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為深入展現徐匯區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生動實踐,徐匯區融媒體中心聯合區委組織部、各街道(鎮),特別推出“向新而生匯心前行——我在街區當書記”系列報道。通過街區書記的視角,記錄他們在基層治理中的創新舉措、為民服務的點滴故事,展現黨建引領下社區治理的豐碩成果。
隨著基層社會復雜程度日益提升,社會治理面臨越來越多的新情況新挑戰。華涇鎮北楊華發街區通過黨建引領、多元共治、數字驅動的深度融合,用智慧賦能,統籌推進街區治理創新,切實以基層治理的實際成效贏得群眾的滿意度再提升。“2024年8月,我有一個新身份,就是北楊華發街區黨支部書記。”邢春妹坦言:“書記一詞,是托付,是期許,更是責任,從那以后我用步伐丈量街區,用言語溝通心聲,用行動解決問題。”
黨建引領,構建組織新體系
針對新就業群體黨員“數量少、流動快”的特點,華涇鎮北楊華發片區黨委積極行動,成立街區黨支部,并依托“2131X”(每個片區有2名處級干部牽頭,1個職能科室對接,3支執法力量保障,1支專業隊伍巡查,X區域單位、沿街商鋪、居民區志愿者、物業)片區管理力量,推動各類資源向街區延伸。
黨支部走訪沿街商鋪(左為邢春妹)
據邢春妹介紹,黨支部通過“我們在一起”大走訪活動,發放“華涇鎮沿街商鋪服務聯系卡”,全面摸排街區“小個專”數據。目前,已新增至297家,同時摸排出14名黨員和2名流動黨員。在做好黨員動態管理的基礎上,結合北楊人工智能小鎮建設,培育“黨建聯建,智匯北楊”黨建品牌,力求實現街區新興領域底數摸排、日常聯絡和服務發展的全面覆蓋。
暖心服務,重塑街區風貌
北楊華發街區黨支部聚焦“小個專”供需對接,建立長效議事協商機制,運用“三會四議”協商機制和“匯治理”“碼上就來”問題收集處置機制,打造“片區—居民區—街區”三級一體化暖“新”服務圈。
走訪過程中,有商戶反映“這裸露的電線啥時候能修繕?”面對質疑聲,邢春妹一邊聯系路面所處居民區了解詳細情況、安撫商戶心情,一邊趕緊聯系相關科室。當天就有了反饋和解決方案,即日便加裝了電源箱,解決電線裸露的問題。再次走訪時,店家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街區黨支部委員向店家宣傳支部情況
街區黨支部走近黨員、走近企業,既要用心、用情、用力地去解決他們的困難,也要注重發揮他們的優勢資源。邢春妹回憶起,“有一名理發店店主曾詢問是否可以加入街區黨支部。”她了解后得知該店主是一名流動黨員,支部委員介紹了支部的情況后,店主便主動要求納管到街區黨支部。一開始覺得自己學歷不高,不好意思列席支部會議,幾次溝通交流下來,不但積極參加支部活動,還主動要求參加學雷鋒志愿活動,用自己的手藝為居民帶來便利。
數字賦能,打造活力新場景
開展黨群活動
街區黨支部連接北楊華發黨群服務中心智慧黨建云平臺,依據陣地發展力質量評估數據,為街區商戶精準配送黨群活動,并實時同步為民服務開展情況。
據悉,街區黨支部培育了“黨建聯建,智匯北楊”黨建品牌,將傳統文化傳承與紅色黨課有機結合,既有與學院黨支部共同前往黃道婆紀念公園開展生動的非遺課堂,也有街區商戶志愿為園區企業提供午間一小時的書法課堂,不斷夯實紅色教育實踐。此外,街區黨支部聯手團組織共同開展“小小科創家”創學活動,帶領青少年走進前沿科技領域,激發他們對科學創新的熱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