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上都在聲討董明珠,就連官媒“經濟觀察報”也下場批判,看來是定調了。
被批的核心原因,是董明珠污名化“海歸人才”是間諜,格力不用。
如果董小姐稍微學點歷史,大概就會知道:從周總理到鄧小平,從鄧稼先到錢學森,很多推動新中國進程的關鍵人物,都是海歸人才。
哪怕是現在的一些“當紅國師”呢?也是海歸。(如張維為、林毅夫等)
其實格力用不用海歸,都對這家企業沒啥影響,因為他們的主要問題,不是用不用海歸,而是董明珠本人。
01 格力,掉隊了
格力的稟賦其實比美的好,畢竟空調這塊還是硬的。
但這些年,可以說是江河日下。
今年2月底我在東南亞考察發現,很多酒店、民宿都用美的的家電,包括冰箱、微波爐、空調、燒水壺。
但基本上看不到格力,盡管大街上有格力的專賣店,看上去也是門可羅雀。
為什么這樣?一方是性價比不行,另一方面是格力只有空調拿得出手(銷售占比高達78%),沒有配套的家電產品矩陣,這就不利于打響品牌心智。
歸根結底是戰略出現了問題,手機業務淪為笑柄,銀隆新能源(主要是公交車)至今營收占比不足2%。
哪怕是核心板塊空調,這些年也飽受詬病。
比如董小姐親自操刀,親自設計的玫瑰空調,造型非常印度。
質量上也就那樣,相反小米、美的、華菱等牌子性價比越來越高,設計越來越現代化。
相比之下,美的的布局就深遠了——早在十年前就開始布局智能制造、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等板塊。
現在的總營收高達4000億元,是格力的2倍,市值股價也超過了格力。
格力,掉隊了。
02 董明珠也很努力
現在網上都在討伐董明珠,有人說她把“格力專賣店”改名為“董明珠健康家”,打著個人IP來拓展市場旗號的行為,是一步臭棋。
還有人說董明珠的“海歸間諜論”是民粹,充分顯示了她的無知、傲慢和狹隘,就連胡錫進都讓她出來道歉。
但我認為,這些看法并不是很全面。
無論是雷軍、還是俞敏洪等企業家,在董明珠面前都是畢恭畢敬,這不是因為她資格老,而是因為她曾經也有過輝煌。
36歲加入格力,從底層銷售做起,一個人拉扯大孩子的同時,創下了多個銷售紀錄:
兩年業績額達到1600萬,占公司的1/8,江蘇市場的銷售額翻了10倍。
1995年,格力的營收25億,2003年營收100億,2012年1000億。
我們現在嘲諷董明珠,是因為她說的話氣人,但不是說她的能力真的不行。
從客觀上講,董明珠在格力之所以能“一言堂”,行事如此霸道,股東都服她,主要也是因為她對格力的巨大貢獻。
而我們看到的她,只是很小的一部分,或者說,只是因為情緒被別人帶節奏的部分。
現在的董明珠71歲了,但她還在親自帶貨直播,學雷軍打造個人ip,這都是拼的表現。
即便知道自己的風評已經臭了,還沖在一線,替企業張羅。
這也是很不容易的。
其實她也在尋找格力的破局之道,比如啟用王自如和孟雨童,培養合適的接班人。
但不知是培養方式有問題,還是看人有問題,這兩人對格力以及董明珠的聲譽,都造成了很大的沖擊。
俞敏洪作客格力的時候說:“關鍵要有一個人出來,能像你這樣殺伐決斷,敢于承擔責任,并且全身心投入,終生愿意獻身,這樣的人比較難找?!?/p>
董明珠無奈嘆氣:“俞老師,人是會變的。”
現在看來,董明珠依然沒找到適合的人。
而這,恰恰是格力最大的問題——也許,這人就不應該讓董明珠來挑。
03一言堂的危害
老一輩的企業家,一般都有自己的局限。
局限之一,是很難聽到下面的真話。
“我媽就是董明珠”,年會的一個小品,就能看出,現在的格力是個什么作風文化:
下面的人都在阿諛奉承、虛與委蛇。
王自如這種桀驁不馴的海歸,去了格力,都在搶距離董總最近的辦公室。
這和董明珠集權式的管理路徑息息相關。
沒錯,她一手扶起了格力,但也在格力埋下了“一言堂”、“惟她一個人說了算”的隱患。
熟知中國歷史的人都知道,這種環境會產生多少趙高,多少嚴嵩。
如此一來,培養合適的接班人,就不太可能:
1她所喜歡的金子,未必是金子,可能只是擅長拍馬屁。
2真正的金子,沒機會出現在她的視野里。
比如董明珠說:
“格力絕不用海歸派,只在國內高校里培養自己的人才。海歸派里有間諜,我不知道誰是誰不是,我只能保守地選擇?!?/p>
有這種成見在,怎么能找出好的管理人呢?
當初錢學森回國,也有一些人竊竊私語,說他背景不純粹,要防著。
但聶榮臻卻對部下強調,少廢話,都得聽學森同志的!
以背景論英雄,狹隘了,而且這種狹隘一定會層層傳遞到企業的每一個角落。
我前兩天寫歐洲考察文章的時候就舉了兩個現實的例子,一個瑞士,一個美國硅谷,都是靠吸引海外人才,才大放異彩。
董明珠用人帶有偏見不說,還公開把海歸污名化,對于企業家ip和企業高度綁定的格力來說。
這步棋,太臭了。
04格力,該換舵手了
有時候,說錯話并不是致命的。
但錯話被堅定不移的執行,才是致命的。
格力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董明珠占有企業絕對的主導權、話語權,一旦方向錯了,糾偏幾乎沒有可能。
相反,所造成的負面后果會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存亡。
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董明珠就是格力的蕭何。
格力這個品牌,興起于董明珠,搞不好,也會毀在董明珠的手上。
況且,她是如此戀棧,如此舍不得放權。
相比之下,華為已經啟動了輪流董事制度,阿里也實現了ceo的穩步迭代。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當年微軟死磕手機,走了很多年的下坡路。
但換上了現任的納德拉之后,立馬調轉方向去搞AI,現在已經“再次偉大”。
董明珠應該認識到,格力的今天,不僅僅是她一人的功勞,背后也有時代和平臺的力量,包括格力的“核心科技”其實當初也是朱江洪栽下的樹。
可從她現在的一些言論看,她已經膨脹了:覺得格力的今天全靠她,格力的未來也必須要靠她。
不客氣的說,現在的格力,應該換掌舵人了。
05 一個警惕
格力不過是一家企業,興也好,衰也罷,都是市場經濟。
沒有必要把董明珠拉出來貼上大字報去批,因為這種行為和董明珠拉大字報批留學生沒有什么不同。
但要警惕的是,污名化海歸群體的言論是十分危險的。
如果格力的文化,成為社會的主流文化,董明珠的思想,成為企業家的主流思想。
這對國家而言,絕非幸事。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