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吃醋能養肝護肝”“吃醋可以抗腫瘤”“吃醋可以降血糖”,這些說法真的靠譜嗎?
52 歲的老張在半年前的一次體檢中,被查出動脈粥樣硬化。聽聞吃醋能夠軟化血管,為了改善病情,他開啟了 “瘋狂吃醋” 模式 ——不僅每頓吃面時大量放醋,就連炒菜、煲湯也要加入不少醋,每天醋的攝入量遠超常人。然而,半年后的再次體檢,卻讓老張傻了眼。這次體檢顯示,他患上了胃潰瘍!看著體檢報告,老張滿心疑惑,醫生也忍不住嘆息:“你平時到底吃了些啥?”
聽完老張用來軟化血管的“土法子”后,醫生有點哭笑不得地說道:“吃太多醋不僅起不到軟化血管的作用,還會刺激胃,帶來健康風險!”
吃醋可以軟化血管?別想多了
那么,“吃醋可以軟化血管” 這一說法,究竟可不可信呢?
北京積水潭醫院血管外科主任劉建龍指出,人們常說的 “軟化血管”,主要針對的是軟化動脈硬化斑塊。動脈粥樣硬化作為一種隨年齡增長而出現的血管疾病,多發于中老年群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相關統計數據顯示,40 歲以上人群中,超過六成存在斑塊。硬化的動脈斑塊主要由鈣和脂肪構成,從理論上講,將鈣浸泡在醋中,確實能夠使其溶解。但在人體環境下,情況則大不相同。
醋雖呈酸性,可一旦進入胃部,卻難以對血液的酸堿度產生實質性改變。人體自身擁有一套復雜且精妙的酸堿平衡調節機制,旨在維持血液酸堿度的相對穩定,并不會因攝入醋就讓血液變成酸性。而且,血液酸堿度必須維持在相對固定的范圍內,一旦偏離正常范圍過多,對身體的危害極大,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長期過量地食用醋,
可能會帶來以下3種危害:
腐蝕牙齒:醋中含有酸性物質,會與牙齒表面的牙釉質發生反應,導致牙釉質脫礦。長期大量吃醋,牙齒表面會逐漸被腐蝕,變得脆弱、敏感,容易出現酸痛等癥狀,甚至引發齲齒。
加重胃潰瘍:對于本身患有胃潰瘍的患者來說,醋會刺激胃黏膜,促使胃酸分泌增加。過多的胃酸會進一步損傷胃黏膜,加重潰瘍面,延緩潰瘍愈合,導致胃痛、胃脹、反酸等癥狀加劇。
損傷食道:在吞咽醋的過程中,酸性物質會與食道黏膜直接接觸。如果經常大量吃醋,食道黏膜會受到反復刺激和腐蝕,引發炎癥,嚴重時甚至可能導致食道潰瘍、出血。
這些關于醋的神奇作用,可信嗎?
除了 “吃醋軟化血管”,生活中還有不少關于醋的神奇說法,比如 “吃醋能養肝護肝”“吃醋可以抗腫瘤”“吃醋可以降血糖”,這些說法真的靠譜嗎?
1、吃醋能養肝護肝?
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負責解毒、合成、代謝等多種功能。雖然醋具有一定的殺菌和促進消化作用,但目前并沒有科學研究能夠證實其對肝臟有直接的保護作用。而且,過量食用醋反而會增加肝臟的代謝負擔,不利于肝臟健康。
2、吃醋可以抗腫瘤?
有部分觀點認為,醋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等特性,可能有助于預防腫瘤。但實際上,目前的研究僅停留在細胞實驗和動物實驗階段,缺乏足夠的人體臨床研究證據支持。腫瘤的發生是一個復雜的過程,涉及多種因素,單純依靠吃醋并不能達到抗腫瘤的效果。
3、吃醋可以降血糖?
一些人認為,醋能夠延緩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從而降低餐后血糖。雖然在少量的實驗中發現,食用醋可能對餐后血糖有一定的調節作用,但這種作用非常有限,不能替代正規的降糖治療。對于糖尿病患者來說,隨意大量吃醋不僅不能有效控制血糖,還可能因刺激胃腸道而影響身體健康。
科學家首次發現:
血管里的斑塊可以“消退”
在大眾的認知中,血管內的斑塊一旦生成就無法逆轉,但近年來的研究逆轉了這個舊觀念,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西班牙巴塞羅那醫院的研究團隊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帶來了新的曙光。該研究指出,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并非一成不變,在中青年時期就開始采取預防性干預措施,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就有消退的可能性。
研究共納入了 3471 名年齡處于 40 至 55 歲區間的參試者。在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運用多區域三維血管超聲技術,對參試者的頸動脈和股動脈展開定期測定,該技術能夠清晰捕捉到動脈血管內部的細微變化,為評估斑塊消退的相關因素提供了可靠依據。
歷經長達 6 年的嚴謹隨訪,研究團隊發現:約 8% 的動脈粥樣硬化參試者出現了斑塊消退現象。進一步深入分析數據后,研究者們梳理出了與斑塊消退緊密相關的因素。結果顯示,斑塊消退與吸煙者、男性、老年人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也就是俗稱的 “壞膽固醇”)升高呈負相關關系。
具體而言,想要讓血管里的斑塊 “消退”,就要從早期源頭上控制形成斑塊的危險因素,做好以下 4 點:
健康飲食:減少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的攝入,如動物內臟、油炸食品、甜品等;增加蔬菜水果、全谷物、魚類、豆類等富含膳食纖維、優質蛋白和不飽和脂肪酸食物的比例。合理的飲食結構有助于降低血脂,減少脂質在血管壁的沉積。
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是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進血栓形成;酒精則會影響血脂代謝,升高血壓。戒煙限酒能夠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
加強運動:每周至少進行 150 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適當搭配力量訓練。運動能夠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身體代謝能力,有助于降低體重、控制血脂和血壓。
控制血脂:定期體檢,關注血脂指標。如果發現血脂異常,應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治療,通過飲食調節、運動或藥物治療等方式,將血脂控制在正常范圍內,防止血脂過高導致斑塊形成和發展。
老張的經歷給我們敲響了警鐘,面對各種健康 “小妙招”,不能盲目輕信,更不能隨意嘗試。在追求健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依靠科學的方法,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才能真正守護好自己的身體健康。
來 源 / 華醫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