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去菜市場,看到一位老奶奶正在挑選春筍,手法那叫一個專業——先捏尖尖,再掂重量,然后還要聞一聞。我好奇地湊過去問她怎么挑,老奶奶神秘地笑了:“姑娘,立夏前的筍吃不到,再等一年啊!”
啊?真的假的?我一向對這種"時令說法"半信半疑,但回家翻了翻黃歷,一看立夏就在五月初,確實快到了!突然有點小緊張,難道我一直忽略了什么美食寶藏?
連夜"惡補"了一番,才發現春天真的有幾種"寶貝菜",過了這村可真就沒這店了。作為一個從小被媽媽逼著"四季豆頓頓吃到煩"的南方人,我真是后知后覺…趕緊把這三種"立夏前必吃"的春日蔬菜分享給大家,咱們抓緊春天的尾巴,別跟我一樣錯過了又要懊悔一整年~
春筍:一夜長大的鮮嫩
春筍其實是竹子的幼芽,它的生長速度驚人,好的春筍一天能長30厘米!這么快的生長速度意味著什么?意味著它的細胞分裂極其旺盛,組織非常嫩,但同時也意味著它會迅速老化。一根春筍從地下冒出來,到變得老硬不能吃,可能只有兩三天時間。
更神奇的是,春筍挖出土后,里面的酶還在不停工作,會迅速產生苦澀物質。所以真正懂行的人,挖筍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剝殼下鍋,爭分奪秒跟時間賽跑。
說起價格,春筍真是"一日一價"。清明前的第一批春筍,在我們這能賣到50-60元一斤,簡直是"黃金筍"啊!到了四月中下旬,價格能跌到10-20元。但過了立夏,剩下的多是老筍,價格雖然更便宜,但口感已經大打折扣了。
怎么挑選好春筍呢?我從表叔那兒學到幾招:
看顏色:好的春筍外殼呈黃褐色,筍尖微微發紫
捏硬度:用手指掐筍尖處,有彈性但不過硬
聞氣味:新鮮的有淡淡的清香,沒有任何酸味
買回來的春筍怎么處理?我的小訣竅是:先把外皮剝掉兩三層,然后放點小蘇打在水里煮,這樣能去除澀味,煮出來的筍又脆又甜。
最讓我意外的是,各地的春筍價格差異巨大。我有次去杭州出差,當地的春筍才賣8塊錢一斤,品質還特別好!問了老板才知道,杭州周邊的山上有大片毛竹林,春筍根本不愁賣。而我們這兒全靠外地運來,所以身為內陸居民的我們,吃一口新鮮春筍真是要付"運費稅"啊!
春筍最簡單的吃法就是清炒,但我最愛的還是把它切成薄片,和五花肉一起燉,筍吸收了肉的鮮香,肉也帶著筍的清甜,絕了!春筍和臘肉一起炒也是絕配,鮮香與煙熏的完美結合~
香椿:滿院子的春天味道
說起香椿,我就想起外婆家院子里那棵老香椿樹。每年清明前后,樹上就會長出一簇簇嫩紅的芽,遠遠看去像是樹上開了紅花。
記得小時候香椿遍地都是,幾乎是"隨手可摘"的野菜啊。后來打電話問媽媽,她說現在種植香椿的人越來越少,再加上香椿生長周期短、保鮮難度大,自然就貴了。
不過,我注意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同樣是香椿,農貿市場和超市的價格能差到30%。仔細對比后發現,超市的香椿整齊劃一,沒有任何蟲眼,色澤也更鮮艷;而農貿市場的參差不齊,有時還能看到小蟲子的痕跡。
這讓我產生了懷疑:太完美的香椿是不是打了農藥?抱著這個疑問,我特地跑去郊區的一個有機農場,和農場主聊了聊。他告訴我一個令人震驚的事實:“完全不打藥的香椿,大概有30%會被蟲子啃食。如果你看到的香椿一點蟲眼都沒有,要么是精挑細選過的,要么就是…你懂的。”
難怪我媽常說:"寧愿吃蟲子咬過的菜,也不吃蟲子不敢咬的菜。"看來老人家的話有道理啊!
關于香椿的選購,有幾點小竅門:
看顏色:新鮮的香椿呈紫紅色,不會有發黑的現象
聞氣味:正宗的香椿有特殊的香氣,不會過于刺鼻
掐一下:嫩芽會很容易斷,老了的會有韌性
香椿的季節性極強,立夏前后就會迅速老化,變得又苦又澀。我有一年五月中旬還想吃香椿,買回來后苦得簡直難以下咽!店家說這已經是"二莢椿"了,錯過了最佳時節。
香椿的吃法多種多樣,最家常的就是香椿炒雞蛋,但我個人最愛香椿拌豆腐。將香椿切碎,和嫩豆腐拌在一起,加點香油、鹽和少許糖,那個鮮香簡直無法形容!如果你覺得香椿味道太重,可以先用開水焯一下,再用涼水沖洗,這樣會溫和許多。
有趣的是,北方人和南方人吃香椿的偏好完全不同。北方人喜歡香椿的濃郁感,而南方人則更喜歡淡一些的口味。我一個北京的朋友來我家做客,吃我焯過的香椿直搖頭:"太淡了,沒有靈魂啊!"而我去他家吃飯,那香椿的味道簡直是"靈魂出竅"級別的強烈…
薺菜:最不起眼的春日精靈
薺菜,可能是這三種蔬菜中最不起眼的一個。它沒有春筍的高貴,也沒有香椿的濃香,但在我心中,它卻有著特殊的地位。
薺菜的價格一直很親民,即使在城市里的高檔超市,也不過20元左右一斤。但有趣的是,同樣是薺菜,價格卻可以相差十倍!最便宜的是農村自采的,幾乎不要錢;稍貴一點的是農貿市場的散裝薺菜,大概8-12元一斤;再貴一點的是超市里包裝好的"有機薺菜",能賣到40-50元一斤!
這么大的價格差異是怎么來的?經過我的"深度調查",發現主要有三點:一是生長環境(野生、人工種植還是有機種植),二是清洗程度(農貿市場的往往帶泥帶根),三是包裝成本(精美包裝確實要多花錢)。
但說實話,我個人認為薺菜這種本就淳樸的野菜,并不需要多么精致的包裝。反而是那些看起來"泥土氣息"濃厚的,往往更加自然、更有風味。
如何挑選好薺菜?我的經驗是:
看葉子:新鮮的薺菜葉子飽滿有光澤,沒有發黃的跡象
看根部:好的薺菜根部干凈,沒有過多的泥土
摸莖稈:嫩薺菜的莖很軟,能輕易掐斷
薺菜的保鮮期極短,買回家最好當天就用掉。如果實在來不及,可以用濕報紙包裹,放入冰箱保存,但也不要超過兩天。
關于薺菜的做法,北方人喜歡包餛飩或餃子,南方人則喜歡做湯。我最愛的是薺菜雞蛋湯,簡單到只需要薺菜、雞蛋和鹽,但那種鮮美卻是任何高檔食材都無法比擬的。
有次我在家做了薺菜餃子招待朋友,他們吃完連連稱贊,說這味道比外面餐廳的好多了。我得意地說:"那當然,我用的可是農貿市場最普通的薺菜!"朋友們驚訝不已,原來平價食材做出的美食,竟能勝過那些動輒上百元的餐廳菜品。
薺菜的藥用價值也很高,據說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我媽媽每到春天就會拿薺菜煮水喝,說是能"洗洗腸子"。雖然不知道科學依據是什么,但確實感覺喝了有排毒的效果呢!
回想起來,這三種春季蔬菜,承載的不僅是味蕾的享受,更有許多童年的記憶和家鄉的味道。在這個萬物皆可速凍、反季節蔬菜隨處可見的時代,依然堅持吃應季的食物,感受大自然的饋贈,是一種幸福,也是一種生活態度吧。
立夏將至,春天的尾巴就要溜走了。這個周末,不妨去市場轉轉,帶一束春筍、一把香椿、一把薺菜回家,犒勞一下自己和家人。畢竟,這些滋味,如果錯過了,真的要再等一年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