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嶺區綜治中心融合訴訟服務中心、檢察服務中心、公共法律服務中心、信訪服務中心、法律援助中心,打造矛盾糾紛“一站式”調處平臺,實體平臺設置服務窗口和功能廳室,滿足群眾多元需求。
2024年11月,依托轄區虎勝街社區陣地,萬柏林區規范化打造杜兒坪街道綜治中心,實現矛盾糾紛“一站式接待、一條龍辦理、全過程解決”。
清徐縣開展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宣傳活動。
晉源區綜治中心綜合服務窗口,為群眾提供綜合咨詢、信訪接待、法律咨詢、法律援助、矛盾調解、勞動仲裁等服務。
“過去要跑七八個部門,現在‘一站式’解決,效率太高了!”在太原市迎澤區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簡稱“綜治中心”),一場涉及90余名職工的欠薪糾紛調解會在緊張有序地進行……法官、仲裁員、調解員與相關部門負責人圍坐一堂,共商解決方案。從受理到聯調,用時不到1小時,當天便達成調解協議并經司法確認。
這是迎澤區“一站式”化解矛盾糾紛的一個縮影,也是太原市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生動注腳。
近年來,太原市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建成1個市級、10個縣級、104個鄉級全覆蓋的綜治中心工作體系,蹚出了一條具有時代特征、地域特色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之路,為建設更高水平平安太原提供了重要支撐。如今,“讓人民群眾化解矛盾糾紛‘最多跑一地’”的目標正在并州大地上變成現實,“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正在成為太原人民的共識。
迎澤區
“五元解紛”先行先試 “楓橋經驗”落地生根
2019年年底,迎澤區主動應對矛盾糾紛“主體多元化、訴求復雜化”的挑戰,成立了全省首家“一站式”解紛平臺。從“矛盾糾紛多元調解中心”到“社會治理中心”再到如今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從“試點探路”到“示范引領”,迎澤區成為全省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的一個標桿。
目前中心面積約3000平方米,設置了群眾接待大廳及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和指揮調度區等功能區域,按照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路線圖”開設9個便民服務窗口及19個功能室,通過物理空間的合理布局讓群眾順暢辦事。
“規范化不是簡單的物理整合,而是治理邏輯的重構。”迎澤區綜治中心主任郭瑞蕊介紹,中心多年來創新完善“五元解紛”機制,切實做到預防在前、調解優先、運用法治、就地解決。
暢通渠道,糾紛來源多元。無論是群眾通過網上網下、來信來電等方式主動反映的問題,還是各級排查發現、部門委托委派的矛盾糾紛,均可實現“一站式”集中受理。
整合資源,解紛主體多元。引進14家專業性、行業性調解組織,推動區法院廟前人民法庭、區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區信訪服務中心整體進駐,衛健、人社、教育、住建、城管等部門常駐,其他部門及法學會等群團組織通過輪駐或隨駐等多種方式開展工作,多途徑、多手段化解矛盾糾紛。
精準分類,解紛形式多元。按照矛盾糾紛復雜程度精準配置資源,簡單糾紛部門、屬地快速處理,一般糾紛綜治中心統籌調處,復雜糾紛多部門專班聯調聯處,對符合條件的事項調解成功可直接申請司法確認,調解不成可申請進入仲裁、復議或訴訟程序。
健全機制,支撐保障多元。充分發揮網格員扎根基層、貼近群眾優勢和區綜治實戰指揮平臺技術優勢,及時掌握糾紛線索,推動數據互聯共享,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服務全局,解紛效果多元。通過定期回訪,不斷鞏固解紛成果,改進完善工作,提升群眾滿意度,實現矛盾糾紛化解“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地”。
建成以來,中心累計接待群眾68427人次,受理矛盾糾紛14515件,通過調裁審一體化平臺化解12770件,事件辦結率達88%。
杏花嶺區
聚焦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
打造多元調處“新坐標”
針對老城區工礦企業多、老舊小區多、矛盾糾紛相對集中及社會治安形勢復雜的特點,杏花嶺區綜治中心于2022年8月提檔升級全新亮相,以2廳4庭22室為載體,以“調”為中心,構建起力量多元、舉措多元、機制多元的“集束調解”格局。
矛調力量多元。有機整合法院、司法等專業力量,住建、教育等行業力量,律師、心理咨詢師等社會力量,通過“分科開藥+全科會診”構建起綜治中心統籌協調、職能部門牽頭領辦、社會力量協同參與的工作格局。
矛調舉措多元。“望聞問切”解事結,通過看材料證據、問訴求爭議、辨真偽虛實,進一步明確爭議核心,理清事情原委;釋法明理解法結,由“老杏干”調解組織和“三官一師”法律團隊釋法明理,促進案件化解;推心置腹解心結,由心理咨詢師通過情緒疏導、情感支持等方式,推動案結事了人和。
矛調機制多元。實行動態排查,做好重大節日重點排查、共性問題聯合排查、突出問題專項排查,確保底數清、情況明;實行定期研判,依托聯席會議機制,定期聽取匯報、客觀分析形勢、推動個案化解;實行協同對接,雙部門或多部門建立流轉研判、聯席會商及訴前聯調機制,不斷擴大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共同體”。
2024年春節前,30余名農民工聚集在中心討薪,綜治中心牽頭,公安、法院、勞動仲裁等部門連續3日協作,最終促成農民工與用工方簽訂協議,成功化解了這起事件。
揭牌運行以來,中心累計接待群眾40887人次。其中提供法律咨詢服務4395人次,提供勞動仲裁服務9297人次,提供訴訟服務17276人次;源頭預防化解矛盾糾紛20484件。
小店區
科技賦能 “碼”上解紛
小店區人口多、交通發達、經濟活躍,矛盾糾紛易發多發、量大面廣。如何更好地借助科技力量為解紛工作賦能?小店區創新探索、精準破題,打造出租房流動人口管理信息平臺、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息平臺等特色智治平臺,讓信息化成為推進矛盾糾紛化解法治化的重要支撐。
創新出租房流動人口管理信息平臺,管好“人”。為改善出租房屋多、流動人口多、治安風險隱患多,人口動態管控難、精細管理難、治安改善難的狀況,2022年起創新搭建信息平臺,通過網格碼、房東碼、物業碼、中介碼、工地碼“五碼聯動”采集信息,經系統數據對比和社區民警核查后,由網格員落實“四色”巡查,及時發現重點人員并落實服務管理、救助幫扶等措施,推動流動人口管理從被動發現向主動登記轉變。目前共摸排出租房屋14.77萬間、流動人口64.68萬人,完成“四色”巡查325.66萬人次。
打造矛盾糾紛排查化解信息平臺,解決“事”。全量匯聚,分類管理。2023年搭建平臺,匯總梳理網格摸排、各級綜治中心受理、部門領域掌握的矛盾糾紛情況和辦理進度,并按輕重緩急程度分類,匯集形成四維清單臺賬。全域統籌,編碼分流。以特定數字為矛盾糾紛編碼,明確類別和責任單位,生成“一案一碼”由綜治中心現場調解或向責任部門分流轉辦,實現“一平臺統籌分流,多部門聯動共處”。全程監督,分級管控。辦理部門實時更新進展,補充“一案一碼”信息要素,辦結后通過平臺反饋。信息平臺按照“13710”制度全過程督辦,進行超時預警、下發督辦單,確保矛盾糾紛按時保質化解到位。目前平臺共梳理匯總各類矛盾糾紛9223件,化解8898件。
尖草坪區
全力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
尖草坪區綜治中心建筑面積1359.6平方米,通過統籌調度、整合資源、機制創新和聯動協作,實現“一站受理、一體服務、流程閉環”,全力構建“一站式”服務體系。
統籌調度實現閉環管理。綜合接待窗口統一受理網格員上報、來電來訪及網絡信息,按事項類別分類指派至對應窗口。依托綜治中心“一站式”平臺,建立“受理—分流—調處—反饋”全鏈條機制。
資源整合打破部門壁壘。設置12個服務窗口,其中8個窗口為常駐部門,涵蓋信訪、訴訟、檢察、法律服務、勞動仲裁等核心職能,4個輪駐部門動態響應群眾需求,城建、人社等部門按需入駐。內設23個功能室與9個保障室,集成打造六大功能區。針對復雜矛盾,組建專業調解團隊,實現矛盾糾紛“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鄉、化解在基層”。
機制創新提升運行效能。以“雙考核”為抓手優化考核制度,通過區、鄉兩級總結交流會完善考核標準,以“三個聚焦”“三個轉變”推動治理模式升級,形成多元共治格局。建立雙月例會匯報制度,由各鄉街匯報運行情況,剖析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
聯動協作加強重點治理。聯合公安、消防、應急等部門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對重點區域拉網排查整治隱患,同步推進線上線下安全宣傳。把矛盾化解融入日常接處警工作中,梳理家庭、情感、新業態等7類21項高危警情,實行分類分級分色預警和“五長”“七長”盯辦處置。
萬柏林區
因地制宜 繪就新“楓”景
萬柏林區積極整合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資源,以陣地建設為重要抓手,全面加強區、街道兩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規范化建設,搭建“一站式”矛盾糾紛多元化解平臺,進一步夯實基層基礎和社會和諧穩定根基。
繪好“施工圖”,有地方理事。區級中心新址位置優越,交通便捷,總面積約4470平方米,分為地下一層、地上五層,合理規劃引導受理區、多元化解區和指揮調度區,統籌訴訟服務、公共法律服務、信訪接待等功能。
繪好“流程圖”,有機制管事。按照“部門聯動,資源整合”建設思路,法院、檢察院、人社局等部門常駐或輪駐,形成合力;制定矛盾糾紛化解流程圖,明確流程,促進各部門依法履職;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推動入駐部門按“路線圖”在法治軌道上化解矛盾糾紛。
繪好“管理圖”,有人員辦事。中心通過“定人、定崗、定責”配優配強人員,各部門派遣業務骨干入駐,按照“一站式”調解流程圖,參與矛盾糾紛調解的全過程、各環節,提供專業、高效的服務。
小井峪街道綜治中心探索形成“黨建+網格+綜治”工作模式,杜兒坪街道規范化打造實體化綜治服務平臺,成立“孫彥國調解工作室”……鄉級綜治中心立足實際需求不斷探索,“楓”景各有不同。
晉源區
“調訴判執”閉環 給群眾訴求穩穩托底
晉源區綜治中心以打造矛盾糾紛多元調處化解“終點站”為目標,橫向整合政法單位、住建、衛健等17個部門和訪調對接調委會、交通事故調委會、婚姻家庭調委會等9個行業性專業性調委會,縱向聯通6個鎮(街道)、116個村(社區),為群眾提供信訪接待受理、法律援助、矛盾調解、行政復議、勞動仲裁、心理疏導等服務。
在此基礎上,創新工作思路,推動區訴訟服務中心、區法院執行局整體入駐,強化了司法力量。速裁審判團隊、源之和調解室也入駐中心,進一步增強了解紛力量,形成各方力量同向發力、共同參與的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模式。
如今,在晉源區綜治中心,調解成功可直接出具調解書,在群眾接待大廳即可申請司法確認,申請強制執行;調解不成,還可直接就地立案、就地開庭審理、就地申請執行,直到實現定分止爭。
“調訴判執”形成了閉環,“最后一公里”實現了連通,晉源區探索出矛盾糾紛“就地調、就地立、就地審、就地執”的“一站式”化解新路徑,為群眾提供了高效、便捷的服務,形成了獨具特色的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晉源模式。
清徐縣
以機制建設為關鍵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運行
清徐縣綜治中心依托縣政務服務中心建設,面積約2000平方米,整合12個部門入駐,其中法院、檢察院、公安、司法、民政、信訪6個部門常駐,自然資源、人社、教體、衛健、婦聯、法學會等部門輪駐或隨駐。
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硬件建設是基礎,運行機制是關鍵。近年來,清徐縣牢牢扭住機制建設這個關鍵,通過建立完善基層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聯席會議、訴源治理與信訪工作聯席會議協調聯動等各項機制,推動綜治中心規范化運行。
聚焦依法辦理,進一步完善矛盾糾紛化解“路線圖”,把各種矛盾糾紛化解方式納入法治軌道,構建調解優先、分層遞進、司法兜底的工作體系,規范各類解紛手段的銜接方式,增強矛盾糾紛化解整體效果。
聚焦銜接聯動,運用好政法機關參與鄉(鎮、街道)人民調解工作聯絡機制,實現多部門聯合辦公、協同作戰。加快警網融合機制的試運行,依托“網格+警格”,明確公安和綜治中心指揮聯動、信息聯采、要素聯管、矛盾聯調、治安聯防等職責任務,形成具有清徐特色的警網融合機制。
聚焦閉環管理,健全矛盾糾紛跟蹤回訪機制,切實掌握矛盾糾紛化解情況,配合做好糾紛后續跟進回訪、教育幫扶、思想疏導等工作,真正做到案結事了人和。
陽曲縣
讓“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成為共識
陽曲縣目前正在加快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升級后的縣級綜治中心面積1153平方米,將全面整合公安、司法、信訪等多部門常駐,實現糾紛調解、法律咨詢、信訪接待等功能。
全員參與,形成“人人會調解、善調解”的局面。中心連續3年開展“綜治學堂”活動,邀請相關職能部門專業人員,通過“專題講座+現場教學”的方式,為綜治干部和網格員開展系統培訓,提升法律素養,提升業務能力尤其是矛盾糾紛調解能力。建立考核激勵機制,對工作表現突出的人員進行表彰獎勵,激發工作積極性。
宣傳推廣,形成“有矛盾糾紛到綜治中心”的共識。開展推進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主題宣傳活動,通過網格微信群推送綜治中心工作動態,拓寬群眾反饋問題的渠道。連續3年與縣融媒體中心合作宣傳,推出“楓橋經驗固根基 綜治規范促平安”“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建平安網格”等特色專欄,不斷提升社會知曉率和群眾認可度。
古交市
進一扇門 解萬家結
古交市以縣級綜治中心為圓心,輻射帶動鄉級綜治中心規范提升,探索出“1113N”多元解紛新模式。
1個中心統籌資源。依托古交市信訪接待中心打造古交市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統籌協調全市問題事件的收集研判、指揮調度、流轉處置、跟蹤督辦等工作。
1個平臺歸口管理。中心將群眾反映、網格上報及上級交辦案事件進行分類梳理和集中分流,根據問題歸屬、部門權責派單。
1把尺子衡量到底。事項辦結后,通過部門自評、中心綜評、群眾問評3種模式,以響應率、辦結率、滿意率對各承辦部門進行總體評價。
3種方式入駐解紛。采取“常駐+輪駐+隨駐”工作制度,以中心“一根針”連起“多條線”,形成工作合力,實現矛盾糾紛化解的最大效能。
N項業務融合共治。將各類矛盾糾紛歸結為矛盾調解、法律服務、行政復議、勞動仲裁、信訪接待、法律訴訟、公證服務等,形成“N項業務”多元化解、融合共治格局。
婁煩縣
多中心合一 一中心多用
婁煩縣以小縣改革為契機,建成828平方米的縣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整合政法、信訪等部門9個下屬單位整建制入駐,通過“政法常駐+部門輪駐+特邀進駐+隨叫隨駐”,實現群眾訴求“一窗口受理、一站式解決”。
建立“統一受理、歸口分流、協調聯動、集中督辦”閉環機制,創新“老同志調解+專業法律幫扶”機制,提升矛盾糾紛化解效能。今年以來,縣級中心共接待來訪群眾168人次,辦理法律援助110件,調解矛盾糾紛6件,訴前調解35件,辦理公證事項19件,勞動仲裁5件。
推行“綜治中心+信息化+網格化+鐵腳板”模式,建成7個鄉級綜治中心,配備232名專兼職網格員,形成“縣—鄉—村”三級聯動體系,今年以來處理各類有效隱患事件6872件,其中化解矛盾糾紛37件。針對鄉級力量薄弱問題,由政法委員統籌指導,每鄉鎮配備1名綜治信息員,推動綜治中心從“有形覆蓋”向“有效運行”轉變。記者 楊 沫
本版圖片均由市委政法委提供
來源:太原日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