾元,何必花"冤枉錢"呢?
環保問題也不容忽視。反季水果意味著更多的資源消耗:要么是需要溫室大棚(耗能高),要么是遠途運輸(碳排放高)。
還有健康考慮。很多反季水果為了保證外觀和保存時間,會使用更多的農藥和防腐劑。我寧愿等幾個月吃到天然成熟的水果,也不要為了一時嘴饞冒這個風險。
曾經的我就是那個"想吃啥買啥"的消費者,現在才懂得跟著季節吃水果的智慧。不僅省錢又健康,更能體會到大自然饋贈的真正美味!每個季節都有它特有的水果寶藏等著我們去發現,何必執著于反季節的"假想味道"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