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萬贊回答:
中國大部分的高層住宅小區,
最終會淪為貧民窟,
而且會從綠化的衰敗開始。
網絡配圖
高層住宅小區會淪為貧民窟嗎?這個問題目前在知乎有1500個回答,而其中最高贊的一個有1萬個贊同,這個回答給出的答案是極大概率會,而且會從綠化的衰敗開始。
以下為該【匿名用戶:"假"物業行業從業者】回答全文。
一、業主壓根不知道
物業公司股東是怎么想的
很多答案都說對了,小區的衰敗是從物業開始的。我說一個數據吧,這個數據可能不準確,只是我自己的一個推測,一二三線城市里面,80%的新小區都是開發商自己的物業。
這是法律遺留下來的問題,前期物業的招標形同虛設,基本上開發商的小區就是開發商的物業中標,但是沒有人去推動改革,為什么?因為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困難。
其實,如果有心的人觀察一下,就會發現,這幾年的新小區物業費并不低。為什么?
一方面是前幾年房子不愁賣,開發商作為強勢一方,他有資格把物業費定得高高的,而不擔心房子出售問題。
另一方面,經過這幾年的宣傳教育,大部分業主已經認可了一個觀點,那就是小區要想品質好,必須要讓物業賺到錢,所以物業費貴的小區服務才會好,一分錢一分貨。
但是你實際去走一下就會發現,或者真正入住過的業主就會發現,很多物業費貴的小區,物業服務也不好。很多收3塊4塊物業費的小區,物業服務水平和他們以前一兩塊的小區沒有什么區別,甚至還更差了。
業主的邏輯很簡單,物業費貴一點,物業有的賺,小區物業服務就會好。但是業主壓根不知道物業公司股東是怎么想的。
那我就告訴你吧。股東只會告訴經理,現在小區剛接房,物業費又高,設施設備也是新的,大家要趁著這個時間段多賺一些錢,以后小區設施設備老化,需要更換,而且以后人工成本高,物業的收益就會降低。
如果那時候沒有開發商的補貼,小區物業賺錢就會變少。加之,新小區不用怎么維護,都能夠給人一種看起來還過得去的感覺。同時,正是由于新小區的服務一直采取過得去就行的態度,所以一旦后期出現衰敗情形,就很難再拯救回來。
二、小區的衰敗從綠化開始
接下來講講,為什么一個新小區的衰敗是從綠化開始的。
第一,其他設施設備,接房兩三年甚至四五年內都不會有明顯的改變。畢竟大部分業主,平時看不到這些設施設備,這些設備通常在水井、電井、設備用房或者地下車庫里面,就算壞了,物業把它扔在那兒都沒人看到。
電梯也可以壞,只要電梯不要壞太久就沒事,因為新小區入住率不高,關停一個也不影響少部分入住的業主出行。
第二,其他的物業服務,大部分業主也看不出好壞,就算看出了也不會很在意。比如保安慢慢換成年齡比較大的,誰會在意這個保安是40歲還是45歲還是50歲呢?又比如安保巡邏人員,以前是兩小時一次巡邏,慢慢地改成上午一次巡邏,下午一次巡邏,晚上一次巡邏,誰會在意這些呢?
再比如,清潔衛生只要按時把垃圾清運走,小區里面不要有大的紙屑垃圾就可以了。甚至還可以打著垃圾分類的旗號,把每棟樓的垃圾桶都撤掉,直接響應政府號召,幾棟樓設置一個垃圾箱,這樣就安排一個人在垃圾箱那兒收垃圾就好了,又可以節約幾個人工成本了。
有些小區比較大,地下車庫比較多,有好多個出入口,打著高科技的旗號,把其他出入口全部改成月票通道,只留一個有人的出入口用于臨時進出,這樣又可以節約不少人工成本。業主雖然不舒服,但是也不會說什么,因為月票用戶不被影響,被影響的都是臨票用戶。
第三,物業公司開始為小區引進廣告,電梯內外、入戶大堂、車庫門閘,到處都是廣告。如果業主沒反對的話,就開始破壞綠化,安置一些純凈水機器、自動售貨機、自動賣菜機。
然后,把車庫租出去用于其他人經商開店。現在又開始流行在車庫安裝充電樁,給外面的汽車充電。總之,一切設施設備維修更換都向著賣場地、賣廣告出發。
經過前面三步,物業已經試探出這個小區業主的脾氣了,接下來就是重頭戲了——綠化,因為綠化養護成本是最高的,買綠植、養護綠化,都要錢。
綠化這東西,開發商在設計的時候是比較漂亮的,用的植物也很好,是為了在接房的時候給大家一個好的印象,不至于發生維權事件。如果是分期開發的樓盤,前面的房子如果綠化太差,會影響后面的樓盤銷量。
但是,綠化的維護成本挺高,特別是草坪多的小區,每個月都要叫工人挑雜草,一根根地挑。每個月還要修剪至少一次草地,這樣才能夠長得整齊茂盛。每個月還要修剪灌木,要修剪得整整齊齊,圓形的灌木還要造型。大喬木還要定期修枝。
這些成本很高,一方面因為綠化植物價格高;另一方面因為人工成本很高,養護綠化需要大量的人工成本,每天都要像園丁一樣在小區里面轉來轉去查漏補缺。
大家可以發現,很多小區接房以后,綠化植物逐漸就被大量麥冬、鴨掌木、冷水花等植物取代了。物業還會告訴你,是因為那個地方長期曬不到太陽或者光線不足,或者排水困難,不適合種植原來的植物。
這都是借口。真正的原因就一點,物業只會種植便宜,且日常不需要怎么養護的植物。
但是,綠化又不能不維護,因為不維護,一旦出現較多的裸土,業主肯定是不滿意的,所以就采取這種折中的辦法。
你到很多小區去可以發現,它不是綠化不多,綠化倒是挺多的,但是你就是覺得小區的綠化和人家高品質小區的綠化相比,差距很遠。別人小區的綠化就是好看,自己小區的綠化看起來丑陋不堪。光這一項,物業每年可以節約20%的成本。
前面的幾步,還僅僅是小區接房后1-2年。2年以后,小區綠化基本被換完。正常的綠化,一定是符合人的審美,從草坪、低矮花木、中等灌木、高灌木,從低到高,一層層,修剪出來很漂亮,中間種一兩棵喬木。
大部分物業差的小區,接房兩三年后,草坪逐步縮小甚至沒有了,低矮花木被換成中高灌木,灌木背后馬上就是鴨掌木、芭蕉樹、高灌木,雜七雜八種一些遮丑的植物,遮住你的視野,灌木背后簡直慘不忍睹,大概5年都不用去維護,死頭牛在里面都不會被發現,樓上每天扔垃圾進去都看不見的。
這么做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要確保小區沒有裸土、綠化全覆蓋,但是綠化地塊失去了觀賞價值。
三、物業既要薅羊毛,
又不想出錢
接下來就是把配套商業的電梯關一部分。一方面是電梯養護成本很高,電梯壞了還要維修,而且電費也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所以把社區商業的電梯關掉一部分。本來社區商業一般也就兩三層樓高,就算關掉電梯大家爬爬樓梯也是沒有關系的。你看成本又節約了。
再接下來就是瘋狂引進廣告。只要你能想到的地方,都可以引進廣告。我甚至看過一些同行,為了賺廣告費,直接把小區的高檔門禁拆掉,換成鐵欄桿門禁,只是為了增加中間的兩個廣告位。
雖然說這個叫公共收益,但是一般前期物業都規定公共收益的50%歸物業公司作為管理費用。另外的50%,你想多了,也不會歸業主。一般物業公司旗下都有搞商業活動的公司,搞一些作秀的商業活動、社區活動,把這筆錢花掉。
比如大家平時看到的三八節送你一朵花,冬天了送你一個豆漿,或者五一節搞點什么小活動之類的,看起來你是開開心心,但是物業更開心,每場活動大概可以拿走幾萬到10幾萬不等的公共收益,回頭還要請媒體來大肆報道,這個物業如何如何好,如何搞了社區活動。
剛才說的那種物業從公共收益里面拿點錢出來搞活動的,已經算是良心的了,還有一些物業也搞活動,比如上門給你擦鞋柜、擦灶臺,在他的財務里面,記錄為活動經費,但是他壓根不用為此付費,他只是讓這些保潔員上門為你服務一次,如果你覺得好,馬上向你推薦他的這一項增值服務,這樣你可以長期請這些保潔員。說白了就是既要薅羊毛,還不想出錢。
再說電梯,4年以后,電梯開始經常出故障,一會兒進水,一會兒零件老化,一會兒怪裝修師傅超重運輸材料等,總之電梯就是經常壞。在物業多次停梯后,電梯終于停了,不再運行。要求業主簽字,動用大修基金,緊急程序。
這還沒結束,5年后,小區的消防設備也可以開始壞了。消防栓生銹,消防水管爛了。總之一句話,要更換全套消防設備。這可是人命關天的大事,動用大修基金,緊急程序。
四、一出出大戲上演
小區加速沒落
聰明的業主,早就發現里面的門道了。怎么辦呢?想召開首次業主大會,成立業委會來監督物業公司。以下內容,我公司無,其他同行和兄弟全程參與過,接下來真是一出大戲。
1、和街道、社區合作這么多年了.......你懂滴。
2、帶頭的業主,逐個攻破,在業主群里懟他,惹得業主在群里吵架,很多人自動退群。
3、主動給業主打電話,回訪滿意度,目的是找出哪些是堅決不滿意的業主,哪些是搖擺不定的業主。對搖擺的業主,上門送點禮物關心,拉票。對堅決不滿意的,圈出來,逐個擊破。
4、透支公共收益,假裝給小區綠化、景觀、兒童區、老人區等提檔升級。
5、換項目負責人,體現要提高物業服務品質的決心。
6、搞點社區活動,送禮物送溫暖。
7、發動輿論,宣傳業委會各種不好,業委會貪污之類的消息。
7、攻擊業主代表,說他背后收了其他物業的好處,或者是想要現物業免停車費,沒同意,才帶頭鬧事....
8、暴力威脅幾個帶頭的業主,比如恐嚇電話、砸車、匿名信、跟蹤行程等。
9、讓自己的員工業主,參與各種籌備組、業委會競選,在街道和社區的幫助下,混進去,搞亂或者控制業委會、籌備組。
這一步很重要,如果臥底失敗了,后期很麻煩。如果成功了,后期就讓自己的員工以業委會名義占小便宜,引起其他業主嫉妒痛恨業委會,最后大家決定撤銷業委會,物業又自由了。
10、暴力破壞業主大會投票、唱票現場等。
11、寧愿政府罰款也不撤場,最后下家物業被迫放棄接手。
12、和街道合作,幫他們宣傳,幫領導錦上添花做功績。比如,花錢在小區搞公益,寫街道的名義,幫街道發新聞等。免費給社區提供工作經費,贊助社區辦公用品、巡邏車等。主動擔負起街道綠化養護、小區附近道路清潔等職責。當然,給各個相關部門領導......那是必須的。
13、城管局、住建局、環保局等部門,去查報名參加籌備組成員的違建、破壞環境綠化等問題。
14、找一家自己認識的公司,來做一下審計,看之前做的哪些假賬會露馬腳,然后把相關的賬進行調整,再要求審計公司按照自己的需求公布審計結果,就這樣其他業主都看到了第三方公司對小區公共收益的審計情況。
總之,小區業委會失敗了,或者被臥底聯合某某一起篡權了,小區基本上開始沒落。
五、作為一位業內人士
建議盡量成立業委會
成立業委會期間,投贊成票的業主開始不交物業費,等著敗訴再交。小區物業收不到錢,變本加厲賣廣告位、對外招租,節約成本。加上沒有機構來監督我們,作為物業人員當然是越來越肆無忌憚啊,最后小區越來越差。
每年拿著公共收益,限定名額,為那些擁護物業的托兒業主搞一些活動,把這些敢死隊維護好。以后再有人提成立業委會或者召開業主大會,這些人就以業主的名義趕緊跳出來反對,破壞。
我知道網上有很多人批評業委會各種不好,但是作為一個業內人士,給大家的建議是,如果小區能夠成立業委會,并且有懂法律、懂財務、有文化、有激情的業主,公職人員、退休業主、黨員等愿意站出來,還是盡量成立業委會。
因為根據法律,換業委會比換物業要容易得多。就算是網絡上曝光的幾個業委會成員貪污公共收益的行為,你也別夸大了,因為全國那么多小區才這么幾個案例。你不知道的是80%~90%沒有業委會的小區,公共收益完全被侵占了。
沒有業委會的話,你作為個體,連查賬、要求審計的資格都沒有,更別說各種緊急情況動用大修基金了。
來源:知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