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小牛電動推出的倒三輪電動車"不倒翁"TOI,以12.8萬元售價和自動泊車的功能引發行業震動。這款集顛覆性設計與智能科技于一身的新品,試圖在兩輪車紅海市場中開辟高端細分賽道。
TOI采用倒三輪結構(前二后一),搭載自研自平衡系統,通過前雙輪平衡桿實時調節重心,實現騎行過程中自動防側翻,723mm車身寬度兼顧靈活性,新手也能輕松操控。
雙電機15kW功率帶來6.8秒破 80km/h加速,標配 L2 級輔助駕駛(含 ACC巡航、預碰撞預警)及汽車級安全氣囊,將三輪車型智能化推向新高度。
全封閉車棚解決傳統兩輪車 "風吹雨淋" 痛點。動力配置上,72V120Ah電池組支持200公里超長續航,遠超普通電動三輪車3-5倍;該車的在激光雷達的支持下,可實現自動泊車,對于很多駕駛技能差的老年人來說是一大福音。
產品爭議集中在三大痛點:
一是性價比爭議,價格接近入門級燃油車(如五菱宏光(參數丨 二是路權限制,作為三輪摩托車需D證且受城市限行政策制約,核心用戶所在的一二線城區普遍禁摩; 三是定位尷尬,比上不及微型電動車舒適性,比下不如兩輪車價格靈活,若無法通過規模化降本(目標8-10萬元)或政策破冰,恐難擺脫"輕奢玩具"標簽。 12.8萬元(海外版定價1.8萬美金)定價雖遠超傳統三輪電動車(1-2萬元)但精準鎖定三類人群:日均通勤30公里的一二線城市白領,200公里續航可覆蓋2周使用;追求科技體驗的極客用戶,為自平衡系統、輔助駕駛等黑科技買單。 對操控有顧慮的女性用戶,車身小巧+智能輔助降低駕駛門檻。本質是將交通工具升級為 "精致通勤裝備",滿足舒適性與科技感雙重需求。 總結: 這款 "會思考的不倒翁" 能否從展臺上的概念車變為街道上的通勤車,最終取決于能否在價格、政策與用戶需求間找到平衡支點。畢竟,出行工具的終極價值,永遠藏在 "接地氣" 的細節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