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這個充滿生機與希望的時節,一場匯聚各方智慧與力量的活動,在安徽蕪湖這片充滿韻味的土地上盛大舉行。2025年4月26日,安徽省民俗學會社會民俗與歷史地理專業委員會的皖南鄉村民宿調研暨皖南地區聯絡處揭牌儀式活動,吸引了眾多省內民俗領域專家學者的目光,共同為皖南鄉村民宿發展與民俗文化傳承添磚加瓦。
領導專家匯聚,共赴民俗之約
清晨八點,大家便踏上了前往蕪湖的路途。安徽省民俗學會的領導們滿懷期待,副會長兼秘書長譚作春以及辦公室主任張翔等省內各地民俗文化領域的專家老師們,他們肩負著學會的期望,為活動帶來專業的引領。專委會的負責同志們精神抖擻,束文杰、張小穗、曹夢賢、夏傳明等,他們在民俗研究領域深耕細作,此次更是積極投身活動籌備與組織。還有來自阜陽的專委會委員代表關旭耀,以及來自蕪湖市的多位專家學者,秦建平、何東、郭青等,他們來自不同領域,卻因對民俗文化的熱愛相聚于此。
揭牌儀式莊重,開拓民俗新局
上午10點,蕪湖會館內氣氛熱烈而莊重,皖南地區聯絡處揭牌儀式正式開啟,由夏傳明擔任主持人。他以熱情洋溢的話語,逐一介紹到場領導嘉賓,讓大家迅速熟悉彼此。束文杰副主任宣讀專委會文件,一字一句,承載著對皖南地區民俗工作的深切期許。夏傳明副秘書長詳細匯報聯絡處籌備情況,從最初的策劃到一步步落實,背后是無數個日夜的努力。
“揭牌!”“皖南地區聯絡處”的牌子在眾人矚目中緩緩揭開,現場掌聲雷動,這標志著民俗文化在皖南地區有了更堅實的發展根基。緊接著,“副會長單位”授牌儀式舉行,蕪湖今商財務管理咨詢有限公司獲此殊榮,未來它將與專委會緊密合作,共同推動民俗文化事業前行。
秦建平老師和譚作春副會長先后發表講話。秦建平老師從自身豐富的研究經驗出發,對皖南地區的民俗文化底蘊進行了深入剖析,為鄉村民宿與民俗文化的融合發展提供了寶貴思路。譚作春副會長則站在學會發展的高度,對皖南地區聯絡處的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鼓勵大家積極探索,為全省民俗文化事業貢獻力量。最后,全體人員合影留念,將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瞬間定格,成為民俗發展道路上的珍貴記憶。
民宿調研深入,探索發展之路
12點時,眾人來到鳩茲灣,全身心投入到皖南鄉村民宿調研與研討活動中。專家們驅車行駛在風景美麗的灣沚區鳩茲灣的鄉間小道,走進一間間各具特色的民宿。有的民宿保留著傳統徽派建筑,有的則巧妙融入現代簡約元素,還有的以當地的文化為主題進行裝飾。
專家們走進這里的民宿,了解民宿的經營模式、客源情況以及在發展中遇到的困難。“我們一直想把民宿做得更有特色,能讓游客真正體驗到皖南的民俗風情,但在文化挖掘和宣傳推廣方面,總是力不從心。”這些真實的聲音,成為專家們思考的方向。
下午3點,專題調研座談會在鳩茲灣舉行。大家圍坐在一起,分享著調研中的收獲與思考。有人提出,皖南鄉村民宿應深度挖掘民俗文化內涵,開發民俗體驗活動,如制作宣紙、編竹籃等,讓游客親身感受民俗魅力;有人建議加強民宿之間的合作,聯合打造旅游線路,實現資源共享、客源互送;還有人強調要利用新媒體平臺,加大宣傳力度,提升皖南鄉村民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同的觀點在這里碰撞,為皖南鄉村民宿的發展繪制出一幅幅美好的藍圖。
活動圓滿落幕,未來充滿希望
下午4點,大家踏上返程之路。雖然活動結束了,但專家們對皖南鄉村民宿發展和民俗文化傳承的思考仍在繼續。此次活動,不僅為皖南地區聯絡處的工作拉開了精彩序幕,也為皖南鄉村民宿的發展提供了豐富的思路和方向。相信在安徽省民俗學會的引領下,在眾多專家學者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皖南鄉村民宿將如璀璨星辰,在民俗文化的天空中閃耀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民俗文化也將在這片土地上扎根生長,代代傳承,為安徽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李青松 攝影報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