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離欲寂靜,是最為勝;住大禪定,降諸魔道。于鹿野苑中,轉四諦法輪;度憍陳如等五人,而證道果。復有比丘,所說諸疑,求佛進止。世尊教敕,一一開悟。合掌敬諾,而順尊敕。
這一段,是本經的序文。
世尊成道已,作是思惟
世尊,梵語叫“薄伽梵”,這是每一尊佛十種通號中的一種。此處所稱的世尊,是指我們的教主釋迦牟尼佛。
釋迦牟尼佛為什么叫世尊呢?十方三世中,佛的道德、人格、智慧、慈悲,都是最圓滿的,世出世間沒有不崇敬、尊重他的,所以稱為世尊。
什么叫做成道呢?就是佛道成就。換句話說,就是修學佛法這一條路,已經走到最圓滿、最究竟、最成功的地步,就是成佛了。臘八(十二月初八)那一天黎明時分,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睹明星而成正覺,那個時候他成道,大覺大悟了,證得了無上的佛果。
離欲寂靜,是最為勝
釋迦牟尼佛成道以后,就在那兒思惟,思惟什么呢:離欲寂靜,是學佛修行用功的首要條件。
欲是欲望,所謂五欲,就是財、色、名、食、睡。在人生中,財色名食睡,是地獄五條根,我們假如不想墮落到地獄里面去,就要把五欲打破,不為它所纏縛,才能獲得自在。
此外,如果一個人從早到晚東奔西走,心里面亂糟糟的,就好像一缸渾水,是照不清楚面孔的。只有不去動它,所有的骯臟、灰塵都沉在缸底,這個時候,缸里面的水就會變得很清明,像一面鏡子,可以照清楚我們的面孔。同樣的道理,我們修學佛法,要參禪、靜坐,修習寂靜的功夫,有了定,才能夠生智慧,只有修習止觀雙運,定慧均等的功夫,修學佛法才真正有所得到。
因此,佛成道了以后,他自己在用功靜慮,也教我們離欲最重要是心要澄靜下來,用靜的精神安定的功夫,這種法門(功夫)是最為殊勝的。
住大禪定,降諸魔道
釋迦牟尼成佛的時候,他所用的禪定是最大、最高超的一種定的境界。這種定的境界能夠降伏所有的魔道,許多的魔王、障礙,都把它一一克服了。
魔,梵語稱為魔羅,含有障礙、殺害、邪惡、侵奪的意思。人家來障礙、陷害我,都說是得了魔,或者遭遇了惡魔來破壞、障礙我們。
在佛經里面,魔有很多種,但不出內魔和外魔兩類。內魔,也就是心魔,指欲望,貪嗔癡慢疑等不正確的觀念,導致我們性格、情緒的偏差,而產生了障礙。至于外魔,大概都是我們的冤親債主,看見我們發心修行,便會跑出來阻礙、搗蛋,使我們的心沒有辦法澄靜下來用功。
我們必須知道,釋迦牟尼佛成道,不是那么簡單的。在成道之前,釋迦太子先到苦行林去修了六年的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很精進地用苦功,后來他發覺到這不是究竟的修持方法,于是到菩提樹下去靜坐,觀照自己的內心活動,并且發誓:今若不證無上菩提道,寧碎此身,而終不起于座!釋迦太子雖然受到魔王波旬的種種障礙,依然以奮勇精進的精神克服了身心內外的一切魔障,才最終成就了道業。
我們佛弟子修行也是這樣,如果只是馬馬虎虎過日子,大家都奉承你,熱鬧得很,如果你想要學好、求上進、要精進,這個時候許許多多的障礙,都包圍過來了,真是不可不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