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過這樣一段話:“人生就像寒冬的刺猬,互相靠的太近,會被刺痛。”
是啊,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過程中,我們也都應該要明白這一點,那就是要有邊界感。確實,不管是對于大人,還是小孩來說,每個人都應該有邊界感。
就好像在生活中我們可能遇到過這樣的情況,比如,不是很熟悉的人,就開始不斷地追問你的工資收入、婚戀狀況等問題。
還有一些所謂的朋友,總是習慣性地借東西卻不還,不斷的模糊付出與索取之間本應清晰的界限。當然,在親密關系里也有,那就是以 “為你好” 作為借口,大包大攬地替你做出所有決定……
這些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沒有邊界感。這其實就是一種越界行為。那么,什么是邊界感?
所謂的邊界感就是在人際交往、個人空間、情感等方面,個體能夠明確意識到自己與他人之間的界限,并尊重這些界限的一種意識和行為表現。
簡單的來說,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處都是有距離的。就好像院墻一樣,就是為了保持和別人之間的邊界感,一道院墻恰到好處地保障了各自的隱私。
正如有人說的那樣:“再親密的關系,也要留一道門縫,讓彼此的光透進來,而不是把對方擠成陰影。”
深以為然。就好像在親子關系中,如果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附屬品,打著 “為你好” 的旗號,一切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愿,讓孩子做選擇,那這樣的“為你好”就會變成枷鎖;
在友情里,如果覺得彼此是好朋友,就可以毫無保留地窺探對方隱私,隨意評判對方的生活,那么再好的情誼,也會不斷的越界中慢慢消散;
在愛情中,如果覺得彼此是相愛的,就以愛之名要求對方完全透明,不給對方任何空間,那么再好的愛情,也會在這樣的相處模式中結束。
在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理論,叫做 “課題分離”,說得就是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課題,無需為他人的課題負責,也別讓他人隨意插手你的課題。
而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守好邊界感。是啊,我們都應該要明白,對于超出我們承受范圍的事情,就要堅定拒絕,這不僅僅是對別人負責,也是對自己負責。
對于別人提出的不合理的請求,就需要學會拒絕。千萬不要因為不好意思被拒絕而委屈自己,也不要擔心會因此而失去一段關系。
要知道,一段好的、對的關系,從來不會因為你合理的拒絕而破裂,反而會因為合理拒絕變得更加的牢固。正如有一句話說得好:“你的善良,要有鋒芒;你的退讓,要有底線”。
所以,我們都應該要明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要有邊界感。事實也是如此。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想法、看法,都有自己的生活節奏。
因此,我們才更加需要明白邊界感對于我們的生活真的很重要,不管是親情、友情、愛情、大人、小孩都是如此。
正如有人說得那樣:“朋友之間再親密,分寸不可差失,自以為熟,結果反生隔離。”
確實,因為尊重的基礎是建立在邊界感上面的。沒有邊界感的尊重,是做不到不越界的。因此,我們才需要明確彼此自己的邊界。
總之,在與陌生人交流時,我們要保持基本的禮貌和距離,不要隨意打聽對方的隱私。與親密朋友相處時可以表現的隨意和親近,但也要尊重對方的選擇和意愿。
歸根結底,那就是在在相處過程中要注意邊界。不注意邊界,不僅會給他人帶來困擾,也會影響到自己。
所以,在人與人之間,都要明白這一點,那就是要有邊界感。守住邊界,彼此的關系才能夠更好的發展。
文|明浮生
圖|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