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3月到今天的6場擇校直播中,我總結了一些大家在進行院校選擇時反復提及的關鍵詞們:
☆“我是二本,我擔心比較好的院校會歧視我。”
☆“我是二戰,我喜歡能選一個比較穩的院校。”
☆“我真的不想再去旱區了,絕對不去湖北。”
☆“不知道將來要做什么,不知道要怎么選。”
☆“真的沒有位置好、好上岸的211院校嗎?”
☆“我既想沖一把好學校,但我又真的好害怕。”
☆“好上岸的好學校難道只能在偏遠地區嗎?”
☆“好地區、好院校、好上岸真的不能兼得嗎?”
☆“二本跨考是不是只能去雙非了?”
☆“985到底要努力到什么程度才能上岸呢?”
☆ 無數的問題里,關于「二本」「跨考」「求穩」「歧視」的迷茫一直存在。在廣大的考研群體中,最廣大的、容易被忽視的、但又有最迫切需求的,其實就是無數「二本、跨考」的同學,如果在疊上「二戰」這個buff,那么考研就變成了一場真正意義上關于自己的未來的豪賭——因為當下鮮少有出路,而考研又充滿未知。
/?二本跨考生
/?困在“我不行”和“不甘心”中
光明日報發表的《 “數”說2023年全國教育事 業發展》一文顯示,在高等教育不斷擴招的今天,上大學的門檻在降低,但名校的門檻卻在不斷提高。位于學歷“金字塔”頂端的 985 高校,錄取率不超過 2%。;而在中下層支撐部分的二本院校,承載了中國高等教育里最廣大的群體——中國一共有431所二本高校,每年二本院校的錄取人數都在400萬人以上,于是一種真實又殘忍的表達出現了:“二本院校是中國教育的底色”,更確切的說,“普通”才是高等教育的真實。
“普通”的高校里是“普通的教育”。網易數讀的《在二本院校就讀,是什么體驗》的數據新聞中,“老師”“教學”“氛圍”“城市”“視野”“資源”這幾個詞被反復提及,諸如“這里的老師不好,且這些老師們會先入為主的認為這里的學生根本不會好好學習”、“學校塞了一大堆無關緊要的課程,老師上課也只會照著讀PPT”、“學習氛圍很差,大部分同學都在打游戲或者擺爛”、“圖書館環境很差”、“沒有社團活動也沒有社會實踐,大學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高中。”
“普通的教育”無法創造“可能的機會”。教育部數據顯示,2023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達1158萬人,但其中超過80%的畢業生,都是二本和專科的同學,雖然大眾總是關注#海歸碩士應聘公寓管理員##博士入職街道辦#這樣的新聞,但真正能代表普通人的,還是處在夾縫中的二本學生們——在“最難畢業季”里,被“難倒”的大多數人——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普通二本院校求職畢業生獲得offer的比例,低于雙一流、普通一本和專科。
比起三本或者專科,“高不成低不就”幾乎成為了二本學生的關鍵詞——如若他們從未因努力而獲得回報,或許尚能忍受平庸。但在黃燈的《我的二本學生》一書中,黃燈老師否認了二本學生就是不努力、不會做題的人這一大眾的刻板印象,她說有相當一部分二本學生來自于普通的城鎮和家庭,它們有限的教育水平和能力只能將將把它們的孩子送到二本。大部分二本學生已經拼盡了全力,可來到了大學和都市之后,985211、留學、研究生等巨大的差異讓他們第一次意識到了“努力”的局限性,但“努力”也成了他們唯一可以仰仗的希望。
于是,二本院校里的學生想要逃離“普通”。
考研幾乎是他們能接觸到的,逃離“普通”為數不多的方式之一。正是因為沒有接觸過好的教育,才會始終期待著真正的大學與真正的教育;但選擇考研的二本學生又總是站在沉默的陰影中喃喃自語:
“我就是個普通二本,我真的可以嗎?”
? 關于“普通”的魔咒
? 如影隨形的“普通”標簽
社會關于「二本學生」的討論來自于黃燈老師的一本書,名為《我的二本學生》,這本書讓「二本」這個龐大的人群第一次走到了社會大眾的目光之下。在后續如南風窗、網易等多家媒體紛紛撰寫《沉默的二本學生》等相關新聞報道時,總會有不同的聲音跳出來說:“還有三本呢,還有很多找不到工作的三本學生。”“難道雙非一本不也和二本如出一轍嗎?也根本找不到工作。”
其實無論是雙非一本,還是二本、三本、專科,實際上這一群以院校等級為劃分的群體畫像中,描摹的是廣大普通的、沒有任何信息差優勢的、沒有家庭支持與社會資源的年輕人。
而普通,在大部分時候都不是一句夸獎,只有在無數普通人確定了自己大概率無法超越自己原有社會身份與階層的時候,才會歌頌平凡可貴。
但問題在于「普通」的世襲。
縱使高考以及社會上的其他考試在大部分時候都是公平的,都是改變命運的機會,但考試準備階段不同學生天然的資源與能力的差異,以及考試之后院校和社會所帶來的諸多加持,都正在將「高考」甚至「考研」「考公」變成一種社會差異的放大器——通過考試的人去往了更優秀的平臺、結識了更優秀的人,進入了更優秀的企業獲得了更豐厚的回報;而沒有通過考試的人則要不被籠罩在失敗的陰影之中無法走出,要不就重新回到考試之中,再一次用考試證明自己,周而復始。
而這背后的所折射的,是追求「相對公平」時,依然存在的「實際不公平」。
其一,是藏匿在「考試公平」之中的「隱蔽的不平等」。一如邁克爾·桑德爾在《精英的傲慢》中所言,“名牌大學的學位已經成為那些尋求階層上升的人向上流動的主要工具,也是那些希望留在舒適階層的人防止向下流動的最可靠的堡壘。為此,優勢階層會為子女提供更多的資源,以提升學業競爭力和名牌大學錄取機會;而弱勢階層沒有足夠資源參與學業“軍備競賽”,家庭教養方式等也可能對子女的學業水平產生負面影響。
另一個更為隱蔽的 不公平,則關乎「個人努力」。如果我們不愿承認智力由天賦決定,憑什么就認定努力、堅韌這些性格特質是與生俱來的呢?在大部分情況下,大眾一直將個體能否成功歸因于個體的努力程度,似乎個體努力就是教育公平問題追問的終點。但實際情況是,努力可能是主體與客觀環境互動的結果,努力不僅與個體自身有關,還受限于家庭社會文化資本、社區文化、同輩群體和學校教育等。試想一個在你努力但失敗時鼓勵你的父母,和在你失敗時反復嘲諷你并表達你根本沒有天賦不該努力的父母,究竟何者更容易培養出更優秀的下一代呢?
其三,在建立在實際不平等之上的,整個教育模式的 精英化 。 無論是各國的頂尖高校聯盟,還是各類花樣百出的大學排行榜,都在陳述著一個無法回避的事實: “不是所有的大學都是平等的”。就像 美國的大學分層就是典型的市場分配,贊助越多的院校往往越好,而 我國的高校分類更多體現為一種政府行為,無 論是“211工程”“985工程”還是“雙一流”,都表現為政府對不同的學校進行等級定位,然后分配相應的教育資源。 這種被學者稱為“制度化精英主義”的高校分層模式,都在指向一種典型的 精英主義教育理念。即 優質教育資源是稀缺,且 人們相信優秀的學生可能具備更高的智力水平和發展潛力。因此 讓最優秀的人獲得最好的教育資源,是完全高效的,也完全符合社會效益最大化原則。
? 如何逃離“普通”?
? 二本學生的兩種可能的路徑
“二本不單單是一種學校,我愿意將其稱為一種「資格」,當然,二本是「不夠格」的意思。因為不夠格保研、不夠格留學名校、不夠格選調、不夠格考一些特定的公務員崗位、不夠格去大廠或者好公司。在整個社會競爭體系里,二本院校似乎天然的「低人一等」,以至于這種情緒也時時刻刻讓我自省,讓我意識到自己只是個普通二本院校的學生。”一位二本同學如此說道。
在這個優績主義和效率至上的時代,在「學歷」篩選會代替大部分篩選機制以最保險的方式選出合適人才的時代里,二本真正的矛盾,在于沒有「向上的渠道」,卻心懷「向上 」的期待。
這個時候,放在“二本”朋友們面前的路雖然不算多,但總的來說依然可以概括為以下幾種:
第一,用考985研究生的方式直接實現學歷上的大幅度提升。這件事難度確實很大,它要和「選擇」「運氣」「努力」等諸多要素一起才能實現,它要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也要做好孤注一擲,甚至二戰、三戰的準備。但一旦從二本變成了985大學的研究生,雖不至于說未來盡是坦途,但至少我們擁有了足夠多的、可以被選擇的「資格」。
第二,在自己本身的專業有較多社會性考試崗位的選擇、且自己是應屆畢業生的情況下,直接以考公或考編的方式讓自己重新以「考試競爭」的方式重新進入社會評價體系,推翻過往的成績,用新的考試重新規劃未來人生的可能性。
第三,如果不想走考公考編的路線,又不敢沖985研究生,如果想要讓自己的人生更穩妥,有更多的可掌控性,這個時候放在大家面前的是另一種選擇:好地區的雙非院校,或者是較偏遠地區的211院校。
好地區雙非院校如(北京語言大學、北京印刷學院、浙江工業大學、浙江工商大學、上海師范大學、上海對外經貿大學、廣州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這些院校整體上考題簡單、招生人數可觀,一志愿上岸難度較低。但因為是雙非院校,因此可能無法通過「學歷」直接獲得進入頭部企業的競爭機會,因此必須利用院校相對優越的地理位置,在讀研期間積累中型或小型企業的實習,用經歷堆積能力。
偏遠地區的211院校如(廣西大學、貴州大學、海南大學、云南大學、山西大學、寧夏大學)等院校,這些院校一眾211院校中上岸難度較低,可以獲得一個「211文憑」,也可以借這個文憑獲得一定的「崗位競爭」的機會,比如可以通過互聯網頭部公司的簡歷篩選系統,也有機會可以參加較好的傳統媒體的筆試機會。雖然讀研期間實習機會不多,但也可以將重點放在準備「企業考試」或「社會性考試」中。
這些方法很難做到兼得,我們不得不面臨著取舍和選擇,是求穩還是沖刺,是大城市還是好學校,當我們要面對自己的普通時,同樣也需要面對普通背后無法回避的抉擇。
這篇文章并不是一篇雞湯,而是一次實事求是的分析:因為我也是一個二本學生,文章里的每一句話,都是我的曾經。但這里所沒有寫的每一句鼓勵,都是我的現在。我有幸在這里寫文章給大家看,有幸帶著一些信任我的朋友們掙扎著游向那個“想象中的岸”,皆是因為在每一個「我不行」出現的時刻都要加倍努力,在每一個「不甘心」冒頭的瞬間都必須堅定向前。
??????
* ???? ????? *
「2026屆39所院校全程企劃」
減少考研投入成本 一站式學習
清晰化院校考查內容 輕量簡單
「2026屆知識專題筆記&課程」
傳播學基礎與提升專題筆記
清晰化院校考查內容 輕量簡單
「2026版名詞解釋(正在售賣)」
結構化背誦+貼合教材+輕量記憶
必背300詞+掃盲1000詞
First thought Best thought
「去更大的世界 做更有趣的人 」
值日生酒醒時間:9:00-21: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