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日本埼玉縣八潮市,74歲的卡車司機田中一郎駕車經過路口時,地面突然塌陷,形成了一個寬10米,深6米的巨坑。
卡車墜入坑中,司機被困駕駛室。
事故發生后,當地消防員迅速抵達現場,此時司機意識清醒,還能和救援人員對話溝通。
當時大家都以為救援會順利展開,用不了多久,司機就能被救上來,安然無恙。
可沒想到,這一救,就是88天。
截止現在,司機仍然沒有被救出來,而且還因為救援人員的失誤,掉進了坑洞下方的城市主下水管道中,至今生死未卜。
其實在消防員剛剛到達現場的時候,他們是有很大希望把司機給救上來的。
因為當時的坑洞寬10米,深6米,而司機駕駛的載重2噸的貨車,車長大概是4.2米。
救援人員可以清楚的看到司機的位置,并且和他進行對話。
在這種情況下,消防員選擇了系繩下坑的方式,打算把司機給抱出來。
可是沒想到,當消防員系繩下坑時,居然遭遇了二次塌陷,救援人員險些被掩埋的同時,坑洞的寬度和深度進一步擴大。
于是,救援人員改變策略,嘗試用吊車作業,直接將卡車給吊出來,這樣困在駕駛室內的司機也會隨之獲救。
可是沒想到,第一次下吊時,鋼絲因為強度不夠,居然意外斷裂。
第二次作業時,路面出現了第二次塌陷。
等到第三次嘗試的時候,卡車的車頭和貨斗沒能承受得住重力,居然出現了分離,而固定鋼絲的地方是貨斗。
所以,最后只有貨斗被吊了出來,而車頭又再一次掉回坑中。
接連幾次的嘗試,不僅沒能順利將司機救出,反而導致坑洞擴大至40米寬,15米深,形成 “雙坑連環” 的結構。
又因為坑洞下方是城市主管道,司機連人帶車被直接沖進了下水道。
沒救上來不說,人還被沖進了下水道,這下該怎么辦?
于是,當地政府立刻下令要進行“封閉式救援”。
他們一方面要求周邊12個城市120萬居民暫停使用下水道。
另一方面,用挖掘機繼續挖掘洞口,并且試圖抽干里面的污水,再挖掘斜坡通道接近被困者。
聽起來似乎有點可行,可是整個方案需要耗時3個月的時間。
在這3個月的時間里,司機大爺生死未卜,因為污水渾濁,能見度不足0.5 米,水下無人機根本無法定位其具體位置。
熱成像儀曾捕捉到微弱熱源,但聲波探測未獲回應,生命體征存疑。
換句話說,別說是困在滿是污水的下水道里,就是正常健康的成年人,3個月的時間不吃不喝,那也活不下去啊。
可是當地政府卻堅持要采取這個方案,先修建臨時下水道分流污水,再挖掘斜坡通道接近被困者。
可能這時候,他們心里面也清楚司機大爺生存幾率渺茫,倒不如借機搞工程,同時也可以拖延時間,回避他們的責任。
等到幾個月后,真的給司機的尸體打撈上來了,那時候就可以說:我們也盡力了,這幾個月我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附近120萬居民都沒有下水道用,就為了救他,還想怎么樣呢?
所以,這件事一直拖到了現在,88天了,救援行動仍然繼續。
不,準確的說,應該是他們的挖掘工程仍在繼續。
因為埼玉縣政府這兩天宣布,預計5月中旬之后會啟動對司機的正式搜救工作,而周邊下水道系統的全面修復及安全加固工程預計需要5至7年時間完成。。。
所以,這已經不是一起簡單的搜救行動了,而是一個龐大的市政工程,日本民眾交上去的稅都花到這上面去了。
說起來,還真是魔幻現實主義啊。
同時,更加離譜的是,發生了這種災難之后。
日本電視臺居然跑過來24小時直播救援現場,這不就是在消費苦難嗎?》
收視率難道要高于人命嗎?
那么,為什么好端端的路面會突然塌陷呢?
其實,造成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因為地下始建于1983年的主下水道因腐蝕穿孔,導致路基被污水掏空,才會發生塌陷。
說白了,就是年久失修,管道老化了。
這還不只是個例。
據統計,日本每年發生約1萬起道路塌陷事故,其中超過2600起是由下水道破裂直接引發的。
管道老化,那么更換就是了。
可是,面對龐大的基礎設施翻修需求,日本各地政府一時間捉襟見肘,只能普遍上調水費,全國平均漲幅在5%-30%之間,個別地區甚至出現40%的大幅調價。
但即便如此,因為一些老舊管道主要分布在居民區的入戶支線部分,政府只負責公共道路下面的管道維護,而居民區下面的改造,則需要居民自行承擔費用。
于是,就造成了今天這樣的局面。
我記得每次到夏天刮臺風,道路積水的時候,就有公知跑出來拿日本舉例。
說日本的下水道多么多么的好,東京的地下排水系統,再一次刷爆網絡。
最出名的,就是位于日本埼玉縣春日部市國道16號沿線的地下約50米處,為了防止集中暴雨而采用地下盾構進式建造的巨型隧道。
網上很多照片,很多文章都是吹噓這個的。
可現在,打臉的事情發生了。
這一次管道腐蝕,路面塌陷所發生的地方,就在日本埼玉縣八潮市。
也不知道現在,公知的臉腫了沒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