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農歷四月初一,也就是農歷四月第一天。老話說:“幸福不幸福,就看四月一”,四月初一是一個傳統習俗節日,叫“朔日節”。 因為在農歷每月初一日這天正是新月開啟的日子,這叫朔日。 老祖宗根據月亮盈虧來預測風調雨順的,四月初一朔日節到來之際,有人上香拜,希望莊稼能糧食滿倉吃不完,有些地方有吃新的習俗。別忘“吃三樣,做一事,忌一事”習俗,謹記老傳統,順風順水迎夏天!
一、吃三樣
1、吃青團
青團是江南地區的傳統美食,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口感軟糯香甜。綠色的青團寓意著夏天生命的活力。農歷四月初一吃青團,既是對夏天的迎接,也是對美好生活的祈愿。
食材:糯米粉、綿白糖、澄粉、艾草、熟豬油、紅豆沙、溫水、開水
做法:1、艾蒿芽適量,鍋里稍微放上一點水,加上艾葉和食用堿面煮2分鐘,這樣可以去掉艾蒿的苦澀味道,讓顏色更綠。2、把煮好的艾蒿連水一起倒入料理機中攪打成細膩的泥狀,倒入大碗中,加入糯米粉和大米粉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這樣蒸出的青團不會因為糯米粉太糯而塌陷成餅狀。3、把和好的面團搓成長條,分割成大小一致的小劑子。4、拿一個小劑子按扁,把豆沙餡放上。5、收口捏緊,團成圓球,和包湯圓相似。6、全部做好以后,放入籠屜,底下鋪上油紙防止粘連。7、上鍋大火蒸大約15分鐘,熟透后端下篦子。8、把青團的表面刷上玉米油,防止干皮。9、趁熱開吃,吃不完的用保鮮膜包上,隨吃隨取,就是涼了也不會發硬。10、特別好吃,喜歡就試試吧,絕對比買的好吃百倍。
2、吃烙餅
農歷四月初一,按照老傳統要吃烙餅,烙餅用小麥做成,是北方一種傳統美食,既能吃得飽,又能抗餓。烙餅在以前困難時期是一種高端的面食,在很多值得紀念的日子里都會吃,寓意的是幸福圓滿、五谷豐登。
食材:面粉500克,玉米粉1勺,開水少許,冷水少許。配菜:土豆絲,火腿絲,生菜。
做法:1、面粉中加入1勺細玉米粉拌勻,倒入滾開的開水,燙面。2、攪拌均勻,然后加入少許冷水,和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把面粉的筋性去掉,搟制的時候會搟的比較薄而且口感還會很柔軟。要想春餅柔軟這一步一定不要做錯了。3、面團和好以后揉勻,放到盆里蓋上蓋子靜置一會兒,再揉勻,這樣面團就是非常柔軟的一個狀態了。4、把面團搓成長條,揪成小劑子,按扁,搟成薄皮,就可以烙制了。如果一次搟兩張,中間需要抹油才不會粘連。5、平底鍋燒熱,放上搟好的薄餅,一烙就會鼓泡,這樣的薄餅才是最好吃的。6、一邊搟制一邊烙,1分鐘就能烙一張,全部做好也是很快的,做好的春餅柔軟又勁道,放3天都不會硬。7、烙制好的春餅卷什么都香,土豆絲,肉絲,火腿絲,生菜,豆芽等等都是不錯的。
3、麥仁玉米飯
農歷四月初一吃麥仁玉米飯,由來已久,古時這個季節,正是青黃不收的一段時間,在四月初一,會用麥仁和玉米等粗糧做一鍋飯,全家都吃,寓意的是五谷豐登年景好。
食材:麥仁,玉米碴子。
做法:1,麥仁適量,玉米碴子買的時候要買帶有玉米胚的,清洗干凈,浸泡約2-3小時,這樣蒸制的時候更好吃。2,蒸飯的小篦子,放入浸泡好的玉米碴子和糯米,水要稍微沒過一點點的米,蒸制30分鐘,燜一會兒出鍋即成。
二、做一事:早睡早起
農歷四月初一正是初夏時節,隨著白晝延長和夜晚縮短,人們早上早早就會醒來,人們常說“春困、秋乏,夏打盹”,中午氣溫上升,就會讓人們感到很困乏,早晚還比較涼爽,要遵循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以免造成身體疲勞。
三、忌一事:忌貪涼戲水
農歷四月初一,開始進入夏季模式,氣溫明顯高,天氣炎熱,不少人會選擇貪涼,早早下水去游泳洗澡,其實這個時節空氣溫度升高,但是水溫還是很低,貪涼戲水會影響身體健康,造成身體傷害。
看風花雪月,品人間美味!感謝閱讀峰兒廚房的美食分享,喜歡我的文章,請給予點贊、分享、收藏、關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