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記者在莒南縣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水系連通工程隧洞進口段施工現場獲悉,該工程掘進長度已過半,達4313米。
為進一步優化全縣水資源配置,提高城鄉生活供水及臨港精品鋼基地用水保障水平,2022年9月,結合現代水網建設規劃,莒南縣實施了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水系連通工程。該工程總投資3.24億元,設計從陡山水庫南岸引水,通過隧洞自流調水至石泉湖水庫東庫,輸水線路全長8.67千米,其中隧洞8.25千米,輸水規模不低于50萬立方米/天。
投資大、難度高,為何采用隧洞的形式?在施工現場,記者見到了山東省政府和八路軍115師司令部舊址管理服務中心黨組成員、副主任,莒南縣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陳慶剛。他指著展板上的莒南縣現代水網工程布置圖解釋:北部陡山水庫蓄水量大,但地勢高、位置偏遠;相對偏南的石泉湖水庫承擔著城區供水的任務,卻日漸力不從心。1994年,莒南縣建設“引陡濟石”調水工程,該工程由明渠、暗渠及隧洞構成。多年運行發現,明渠調水不僅調水量小,而且設施維護、電力等成本較高,制約了供水效率。而隧洞則可以利用地勢差實現自流,盡管初建成本較高,但隧洞輸水具有不占用土地、調水量大、使用壽命長、運營成本低、供水安全等多重優勢,利于長期運行。
“自然落差就是最好的綠色動能。”陳慶剛輕點圖上3米的高程差表示。新建的隧洞將完全依靠地勢自流調水,相較原引陡濟石調水工程,既節省了能源,又提高了供水穩定性。
值得一提的是,該工程在全省水利隧洞施工中首次采用TBM盾構機施工工藝。“我們定制了天馬島一號、二號兩臺盾構機,分別從進、出口對向掘進。”陳慶剛介紹,陡山水庫至石泉湖水庫沿線多為山嶺地形,施工過程中還途經高鐵、水庫、河道等區域,地質條件復雜、巖石硬度較高,給施工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盾構施工技術能很好地解決這些難題。下穿高鐵時,盾構施工能有效減少對鐵路運行的影響,避免爆破作業帶來的風險;下穿水庫及河道時,能避免可能出現的透水事故。”
控制室內,工作人員端坐在操作臺前,專注地盯著屏幕上的TBM運行參數與地下隧洞實時畫面。透過屏幕,記者看到,狹長的隧洞內龐大的盾構機占據了大半空間,現場工作人員正有條不紊對設備進行調試和維護。
陳慶剛進一步介紹,該TBM設備在集成現代硬巖盾構機共性技術的同時,創新采用了多段復合式盾體,蜂窩型管片拼裝技術和多模式填充等先進技術,能夠滿足硬巖地層隧洞掘進施工,實現了硬巖盾構機模塊化和小型化,具有破巖能力強、安全性好和掘進效率高等優點。據了解,該工程于2022年9月開工,預計2026年6月完工。作為山東省縣級現代水網示范區的重要樞紐工程,這條地下“動脈”的貫通將激活區域水系的深層聯動,為全縣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工程完工后,可連通莒南縣境內潯河、雞龍河兩大水系,進一步優化全縣水資源統籌配置水平,滿足城鄉居民和當地工業用水需求。同時,陡山水庫、石泉湖水庫、相邸水庫三座大中型水庫實現自流貫通,進一步提高水庫聯合調度能力,完善全縣防洪工程體系,緩解縣域防洪壓力。對潯河、雞龍河等枯水期來水進行有效調節,緩解受水區水資源不足矛盾,支撐區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