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
4月22日,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旅游勝地帕哈爾加姆發生一起針對游客的槍擊事件,造成至少25人喪生。對此,印度國內群情激憤,莫迪政府作出強烈反應,宣布針對巴基斯坦采取一系列報復措施,并且特意強調這一“襲擊的跨境聯系”,暗指巴基斯坦是幕后支持者。
巴基斯坦國家安全委員會迅速召開會議,駁斥印度將巴基斯坦與此襲擊事件聯系起來的指控,稱印度對巴基斯坦采取的措施是“單方面的、不公正的、出于政治動機的、極不負責任的,而且缺乏法律依據”。巴基斯坦也宣布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來報復印度。
印度總理莫迪在24日的講話中表示,“印度將識別、追蹤和懲罰每一個恐怖分子及其背后的支持者”,“我們會窮追不舍,直到地球的盡頭。”這番表態契合莫迪一直為其樹立的印度“守護者”人設,也契合印度情治機構近些年的新理念。巴基斯坦方面也不示弱,巴國防部長阿西夫在接受采訪的時候稱,“巴方會對印方的措施以牙還牙”,“如果發生(印度對巴基斯坦的)全面攻擊或類似事件,那么顯然就會爆發全面戰爭”,不過他也表達了希望美國等大國介入干預的想法。
世界多方都不希望再出現印巴戰爭。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鄰國,當然更不希望印巴輕啟戰端。聯合國秘書長已經出面呼吁兩國保持克制。美國總統特朗普稱,“他們總會找到解決辦法的,不管怎樣,我對此確信無疑”,他還稱,“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間的關系一直很緊張,而且這種關系一直存在”。
自莫迪2014年5月上臺以來,印巴已經在克什米爾恐襲問題上發生兩次大的危機。一次是2016年的烏里恐襲事件,另一次是2019年普爾瓦馬恐襲事件。2016年時印度采取了“外科手術式打擊”,越過印巴實控線對巴方進行打擊,巴方保持克制,此后,事件逐漸平息下去。
2019年印度同樣以戰斗機越境對巴基斯坦境內訓練營地進行打擊。巴空軍迎戰,在其領空內擊落兩架印度戰機,并抓獲一名印度空軍飛行員后主動予以釋放,隨后事件也逐漸降溫。據報道,時任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后來的回憶錄中稱,當時印巴都曾考慮升級到核戰爭,只是在他的調解下雙方沖突才降級降溫的。
本月,22日的槍擊事件發生后,印巴之間似乎又迎來一場暴風雨。印度總理莫迪與十幾個國家領導人通電話,試圖施壓巴基斯坦。印度同時召集各國外交使團進行外交吹風,稱有足夠材料證明巴基斯坦參與了此次襲擊。巴基斯坦可能擔心印度政府正為采用“外科手術式打擊”策略提前做輿論鋪墊,據稱巴軍進行了相應動員和準備。
對于槍殺游客平民的殘忍行徑,無疑在什么層面上解釋都是無法接受的。不過,這一事件看上去也存在很多需要調查的情況。很多印度媒體其實也都報道,這次進行槍殺事件的“抵抗陣線”是2019年后在印控克什米爾本地成立的反政府組織,印度政府通過立法手段,將該組織與“虔誠軍”相關聯,從而將其定性為“恐怖組織”。據報道,22日曾在社媒上宣稱對槍擊事件負責的“抵抗陣線”,26日在社媒上予以否認,稱此前所謂宣稱“負責”是因“網絡入侵所致”。
同樣要看到的是,克什米爾恐襲事件頻繁發生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印巴對克什米爾的主權存在爭議。為了爭奪克什米爾,印巴自建國以來發生數次沖突和多次大規模軍事對峙,更別說實際控制線上經常性的交火了。
印巴的對抗言行還在繼續,未來的發展有存在升級的可能。印度民眾希望政府強硬,而莫迪過去的強硬形象也符合印度普通民眾的期待。巴基斯坦作為擁核國家,面對外部壓力,要保持足夠的克制和國內的穩定也是一項考驗。對國際社會而言,呼吁雙方保持克制,通過對話協商,以理性和平方式解決爭端是最佳途徑。(作者是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副院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