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中國再駁美國說法,未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新加坡《聯合早報》26日報道稱,針對美國方面多次表示已經和中方就關稅問題進行對話,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當天以發言人答記者問的形式作出回應稱,有關言論純屬混淆視聽,“據我了解,中美雙方并沒有就關稅問題進行磋商或談判,更談不上達成協議。”
圖為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官網截圖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保建云26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頻繁釋放中美關稅談判的虛假消息,證明在第一回合的關稅博弈中,美國實際上已不占上風。這說明中國堅定維護自身經濟利益,并與美國進行博弈的戰略和政策是正確的。《紐約時報》稱,自宣布暫緩對中國以外的國家征收所謂的“對等關稅”90天后,特朗普的團隊一直專注于“如何在不顯得投降的情況下”緩和與中國的貿易戰。
26日,《紐約時報》聯合民調機構的最新調查顯示,在特朗普重返白宮后的前100天內,過半美國人表示不支持其施政方針,并將其第二任期形容為“混亂的”和“令人恐懼的”。共和黨議員擔心,該黨可能在明年美國國會的中期選舉中一敗涂地。
中國駐美使館發言人:有關言論純屬混淆視聽
美國《時代》周刊25日刊發22日對特朗普的專訪。他在采訪中稱,已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但未說明通話日期和內容,并稱其團隊正在與中國就貿易協議進行積極談判。《紐約時報》稱,25日一早面對記者時,特朗普堅持這一說法,但當被問及他本月宣布加征關稅后是否與中國領導人通過電話時,他拒絕回答。多家媒體分析認為,特朗普所指可能是他今年1月就任后中美領導人曾經通電話。《紐約時報》分析說,特朗普的言論似乎旨在營造與中國的談判取得進展的印象,以安撫緊張的金融市場。自他1月20日就職以來,美股三大指數之一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已經下跌了10%。
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26日表示,有關中美已對話的言論純屬混淆視聽。這場關稅戰是美方挑起的,“解鈴還須系鈴人”。如果美方真的想通過對話談判解決問題,就應該糾正錯誤,停止威脅訛詐,徹底取消所有對華單邊關稅措施,在平等、尊重、互惠的基礎上同中方對話。發言人稱,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是新時期中美兩國的正確相處之道。一邊說要同中方達成協議,一邊不斷搞極限施壓,這不是同中方打交道的正確方式,也是行不通的。
特朗普還在《時代》周刊的采訪中稱,在宣布暫緩“對等關稅”90天后,他已達成了“200項交易”,預計很快會與尋求降低關稅的伙伴國達成貿易協議,“可能在接下來的三四周就會實現”。路透社稱,雖然美國政府官員經常吹噓和其他國家的談判迅速取得進展,但其他國家的同行卻更加謹慎。
《紐約時報》25日稱,在公開場合,特朗普一直在說,他的關稅措施運作良好,各國都來找他乞求達成協議,對美國人民來說,一切都會順利進行。但私下里,總統的團隊就沒那么愉快了。美國主要零售商已經告訴特朗普,如果他的關稅保持不變,預計商店的貨架很快會空空如也。三位數的稅率使許多依賴從中國采購產品的美國企業——從五金店到玩具經銷商——完全停止進貨。
特朗普在公開場合一直稱各國都來找他乞求達成協議(資料圖)
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孫成昊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美方頻繁制造中美關稅談判假象,第一是為了測試中方反應;第二是向中方施壓,通過提及多國尋求與美達成協議,暗示若中國不愿合作,美國可構建一個孤立中國的貿易體系,弱化中國在潛在談判中的籌碼;第三是穩定美國經濟,關稅戰引發美國股市、債市波動,企業對關稅走向的不確定性感到擔憂。第四是塑造國際形象,以對沖外界對美國單邊主義和破壞自由貿易秩序行為的批評。
迷惑其他國家?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周密26日對《環球時報》記者說,美方釋放中美關稅談判的“煙霧彈”,也是一種策略,引導其他相關方做出錯誤判斷。美國目前在與不少國家進行談判,而中國的立場一貫堅定,在一定程度上也為其他國家樹立了信心。不排除美方的“煙霧彈”是想混淆其他貿易伙伴的判斷,給他們制造壓力,從而讓美國處于更有優勢的地位。
日本是本輪關稅戰中最早同美國開展談判的國家。特朗普25日稱,美國已非常接近與日本達成關稅協議。日本首相石破茂26日在出席活動時強烈呼吁美方重新審視關稅措施。彭博社引述日本現任和前任官員的話稱,日本希望在6月舉行的七國集團(G7)領導人峰會前后與美國敲定協議,但由于中國是日本最大的貿易伙伴和重要的商品及原材料供應國,日方打算抵制美國要它加入“圍堵中國”經濟聯盟的努力。
歐盟是美國的最大貿易伙伴。法國經濟與財政部長埃里克·隆巴爾24日表示,他已與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財政部長貝森特等官員舉行會見,“感覺到對話者都希望盡快取得進展”,但“這些談判將有起伏”,歐盟和美國在關稅問題上“距離達成協議還很遠”。
特朗普25日還聲稱,他不會降低對中國的關稅,除非中方作出實質性讓步。美國“政治新聞網”同日發表評論文章稱,美方執著于贏得對中國的關稅戰,可能會讓自己輸掉貿易戰。中方的反擊出乎美國政府預料。“他們對中國的看法大錯特錯,誤解了真正將中國逼入如此極端關稅水平的處境意味著什么,”曾擔任美國貿易代表副助理的基爾克雷斯說。
美媒報道稱美國政府對中國存在明顯誤解,圖為中國和美國國旗(資料圖)
文章稱,美國政府對中國的明顯誤解包括:美方認為,中國依賴出口作為經濟引擎,這將使北京急于達成對美國有利的協議。但在過去十年中,中國一直致力于擴大國內消費 ,并加強與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更可靠合作伙伴的關系 ,來緩沖中國經濟可能遭受外部貿易沖擊的影響。文章稱,中國還利用國際社會對美國貿易政策的憤怒,開展了一場國際魅力攻勢。
中國近日召開的兩場重要會議引發外媒關注。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4月24日-25日,2025年全國貿易摩擦應對工作會議在京召開。會議指出,當前我國貿易摩擦進入高強度階段,面對困難挑戰,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講究策略,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美國電商平臺集體提價
“特朗普第二任期的‘蜜月期’已經結束。”《紐約時報》25日作出這一論斷。根據該報的民調,自特朗普今年1月入主白宮以來,他的總體支持率逐步下降,目前為45%。報道稱,特朗普在經濟議題的支持率一直是優勢,但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個弱點。共和黨議員擔心 ,該黨可能在2026年的中期選舉中一敗涂地。
而據彭博社25日報道,最新數據顯示,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有記錄以來的最低水平之一,長期通脹預期攀升至1991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人們擔心關稅將對美國經濟和民眾生活造成嚴重影響。報道稱,經濟學家認為,美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尤其是全球貿易戰,使美國發生自我引發的經濟衰退的概率達到50%。美國廣播公司和益普索公司的民意調查發現,70%的美國人認為,共和黨的關稅運動將推高通貨膨脹。
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25日報道稱,美國亞馬遜等電商平臺上不少商家已經開始提高商品的售價。根據一家價格分析機構提供的數據,自4月9日以來,美國亞馬遜網站上近1000種商品的價格出現明顯上漲,涵蓋服裝、家居用品、電子產品和玩具等多個類別,平均漲價幅度接近30%。包括Temu、希音等多個跨境電商平臺發布公告稱,由于近期全球貿易規則及關稅變動導致運營成本上升,將從4月25日開始實施價格調整。在Temu網站上,一雙上周售價14美元的跑步運動鞋現在售價約為27美元。社交媒體上有大量美國網友感嘆道,一夜之間購物車里的東西都變貴了。
孫成昊告訴《環球時報》記者,美國政府的政策需要考慮國內政治及利益集團,明年是中期選舉年,加征關稅影響美國農產品出口,農業州選區利益受損。除農業外,華爾街人士、大型企業和超市集團也向白宮施壓,這些利益集團對美國政府政策調整有一定影響。美政府需平衡國內利益集團和政治考量,為自身政策尋求支持。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達 環球時報記者 尹野平 李迅典 環球時報特約記者 于文 嚴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